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利用1978~2011年时序数据,考察了西藏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结果表明:西藏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内在因果关系,人口非农化率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动城镇化率增长0.4个百分点;但出现了城镇化发展缓慢以及非农化严重超前和城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表明解决西藏的城镇化发展问题,需要将人口非农化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的两项指标呈现地域差异性与空间非均衡性,且基本公共服务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两者耦合程度较高,平均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根据各城市协调值大小将城市分为五种类型。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二者是否协调发展在我国仍存在不同的观点,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选取云南省16个地州127个样本,采用象限图法和ArcGIS软件辨别2005年以来云南省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格局差异特征.研究表明:省内各州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滇西北、滇东南以滞后城镇化为主,滇中地区以城镇化超前水平为主.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占72.44%.从分析得出:部分地区城镇化超前,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应从增加城镇数量、扩大规模以及城镇人口的增长等要素增长型向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转变;另外,城镇化滞后类型区占有较大比重,这类地区城镇化动力不足,未来应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步伐,并与经济发展协调演进.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是地域综合体的有机组成.本研究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测度2000-2019年20年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及城镇化水平变化,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重庆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呈现上升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东高西低”的差异;2)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呈现“一核多点”的圈层结构,其中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高,但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的后发优势明显;3)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城镇化水平整体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从中度失调转变为中度协调,表明经济与生态的互动关系趋于良性;4)当前阶段下,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则是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2000-2013年的新疆人口、经济发展数据,应用变异系数赋权法构建新疆城镇化水平测度体系,最后基于时间变化计算新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人口城镇化滞后程度,利用空间分布图直观表征新疆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结果表明,新疆的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性,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理分布特征.而新疆南部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与北部和东部地区相比在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上的落后性值得深思.该研究或对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带来的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将加速工业企业产品品质和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引导生产要素向合理化、集约化的方向进行配置。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劳动者素质和人口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行业劳动者素质的分析,提出促进城镇化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静 《甘肃科技》2009,25(22):112-114,83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发展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视角探讨产业集群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绩效,进而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模式,还对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并从多方面、全方位地驱动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且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从而形成这种地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进程规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从城镇化中人口土地相互关系入手,收集实地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测定出邢台城镇化中人口土地协调度,针对性地总结出了"人"、"地"协调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73个区县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人口城镇化系统、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及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增长呈现“中心区县高及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高的趋势更加明显,阿里地区增速最快,各地级市中心区县发展最优;(3)耦合协调水平落后,但呈现出增长的发展趋势,2000年与2015年格局相似,空间分异明显;(4)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日益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具有以拉萨和山南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特征;热点区先向北扩张、后向南缩小,次热点区呈现“东北—西南”的方向性,次冷点区范围缩小,集聚在昌都和林芝东部,冷点区数量增加,集中在藏西北高寒区域。  相似文献   

11.
当前,河南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对河南省和各地市常住总人口的变化、城镇总人口变化和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城镇人口增长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快速提升力,强化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持续拉动力,促进产城融合,形成对城镇化的聚合力等加快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对云南2000~2011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ji}分析,得出: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具体表现在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云南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均处于滞后状况。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云南的实际,提出了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互动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明进步的基本标志,世界各国实现城市化的历史与现实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原因和物质载体,而城市化又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国要实现城市化的历史重任,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结合云南的实际 ,分析云南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现云南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并举、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道路 ,才能促进云南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脉络及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农村工业化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推动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2014年三峡库区工业化与城镇化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量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动态交互效应,并比较重点库区和一般库区两化动态交互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城镇化发展依赖于前期增长水平;三峡库区城镇化对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效果明显,短期对工业化发展存在挤出效应,长期对工业化发展存在溢出效应;政府推进力度越强,则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市场自发推进特征就越弱。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城镇化发展各阶段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影响云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拉大推动了云南省城镇化的发展,经济和教育的滞后影响了云南省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新定义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内涵,认为人口城镇化水平应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方面衡量,土地城镇化水平应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量和以城镇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比重表示的土地城镇化率两方面来衡量;在对山西省2001年~2010年人口、土地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定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并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了两者的协调性.研究结论:2001年~2010年山西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在不断拉大;2006年、2009年、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量超过其他年份的一倍,但土地城镇化率在经过2001年~2008年的稳定增长后出现下降趋势;2001年至2010年,户籍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2.68个百分点,常住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8.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程度是影响一经济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城镇化发展。运用归纳演绎和计量分析方法,对西藏区内财政分权程度和城镇化率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西藏自治区与地(市)两级的财政分权程度属全国最低行列,收入和支出分权程度均值约为22.2%,另一方面是"六地一市"财政事实上的权限差距较大,由此,低财政分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的城镇化率和同质化的城镇。由此建议自治区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财政分权改革,加快推进西藏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并加大和加强农牧民的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