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精神、反抗叛逆及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它是作家独具特色的个人郁结与时代郁结的交汇,展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虔诚的浪漫主义追随者,艾莉丝·沃克对于神灵也有着诚挚的敬意,并从中汲取了无穷的灵感和勇气。在沃克的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她总能察觉出神灵的影响力,也因此她将《紫色》献给了神灵。《紫色》整部小说的创作都可谓是沃克与神灵进行精神交流的最佳验证,作家本身则成为了神灵叙述的媒介。为了使她对神灵的信仰具体化,沃克在《紫色》里用生动的故事情节使读者认可了莎格表面看来非常叛逆的宗教信仰。西丽全盘接受了莎格"神即万物"的颠覆性宗教观,开始奋起反抗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待遇,继而实现了对自我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张佑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我国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以其过人的胆识、天才的创造,写下了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大型诗剧《西厢记》。六百多年来,这部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上“诲淫”的罪名而...  相似文献   

4.
张丽珍  杨晓安 《科技信息》2009,(26):302-303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下文简称《梁祝》)从南北朝时期起,就一直被多种艺术形式记录演义,现代评论界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文简称《罗朱》)。莎士比亚的《罗朱》,是作家根据意大利古老传说在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著名悲剧。然而,就在这两个互不影响的文学时代(魏晋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却有着两部外形相似的爱情悲剧作品。本文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作品的民族性方面透析它们的异同,并力求找出产生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神曲》与《红楼梦》同产生于封建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时期,但由于两部作品不同的文化、哲学及社会背景差异和两位作家对文学的不同创作态度,致使作品在取材、结构、色空对比等方面产生了种种差异。同时,但丁与曹雪芹毕竟不能摆脱其阶级属性,因而他们不能彻底地反抗他们存在的社会,只能走入对圣母之爱的信仰或轮回报应的虚无之中。  相似文献   

6.
万涛  杨小婷 《科技信息》2011,(20):39-39,42
小说《傅家的儿女们》是旅美华裔女性作家於梨华的成功作品之一。作品中通过描写父亲用高压的政策对几个儿女前途进行干涉,揭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抑制和压迫,同时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实际行动反抗的体现,表达了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表达自由心声的迫切希望。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神话中的叛逆女性的反抗,是下层被压迫奴隶——尤其是女人——希望实现自由意志,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的反映。有了这反抗意识,才会有坚韧的毅力和信心去推翻旧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叛逆女性的反抗,比男性英雄更有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梅丽迪恩》和《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重要代表作,都体现了作者著名的妇女主义理论,但两部作品中所透视出的具体的妇女主义主张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通过《梅丽迪恩》主人公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叛逆到《紫颜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嬗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妇女主义主张的发展脉络,看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实验性的演绎过程。  相似文献   

9.
元小说《鬼作家》是美国当代实验派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主人公佐克曼代表了追求自由创作但却受到传统道德束缚的犹太作家。在精神探索的过程中佐克曼在本我、自我和超我间不断挣扎,最终发现小说人物各自不同的畸形人格,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人格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0.
爱情:《简爱》与《呼啸山庄》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强调爱情的心灵契合、妇女精神的独立,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呼》侧重爱情双方对暴虐的反抗、思想的演变、四分五裂的爱情悲剧和社会的丑恶本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史上,中国大作家曹禺和世界大文豪劳伦斯被一些人认为是两位“另类”的作家。他们归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学阵营,而且文学追求、创作方向等也相去甚远。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之间诸多的可比性。而排除一切主观偏见与干扰对他们进行深度审视时,便会发现他们人生哲学观之间的一些内在关联及其悲剧意识上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只有准确把握人的本质要求,才能正确理解人与教育的关系。人的本质要求就是追求独立自由,显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实现自由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此为终极目的。教育是人类最为自觉的行为,其价值指向当然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本质要求。反思当下的教育,却发现通过理性控制人的欲望以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的教育变成了强化人的欲望和实现这些欲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哈代的悲剧艺术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哈代与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英国文学史上新旧承替的特殊地位,及他本人在艺术上的严肃追求,使他成为一名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家。伍尔夫将哈代称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Lynd曾经说过:“在哈代的同时代作家中,几乎只有哈代用悲剧的眼光看待生活,这一点在精神上与20世纪的人生观一致。”在表现悲剧艺术方面,哈代的小说超越了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家莫言和美籍作家赛珍珠同为以描写中国题材见长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在题材、人物、主题、形式等方面双水分流,各尽其妙。两位作家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都做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美国黑人渴望的梦想具体外化并体现在对自然、对土地、对阳光的热爱上。休斯运用暗喻、对照,以及诗歌意象和格式等来表达自己在自然状态下过上一种无拘无柬、无种族歧视生活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固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赇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人类自由是马克思终生追逐的根本目标.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自由观,从自由的现实性出发,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它具有不同于西方传统自由观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家细读"是作家传记的着力点,甚至是其目的。传记作者通过"作家细读",对作家生平中有意义的但被历史叙述有意或无意遮蔽、擦除的"琐事"、"心事"的深度解读,从而揭示作家隐秘的心灵纹理以及情感脉络。注重作家细读的作家传记无疑构成了对文学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话本小说滥觞于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之作。其时 ,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多受“谋生所迫”与“牟利之役”之役 ,因此 ,其创作原动力并非“发愤著书”之内驱 ,而是为物所使的外役力。话本小说作者受功利所制 ,不求留芳千古 ,却要受益一时 ,不得不抱定急功近利的行世观。作为话本小说创作两个前提的外役力和行世观 ,它们于提高小说社会地位、繁荣小说创作和保持小说的“市民文化”性质十分有益 ,但也并发了“媚俗”之症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幻世界里惨烈地死;作家创作情感层面,前者趋冷,而后者趋热,等等。她们作品之间的诸多不同,其根源正在于两者在女性意识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