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苗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对象,分析了六种服饰类型在颜色、款式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地域环境、祖先崇拜和审美观等在服饰形成中的作用;最后揭示传统服饰保护在传承人、图案、技术等方面的困境,并对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图形语言生动、直观的特性使得其作为视觉语言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审美价值。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不变的是其文化固有的属性。随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关系的重新思考,对传统元素文化价值如何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以现代审美眼光对传统元素进行传承与应用,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字、图形、民俗图案和文化四个方面,就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图形中的传承与应用进行了一些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围绕苗族装饰图案色彩艺术特征,从苗族装饰图案中提取色彩数据形成直观图表,运用色彩构成分析方法对苗族装饰色彩进行现代解读,分析其色彩构成的特点,研究苗族装饰图案所遵循的审美法则及形式美感,并寻找从民族传统艺术遗产中汲取营养的方法,探索现代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与民族色彩艺术语言结合的切入点,通过现代设计手法的处理适用于现代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苗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服饰成为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乃至情感的载体。从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入手,立足于服饰文化研究,从服饰体系中提取民族文化精髓进行设计和产品开发,让苗族服饰与现代设计元素进行结合,形成新的时代因子,推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融水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陶艺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中具有优势和自身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陶艺设计专业人才,将地域性民族文化元素更好地应用于陶艺设计中,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文章试以地域性民族文化在民族陶艺课程教学与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对陶艺课程的教学资源优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关于民族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期许在教学中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各种表现形式入手,浅析了传统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延伸,结合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把握好传统装饰图案的传承关系,充分运用好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等做出探讨,强调在国内从业者只有在关注国际、多元的同时,更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特色的造型元素,才能形成对于视觉造型元素的厚势优势,使作品不断获取营养和永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张彪  凌菊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200-200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即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传统建筑形态元素、传统图案纹样元素三方面的应用。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关系,把握中国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要点,使其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本民族传统设计应用潮流,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考伊琴毛衫的类别、色彩、构图方式等方面对其图案特点进行梳理,研究考伊琴图案在现代毛衫设计中的应用.得出考伊琴图案在现代毛衫设计中,不仅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设计更加多元化,而且构图方式更加灵活自由;考伊琴毛衫图案多元化元素的注入,使现代毛衫中的传统元素更具有生命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本文主要探讨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元素以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开拓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产品,使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  相似文献   

10.
苗族古歌是苗族百科全书式的民族史诗,全面反映了苗族历史与文化的面貌。苗族古歌有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元素,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苗族古歌创意产业化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苗族古歌走文化创意产业之路,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苗族服饰纹样构成形式比较独特,大致可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大类。在此指出了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论述现代数码服装设计对苗族传统服饰纹样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俗具有传承性特征,它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经过了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和习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习惯性.民俗作为旅游资源,利用和进一步开发,有其独特的优势.龙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边陲,那里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各民族融洽地生活在龙胜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多彩多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如何进一步开发龙胜民族旅游地,该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南苗族的踩花山已有悠久的历史。踩花山的起源有“战争说”、“求子说”等说法。踩花山既体现了苗族同胞对祖先的缅怀,也反映了苗族同胞对生殖繁衍的追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踩花山已从最初的祭奠祖先或男女交游演变为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共同欢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自已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弘扬苗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对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文山地区苗族青少年应对风格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梁宝勇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文山地区378名苗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论:面对应激源时,苗族青少年随着年级的升高,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把问题合理化、躲避问题情境、忍耐和顺从的行为来处理挫折情景;苗族青少年男性面临应激源时多采用解决问题的行为,而女性则多使用否认压抑的方式;苗族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采用躲避或求助的应对策略;人均月收入较高家庭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影视剧中对苗族形象的塑造,包含着美国传统文化价值和固定的模式,即以影像误读方式来塑造苗族形象。通过分析三部美国影视剧作品中塑造苗族形象的神秘化、符号化、失语症,发现他者语境中对苗族文化的误读与曲解,及停留于影像认同层面对苗族的想象。本文从文化场域的角度,通过对影视剧中苗族形象的诠释,探析他者视阈下苗族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7.
麻栗坡县苗药指麻栗坡县境内苗族在治病中经常使用的各种中草药。通过实地调研,阐述麻栗坡县苗药的治疗特点、治疗方法、采制方法、部分药方简介、苗药生存的原因、生存危机等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传承麻栗坡县苗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更好地为人民保健康复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那美术”的概念是在文山学院提出优势办学特色理念下诞生的,“那美术”的内涵是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稻作文化内容的美术分支。以文山壮锦图案为例,探索在“那美术”框架下的装饰艺术教学。提倡在传承中保护和发展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那美术”因素,并从壮锦图案的题材、内涵、造型、构成、色彩、材料、工艺与功能等的传承中获取灵感,希望能从装饰艺术的课程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从高校角度审视民族民间传统美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喜洲是隶属于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拥有大批具有地域特点的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以喜洲作为田野点,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不同部位的装饰进行收集整理,并从造型、图案及工艺手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