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诗经》中的爱情诗,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独到的认识,展示了人们古朴自由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坦诚、率直及“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給后人以教育、启迪,激励我们追求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大学生恋爱动机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追求真爱与美满婚姻的动机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自我魅力的展现、物质压力、性与玩乐的动机和好奇与空虚的动机中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应当通过创设高雅的校囱文化和进行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动机。  相似文献   

3.
高校女生恋爱观的研究和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海霞  许佳 《科技资讯》2008,(34):222-222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法,以在校大学女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女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恋爱现状、观念、行为,恋爱与性行为、恋爱与经济、恋爱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并就在校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及其现状、原因、危害各方面,阐述大学生如何把握自己,如何树立正确恋爱观,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试图探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布依族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依族情歌是布依族文学的精华部份,对唱情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情歌既表达了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也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布依族妇女作为情歌中的主体与客体,在千百年来的传唱中,被塑造得十分美好,集中体现了布依族人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国内部分高校以恋爱为课题已开设课程,大学生恋爱课程的开设受到各方面热议,可谓褒贬不一。本文基于这一点通过文献考察的方式以及网络问卷调查结果的辅助对大学生恋爱课程的开设展开分析,客观的阐述大学期间开设恋爱课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不少爱情诗是上古男女恋爱婚姻的真实写照,从恋人们或甜蜜或痛苦的爱情经历可以看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之前人们的爱情观念。由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男女双方的恋爱受的限制和束缚较小,男女双方在恋爱中的地位相对平等,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由于礼制的确立和一夫一妻观念的形成又使他们的爱情观表现出精诚专一的严肃态度。从这些爱情观可以感受当时社会的一些礼俗和它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由于市场经济、独生子女问题、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和冲突的影响,大学生在恋爱行为方式上存在着违背大学生应有的道德行为规范的不当现象。因而,在大学生恋爱中要加强道德感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从具体行为方式上来说要文明端庄、持之以度。  相似文献   

9.
艾米小说《山楂树之恋》在网络时代迅速窜红,甚至让无数名利场上的大腕人物为之潸然泪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它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是因为其在爱情叙事方式和审美特质上打破常规,实现了男女性别的角色反串、精神恋爱的高调礼赞、身体叙事的边缘淡化以及革命意义的反向解读。  相似文献   

10.
陈铨在抗战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狂飙》,以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纠葛为主线,穿插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表现了沐浴五四风雨的青年一代在国家民族危急关头从个人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化的过程.陈铨将自己的民族文学观的核心理念——“民族意识”深植到文本中,从人物设置到情节的推衍皆为此中心服务,可以说《狂飙》就是陈铨民族文学的范本.这种过强的功利主义,使文本不可避免地成为作者观念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因恋爱不当而引发的犯罪案件已有诸多报道,有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引起社会和各高校的警惕和思考。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因恋爱不当而引发的性犯罪种类,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减少以至消除大学生因恋爱不当而引发的性犯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恋爱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必然要面临着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方式的选择.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必定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即为恋爱道德.我国的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爱情与学业主次颠倒、恋爱动机功利化、行为短期化、恋爱责任感缺乏及公共道德缺失的现状,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所致,另一方面是由社会大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家庭、高校三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恋爱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两性之间自由发生的、专一的、真挚的情感。恋爱中的女性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性爱,但是,性的存在具有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等多重维度。如果一味的追求生物性的性满足,违背了所处社会的道德规范,性解放、性自由即便是一时风行、甚至倍受青睐,最终也会受到谴责。所以要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爱情做积淀,本着承担、给予的态度去享受性带来的快乐,这样人们才会收获幸福爱情。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支持男女一见钟情,肯定爱情美好。莎士比亚没有盲从于文艺复兴初期过分放纵欲望、"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的潮流,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选择,剔除了早期人文主义作品中过分粗俗、纵欲、不道德的成分,肯定男女追求爱情幸福权利的同时,批判地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道德约束——节制与忠贞。这种独特的文化选择彰显了莎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恋爱中的男女一旦结婚怀孕,情爱的结晶——受精卵便逐渐发育成胎。胎儿就好似一条自在的鱼儿终日在生命的海洋——羊水中生活,直至呱呱落地。羊水,就是和胎儿一起包在羊膜囊中的一种液体,亦称包浆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引导大学生中的恋爱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这是一句千年古语,但也确实说明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男女青年聚集、学习、生活共处一起,更是容易产生一种恋爱的心理环境。许多人就这样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涉足爱河。据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曾经或者正在恋爱,而女生中间有百分之八十是“名花有主”,可见恋爱问题是大学生们最敏感,最感兴趣,最乐于讨论,也是最寄予幻想的人生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通过侗族情歌这一文本的解读来探讨侗族男女爱情婚姻缔结的婚姻文化,并分析了侗族男女青年婚姻缔结受阻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也揭开了侗族神秘婚姻文化的民族内涵及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少年的性教育起步较晚,以致于进入大学后还有不少的性知识缺乏、性心理障碍、恋爱和不良性行为等问题。护士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促使其性意识的强烈反应,产生需要爱情的渴望。一旦出现适宜的条件,爱情渴望就会迅速转变为恋爱实践。在青年男女聚集的高职院校内,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普遍现象[1]。本文主要探讨护士生恋爱行为的预防教育问题。为建立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健康教育模式和更好地为青年学生开展性心理咨询服务。据调查,对谈恋爱,70.82%学生持赞成态度,74.39%学生肯定或基本肯定恋爱是婚姻的基础,59.69%学生的恋爱目…  相似文献   

19.
男女两性是人类这一整体的两面,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单纯从女性的角度来谈女性的发展是不完全的。历史上对女性的种种文化限制是不公正的,但客观目的是男女的极化,过度强调了两性完成自己的性别职能,同时也使生理差异异化为社会等级差异。西南地区各民族虽然广受儒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但其男女有别也有自己的特点。生殖干预技术的出现及人均寿命在20世纪后半期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但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口形势其实已经在暗示着,我们必须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协调男女两性的角色。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前瞻性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也是数千年来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汇聚的中心,中原汉族文化的不断丰富,是由于四周辽阔地域中的各族文化源源不绝汇入的结果。在《郑风》21篇作品中,就有不少反映先秦时期中原文化的民俗因素,其中"令会男女","临水祓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