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了超小间距隧道偏压引起的隧道中线偏移.广州地铁3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两隧道净间距为0~195 mm,左、右线采用上、下台阶法先后开挖,论文实测分析了施工中的偏压规律与量值.以该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给出超小间距隧道水平方向位移分布状态,得出隧道开挖过程和上覆地层特性是影响中线偏移的主要因素,给出施工中的隧道中线偏移,得到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中线最大偏移量为1.5 mm,施工监控量测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地铁采用矿山法施工小间距隧道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思路和施工技术措施,介绍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工程实例。认为,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性技术和措施,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和控制两条隧道开挖时的相互影响,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由于变形缝处空间位置小,支模拆模困难,给工程带来一定难题。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主要针对间距为200mm变形缝剪力墙模板支设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地铁超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及其规律为研究目标,根据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的施工实践,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的过程和阶段,将沉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后掘隧道开挖引起先掘隧道的地表沉降约为地表沉降总量的30%~4J0%:两隧道的变形破坏区在T型土体内连为一体,T型土体成为地表沉降最人的区域;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长江漫滩软土地层下某明挖隧道基坑开挖施工为工程依托,针对该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拆撑、换撑问题,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和现场试验,分析拆撑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坑底土体加固和增强围护结构两种措施来约束基坑变形、提高基坑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繁琐换撑,该优化方案经济快速.通过在现场试验段埋设力传感设备和位移监测点,观测拆撑后侧墙的受力变化特征,以及支护桩顶及周边地表的位移情况.试验段实测结果验证了换撑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利用该优化措施有效指导了全线基坑的拆撑施工.该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小间距隧道因其双线净间距介于小净距隧道和双线分离式隧道之间,由于其具有地形条件限制小、线形顺畅、占地较少、施工周期较短和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本文以小间距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施工,分析了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法、控制技术和施工措施;提出采用综合技术和措施,充分保护并利用围岩自身承栽能力,使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仰拱是隧道支护体系的关键构件,当运营隧道的仰拱结构因腐蚀等原因难以满足其受力要求时,就需对其进行拆换。为研究不同拆换工况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机制,本文拟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拆换工况进行模拟。基于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隧道,本文使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拆换距离、拆换顺序等因素对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仰拱拆换造成隧道断面向内收缩,其中拱脚、拱顶、拱底的变形较大;(2)单次跳槽拆换的影响范围为3倍单次拆换距离;(3)应尽量选择能使新浇筑的仰拱尽早闭合成环的拆换方案,可以减小隧道因仰拱拆换产生的变形;(4)在不同的拆换距离情况下,单次拆换距离越小,隧道结构的变形就越小。在本文条件下,单次拆换距离在小于1.2D(D为隧道等效直径)时,隧道结构均处于稳定状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考虑地震影响的小间距隧道围岩流变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隧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基于拟静力法建立了隧道围岩在流变过程中有地震作用时的长期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格式,并对三车道小间距隧道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粘弹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地震对小间距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影响。数值仿真对比分析表明:地震因素对隧道周边各点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对竖向位移影响较小;中间岩壁在地震影响下,可能发生错动破坏,而且在施工方法的共同影响下有侧向移动的趋势,这将对小间距隧道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出了在典型施工方式下,三车道隧道围岩破坏特征及其施工过程中小间距隧道洞周特殊点粘弹塑性的变形规律,可作为小间距隧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小间距隧道大量涌现,由于小间距隧道施工受地质条件及地下空间的综合影响,因此对安全施工提出许多技术难题.依托实体工程对水下小间距隧道工程问题从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施工中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对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从而使水下小间距隧道的施工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地铁区间过渡段浅埋超大断面隧道的破坏形态、开挖工法、施工参数及支护体系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应以中风化和微风化岩层的交界处产生向两侧以泰沙基破裂角扩展的破裂面作为荷载设计的依据;不同开挖工序的地表沉降有较大区别,拱部中导洞最后施工对控制地表下沉最有利;管棚直径对地表沉降影响不大,减少管棚环向间距对控制地表沉降更为有效;临时横撑是施工期重要的支护结构,1次拆除长度不宜超过6 m。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