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便当明基集团董事长李焜耀今天回顾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时,也毫不掩饰地连呼“冒险”。的确,一个靠代工起家、在资源匮乏的台湾岛内艰难生存的IT企业;一个创立自有品牌仅仅三年、却时刻梦想成为世界名牌的IT企业,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冒险精神,如何能跨越IT寒冬,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从BenQ诞生到现在,明基一 直使用以英文字母Q为主要视觉语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Q字符号随音明基的全球布局的展开而走向世界。 一年半以后,明基放弃使用Q字符号,推出蝴蝶蝶翼造型及蝶翼斑纹图案的新“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为什么明基要更换刚树立起来的VI呢?背后的营销策略是什么呢? 为此,记者在成都专访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  相似文献   

3.
李焜耀单飞     
明基易帜,施振荣和Acer都退后了一步,把李焜耀和他的新品牌Benq亮在了前台的聚光灯下。 品味李焜耀率领明基一路拼杀的岁月征程,你不仅可以了解一位老船长施振荣享受大权旁落的境界,更可以知道一个24岁的台大电机系毕业生李焜耀是如何把握他事业上的每一次机会,一直走到世界级企业领导者行列中去。  相似文献   

4.
“你被BenQ了吗?”苏州明基总部,这句话随处可闻。在采访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之前,明基的一位工程师告诉我这样一则故事:台湾明基曾经播出这样一则广告片:一位前奥运冠军,一个人在街上兴高采烈地玩滑板,突然出了车祸被弄得浑身是伤送进医院,但是他始终笑呵呵的,丝毫没有痛苦状。医生大为惊奇,但是随后发现他的血管里流动的部是“BenQ”,于是恍然大悟。接下来便出现欢快狂放的音乐,大家狂热舞  相似文献   

5.
虽然西门子手机部门这位“迟暮美人”急待嫁人的消息早在业界流传已久,但明基未付分文便将其纳入囊中,却开创了中国IT界第一宗“白送资产还倒贴”的并购案例。昔日辉煌的西门子手机究竟何以落至今天的境地?TCL与阿尔卡特“结亲”惨败的前车之鉴尤在,明基拨打如意算盘“迎娶”来的究竟是“便宜馅饼”还是“烫手山芋”?  相似文献   

6.
联想换标,厦新改为夏新,明基推出新VI,诸如此类的行为都在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重视品牌,要做品牌。 请允许我提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在此之前为什么不关注品牌?  相似文献   

7.
在苏州整体升级的背景下,明基从品牌入手再次从苏州出发。"在全部参展商中,台商超过60%以上,更有18%的企业来自台湾本岛。"苏州市市长杨卫泽在第三届苏州电子博览会(eMex)上致开幕辞,站在主席台上的李焜耀有力的点了一下头。从这一细微的动作,人们不难理解李焜耀的心情。 早在1993年,李焜耀慧眼独具地"发现苏州",率先在苏州设厂,并以旗舰姿态吸引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苏州;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外IT厂家的到来,苏州这座新兴国际高科技重镇的IT产业链也逐渐形成。事实上,正是十年前李焜耀的大胆举措,使得后来从台湾新竹到苏州的产业链转移。  相似文献   

8.
作为首推宽屏笔记本的厂商之一,明基BenQ无论在人性化设计、感官体验、核心性能等方面均引领业界,并在Intel发布双核处理器之际,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针对年轻的都市精英推出全新的“商务娱乐新旗舰”JoybookR55系列。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消费者强调自我和个性需求的追求,市场日益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细分化和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也由规模实力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逐步转向销售手段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中国消费市场已逐步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在“品牌消费”时代,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并塑造成知名品牌,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品牌规划管理与运营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企业现代化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希望持续发展的企业,都必须有一套理性的品牌战略规划。但在实战中,许多企业创百年老字号声音喊得很响,对品牌战略的理解却非常肤浅,操作起来非常随意,往往仅凭企业家的直觉,从不请专家论证,根本谈不上品牌战略规划,失败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1.
郑军  宋子夷 《广东科技》2012,21(16):46-48
盛夏七月不能阻挡探寻的热情,本刊记者驱车前往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探访。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激情的企业,一个将“建设百亿云硫,打造百年云硫”口号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综合性大型矿业集团。在这风雨数十年的历程中,云硫集团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洗礼,才迎来现如今这璀璨的朝阳,走往下一个晴天?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03,(11):91-96
做“百年企业”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企业共同的梦想。它至少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向往和虔诚,对事业的一份敬重与使命感。这种胸怀与气概让人钦佩,但一旦喊的人多了,就容易流于口号化的空洞表白,再衬托在现实的情景下,更让人觉得只是痴人说梦、全无真凭实据。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正本清源,说一说这“百年企业”的来龙去脉。做“百年企业”,我们从何谈起,从何做起?企业如同人一样,既要有眼光、有胆识、有气魄,还要干实事、重细节、讲诚信。综合而言,既要“高瞻远瞩”还要“脚踏实地”、既要“大处着眼”还要“小处着手”。谈起“百…  相似文献   

13.
金正林 《科技资讯》2010,(21):174-174
俗话说:十年做企业,五十年做品牌,百年做文化。因此想把企业做成经久不衰的百年企业必须做好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使企业走远、走好,本文着重提倡重新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企业经营者做好企业文化,抓好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打造百年企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市场中,品牌愈来愈成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的象征,成为有着巨大升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在品牌经营中,我们曾有一些企业实施品牌“轰动战略”,一度企业品牌知晓全国,却都未能保持长久。近年来,随着品牌意识的增强,我国不少企业采取各种方略,攀登世界品牌高峰,推进中国企业世界品牌雄起,延续品牌百年常青。他们的成功做法,对于更多的企业与品牌融入世界,打造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核心竞争力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3,(8):33-34
如果做砸了,是否会被中国业界理解为做东风品牌仅仅是日产为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一个幌子新闻背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新东风)将是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卡车、客车、轻型商用车以及乘用车的中外合资企业,乘用车将使用Nissan品牌,而商用车则主要使用东风品牌。虽然公司的名称中没有日产,但受人关注、影响力最大的乘用车品牌全部是Nissan品牌,其影响力远大于公司品牌。问题点击:东风品牌和东风商标将得到保留和维护,这被视为中国汽车企业在与外方进行合资谈判时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但换一个角度理解,“东风”的品牌势必局限在“商用车”范畴,而…  相似文献   

16.
傅强 《科技智囊》2005,(7):52-53
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化的大潮,一定是双向的,不仅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目前参与国际竞争时,最具竞争力的恐怕就是产品的成本优势了,再加上中国企业自身在品牌运作与品牌管理上的幼稚,于是“先占市场后立品牌”恐怕也就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二法门。然而李宁没有这幺做,公司在近期确立了“品牌优先的国际化战略”,这的确有些让人耳目一新。从本期开始,《科技智囊》将在品牌栏目中针对李宁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做连续的跟踪与分析,力图从解剖个案入手,揭示出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道路的新思维、新方法。谁也不能保证任何一个创新都能成功,但套用李宁的一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DVD、MP3、黑手机…… 在摧毁了诸多产业后,素有“品牌杀手”之称的“山寨厂”如今又成功侵入了曾经“门槛很高”的彩电行业。 2007年以来,这些曾经“为品牌彩电厂商所不属”的“山寨厂”在海外疯狂扩张,大肆吞噬着“正规军”的市场份额。它们能借助海外需求来改变中国当前的平板产业格局吗?繁荣背后的它们究竟是彩电产业未来的希望?还是“搅浑“市场的害群之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的竞争日益激烈,从价格战到品牌战,中国的企业一路血雨腥风,艰难前行;外有跨国集团强大资本、技术的强势冲击,内有拼价格比质量的软肋挟持,在短短几十年的中国品牌成长之路上,有多少企业在叫嚣着品牌之路时经历了曾经一时辉煌而今摔下马来的窘况。做品牌找死,不做品牌等死使得更多的企业在观望中却步,中国品牌成为走向国际舞台的短板,如何创立本土企业在品牌浪潮的冲击下立足于不败之地,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品牌从内而外建设三要素分析,强化品牌在竟争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品牌创新,我认为必须从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出发,而中国目前之所以品牌发展与经济总量发展不相适应,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品牌今天是弱势品牌,弱势品牌的品牌战略与塑造方法,与已经处于强势品牌地位的企业有根本不同,而中国品牌塑造恰恰没有看到这个问题。”薛旭认为,“在中国,处于弱势品牌地位的企业,不仅仅是国内品牌,你能想到,奔驰也是个弱势品牌吗?”  相似文献   

20.
韶关90%以上的服装企业属中小型私营企业,一般没有自有品牌,但现在的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没有自有品牌在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韶关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先做贴牌加工、再创品牌,兼并收购、化其他企业的品牌为自有品牌,在品牌名称上多下功夫,走国外注册、国内生产和销售捷径,集中力量推一个品牌等手段创立自有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