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宏碁和联想拿出来对比,不仅仅是因为两家公司领导人在性格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共同承接了海峡两岸IT业的命运走势,它们的未来,不可不关注。 本文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宏碁目前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施振荣创造的宏碁模式是不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对知识企业运营模式的一个东方式的答案?为此,我们拿联想来做对比,对不起了,柳传志先生。  相似文献   

2.
联想在中国的新经济中的地位非比寻常,而柳传志一手经营的联想品牌也是中国IT圈的一只领航的大船。2001年,柳传志将淡出联想电脑,令柳传志能安心将自己苦心经营的电脑业务和盘交出的,就是这位个子甚高,但略显单薄的年轻人——杨元庆,2月13日,联想公布第三财季的业绩,杨元庆信心十足地说:“联想今年的电脑销售目标是250万台。” 杨元庆十分感激柳传志,在他眼里,柳传志是计划体制过度到市场体制中最出色的管理者,“因为他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市场与计划之间的矛盾,非常成功地解决了体制问题,让我这些年轻人能够尽情发挥我们的能力。”一提起柳传志,杨元庆的双眼尽是感激和崇敬。或许是报答柳传志的知遇知恩,杨元庆一到联想,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智。1994年,29岁的杨元庆就成为了联想PC部的总经理,掌控了联想的命脉。  相似文献   

3.
《科技智囊》2005,(7):33-33
惜别联想,柳传志连称放心“我向关心联想的人说一声再见。“6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柳传志满怀感激地挥别了他奋斗了20多年的公司。他表示此次是完全退出联想集团而专注于资本运作。作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其董事长一,职一直由柳传志担任。  相似文献   

4.
从代理洋品牌到自创品牌,从并购国际竞争对手到投身资本运作,20多年来柳传志和他的联想品牌始终处于国人最炙热的关注视线之中.2004年交出联想集团帅印后,退居幕后专心做资本运营的柳传志尽管神秘了许多,但依然是人们追逐的焦点.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这位联想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1,(12):64-75
1996年4、5月间,香港联想公布1995-1996财年业绩,亏损1.9亿港币,另外,还有不少死库存,导致香港联想股票由1.33元跌至0.295元。此时此刻。如果银行对香港联想失去信心,不仅不再给予其贷款,反而来逼债的话,香港联想的业务资金周转都会成问题。香港联想处在恶性循环,最后破产倒闭的边缘。曾茂朝.柳传志到中国科学院“求救”。周光召和严义勋两个人亲自陪柳传志去中国银行,以科学院的名义担保。让联想拿股票抵押。贷款6千万元,再加上中国银行的特别支持,一共解决了一个亿资金。带着这些钱,柳传志匆匆赶到香港。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与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之间,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佳话: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作为十七大代表,他们同住一个宾馆。就在会议召开期间的一个晚上,他们探讨了萦绕脑海良久的一个共同问题: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道路?结果他们的构想不谋而合——创办中科院联想学院。其中,"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作为联想学院的核心。对办好"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柳传志曾表示"不获成功决不罢休",决意"死磕"。带着了解"联想学院"及其"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的渴望,记者于不久前率先采访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部教务长周自强。  相似文献   

7.
柳传志最近看中了GE,要做中国的GE。GE公司21个集团中有一个集团叫作房地产融资集团,柳传志要做中国的GE,顺利成章,也要盖房子做房地产。 地皮是中科院的,位置在中关村,一共8万平方米;钱是香港股民的,不成问题,滚动投资要到30亿人民币;人是联想早期大规模建厂房时积累下的一批建筑和房地产规划人才,领军人物是陈国栋;信心来自联想的激励机制能使该业务早日盈利;计划定在2年内A股上市。 早在1993年,柳传志就和当时的房地产大腕万通冯仑、  相似文献   

8.
1998年底,柳传志第一次向杨元庆比较清楚地挑明——联想将交班给杨元庆,分销代理业务拆分出联想由郭为领军;实现这个目标需要3到5年的过渡。如今,过渡完成了——郭为杨元庆柳传志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9.
12月8日将成为联想人一个伟大的日子,就在这一天,联想向外界发布了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联想顺利并购了全球著名企业IBM的全球PC业务(个人电脑业务),与IBM结成了战略联盟。面对这崭新的一切,柳传志和杨元庆信心十足地说:“新联想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拥有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的品牌认知,更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及庞大的分销网络、全球一流的管理团队、世界级的领先科技、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更高效的运作能力,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国际化战略愿景”。结合双方的实力,有些专家预测,合并后的新联想有望跻身全球前三位PC供应商,也有望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但也有些专门研究并购的学者认为企业并购之后本就会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问题,尤其这次并购还呈现出“蛇吞象”的局面,使联想在员工整合方面会遇到更大的风险。要想顺利消化IBM这支“巨象”,关键在于如何迎接员工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瑞敏和柳传志先后登上了哈佛大学的讲坛,海尔与联想的经验毫无愧色地载入了世界级企业的经典案例。或许执掌一个优秀的大型企业更需要理论的支撑,俩人均有独到的企业经营理论,比如张瑞敏的“吃休克鱼”策略,发展“三只眼”策略和“海尔特色的市场链”,柳传志的“站出画外看画”和“鸵鸟理论”,俩人又有极强的演说才能,总是收发自如、不失时机地抛出自己的绝妙好词,从这个角度看,俩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企业管理布道者。他们俩人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努力地打造着中国的企业航母。联想电脑市场占有率连续居亚太地区第一位,在世界也名列前茅,柳传志的心中揣着一幅宏大的蓝图;张瑞敏则倾力让海尔在2000年实现了406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1.5%,净增长13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张瑞敏、柳传志俩人在各种评选中上榜的次数达14次之多。  相似文献   

11.
联想投资公司完全不受国内外风险投资“寒流”的影响,成立半年多以来投资了8个项目,柳传志表示在未来的一两年中,投资速度还会加快。 “从今年成立以来,联想投资已经投资了8个企业,并且在今后的一两年中,我们的投资速度还会加快。”这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日前透露出来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联想9700万的亏损之下,柳传志毅然复出,再次联手杨元庆组成"黄金搭档"。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在为这名中国IT鼻祖击掌呐好之时,我们也不仅为柳传志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13.
智囊语录     
周敏 《科技智囊》2008,(8):80-81
联想成立24年之际,柳传志总结了联想的主要成功经验:第一,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先河,将研究所里的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尽管只是理论上存在着柳传志逆向接班的可能,但我们真的不希望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成为现实。3年前长虹所发生的一幕至今让每个关心中国企业成长的人都唏嘘不已,而以柳传志和杨元庆的胸怀,以今日联想的体制,断不应该走到这一步。 本文节选于作者最新出版的新书《联想真相》,原文标题为《柳传志逆接班杨元庆》:本刊刊载此文,更多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对于本文提到的观点和一些结论,本刊并不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5.
似乎已没有一家PC企业能像联想这样,让国人如此为之振奋,让世界如此对其瞩目.作为中国PC产业的代表,刚刚以"蛇吞象"的姿态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联想,在2006年伊始,又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2005年12月21日,联想董事会宣布任命此前在戴尔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并兼任亚太及日本业务总裁的威廉.阿梅里奥接替斯蒂芬.沃德担任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C巨人迈出了其国际化后的第一次换帅征程,而换帅后的联想也让业界"联想"到一个又一个谜局.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11)
联想集团要进入全球500强企业,要做一个长远发展的企业,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联想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凭什么来吸引年轻人?联想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联想要往哪个方面培养这些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复旦大学如是说……今天来了这么多同学,让我很感动,因为这是大家对联想、对中华民族的高信息产业、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关心;当然我也很紧张了,大家期望值很高,讲得不好,怕小瞧了我,小瞧了联想。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No·2(2号人物)一般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关注一个企业,特别是成功的企业,人们大多关注的是企业的No·1。在多数人看来,企业的成功,主要是No·1的作用,其他员工只是贯彻执行No·1的战略路线而已。但实际并非如此,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有一个能干的No·1外,必然还有一个合格No·2,如微软帝国除了比尔·盖次外,还有一个鲍尔默。联想亦如此,除了柳传志外,还有一个“总理”——李勤。如果微软没有鲍尔默,联想没有李勤,不能说就没有微软和联想,但很难说会有今天的微软和联想。  相似文献   

18.
<正>汇源的朱新礼在北京郊区运作了一片有机区域,从果农变身菜农;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在延庆种小菜;联想的柳传志期冀买山、买地、买农场,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场;中粮的宁高宁这阵子看上了一南一北两家有机农业公司,他们算是圈子里知名度最高的两家;京东的刘强东,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1,(Z1)
构SAP公司咨询顾问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他说:“像这样仅花4个月的时间在9个地域同时上线的ERP项目,不仅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可以说,这是联想神州数码年轻的总裁郭为领导下的一次成功运作。 作为联想集团的新一代领导者,在郭为的创业经历中,关于联想汉卡获奖的故事在业界广为流传。 时间得追溯到12年前。 还在郭为担任联想公关部经理的时候,适逢国家科技进步奖揭晓,联想汉卡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样的成绩在总裁柳传志看来,当然不能够满意;因为联想汉卡无论从所创的经济效益,还是实现的产值来看,都已达到了一…  相似文献   

20.
联想无管理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联想的核心团队把公司当作命来看,形成无所不能的联想核心竞争力,一直是柳传志到处诉说的管理真经。听起来头头是道,实则大谬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