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众多城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紧张、血荒现象日趋严重的现状,提出了血荒影响因素及其体系结构的研究问题;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影响因子递阶有向图,分析出各因素对血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血荒影响因素分为6个层次、4个层级,分别为浅层、中层、深层以及最深层,而献血率低及其驱动因素是导致血荒出现的主要因素,献血率低受到一系列深层和最深层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血荒困境,重点在于提高无偿献血率,这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献血招募长效机制,营造更加公平、完备、顺畅、透明的血液保障体系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5.12”大地震中,完美四川分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了献血活动,当时的情况是,全国各地组织的献血在一天时间内就把血库装满了,完美四川分公司同样没有在第一时间完成献血。不过完美四川分公司经理胡瑛告诉记者,完美获得了优先献血的“权利”,因为完美过去几年多次组织的“完美百城千店献血”活动非常成功,已经形成了品牌,与献血中心也都取得良好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26岁的杨健明从没想过,自己的求医之路会如此一波三折。为了治疗骶骨肿瘤,他从老家广东惠州来到北京某三甲医院,却发现需要自己搞定手术备血。"医院血库没血了。"3月15日,杨健明刚住进医院,就接到这样的通知。医生说,他必须先联系亲朋好友,到北京血液中心献血4800毫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攀枝花市2005~2010年临床采供血情况进统计分析,寻找采供血链中潜在的问题,指导无偿献血招募,提高临床输血水平。方法:收集2005~2010年攀枝花市中心血站采供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用血增长速度超过无偿献血增长速度;2次以上献血人数占献血总人数比例增长缓慢;18~30岁献血人数有下降趋势;机采成分献血者无增加;成分血输血率逐年递增,各种成分血的利用率和变化趋势不同,不合理用血仍然存在。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是关键;规范临床输血管理,纠正不合理用血,保证临床供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是指献血者在献血后不在采血部门和本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一种献血方式。无偿献血的实施程度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从80年代初首倡无偿献血,迄今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但时至今日,这一奉献他人、造福社会的善举还远未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人失血过多会死,及时输血可以救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输血事业的真正含义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要输血首先要解决血源从何而来,靠部份人卖血行不行?实行公民义务献血有哪些利弊?无偿献血有哪些好处?献血到哪里去献?血抽出来以后,如何保证血液中没有肝炎,结核、爱滋病等传染病。输血还要解决适应症问题,不是什么病都可以输血,有的可输全血,有的可以输成份血,如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这些都是大众需了解的问题,所以借《大众科学》一角浅谈输血事业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献血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来,网上不少文章称"献血有害健康",还罗列了不少"论据"。一些本来半信半疑的人更加无所适从。那么,献血真的对身体有害吗?无偿献血本是救死扶伤的高尚之举,历来为人称道。但近来,网上不少文章称,献血会损害健康,有的还摆出了一堆"论据"。由于这种观点过于危言耸听,与大众的主流认识不符,有些文章就煞有介事地说,对此"媒体不会公开报道,因为,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谁还去献血?",看后让人禁不住疑窦丛生:献血,真的对身体有害吗?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血液从哪里来、献血又是怎么回事。弄明白了这些基础知识以后,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也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8.
正用爱为生命接力,是人格的彰显,还是心灵的力量?他用一个最质朴也最大气的方法诠释了益阳安监人的无私无畏。他就是益阳市首位公务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桃江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桃江县安监局办公室主任汤立波同志。汤立波今年37岁,从学校毕业后,曾在部队服役五年,因表现优异,立三等功一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期间,得知地方血库告急,他毫不犹豫的挽起袖子献血,有了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退  相似文献   

9.
品尝黑暗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与其他普通的餐馆没有太大的区别,惟一令人称奇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来照明的灯,而且该店雇用的侍者,也大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盲人。在这家“黑暗滋味”餐馆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对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妇,在离婚之前,决定在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他们为了避免尴尬,便选择了这家“黑暗滋味”餐馆。在用餐的时候,妻子不慎被打碎的酒瓶划破了手指。丈夫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疼惜地掏出手帕来,摸黑为即将与他分手的妻子包扎伤指。当他俩一起走出餐馆的时候,妻子才发现…  相似文献   

10.
韩国红十字“血液银行”在汉城辖有16家“献血之家”,那里如今成了积极参与献血的新一代青年恋人幽会的独特场所。“献血之家”内部装饰考究,气氛优雅,公休日也开门。每当周末下午,总有不少青年男女前来献血并约会。人们将这种颇有社会意义的恋爱方式叫“献血幽会”。“献血之家”免费提供咖啡、饮料和各种点心,客人在那儿还可坐在舒适而宽敞的沙发上,欣赏最新的流行音乐和歌曲,也可以观看各种录像带或翻阅国内外的各种杂志。韩国红十字会的这一举措赢得了许多青年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去年风起云涌的国际体坛为我们制造了许多或者“叱咤风云”或者“倒霉透顶”的体坛主角们,他们的喜悦、兴奋、尴尬和悲哀都深深刻进了2003年的记忆。那2004年呢?谁将是这个风云际会的365天的主角?谁将崛起,谁将摔倒?谁是老朋友,谁是“新房客”?  相似文献   

12.
 博士生导师一边进行科研一边指导博士生、博士生为了完成博士论文做科学研究,都需要经费,这被称为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是科技界强大肌体的“血液”。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一个作品要有参照系,有比较才有鉴别。李锋的长篇小说《残血》,是写文革的“残血”之斗。文革题材的文学创作已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历炼。李锋,你还能炼出啥?李锋以魔幻现实主义和浪漫传奇的人物设置和故事包装,叙述一场跨越历史时空但重点发生在文革的“残血”之斗。作者三四次提及“残血兵团”的造反派们挑选女人来享乐时拿阿Q来类比.这透视出作者已意识到两者的相似性。笔者以为,《残血》的“得”主要的不在于该书封面封底广告语宣称的所谓人与魔、爱与欲、善与恶、  相似文献   

14.
高宇 《世界博览》2010,(11):82-82
从日本众多破产房地产企业走出来的“高管”们,发现创业的道路竟然如此艰辛。正如当年老板对他们的评价:“你们呀,都是花钱的主,怎么赚钱,明白吗?”  相似文献   

15.
《这样的战士》《这样的战士》写于1925年12月14日。鲁迅自己曾说。这篇作品“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这里所说的“文人学士”,主要就是指“现代评论派”的那些“正人君子”们。他们披着各种迷人的外衣,打着各种漂亮的招牌,喊着各种动听的口号,而背地里,却在干着为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效劳的丑恶勾当。他们特别喜欢以青年的“导师”自命,而其实却在引人到死路上去。就在这一年的“女师大”事件中,他们便完全站在反动势力一边,帮助、支持军阀官僚对学生们的正义行动进行镇压,并且大肆诬蔑为学生伸张正义的进步教师。鲁  相似文献   

16.
血液安全面临挑战献血和输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在献血和接受输血,但是,每天都有人在献血和输血过程中受到了感染。轻者,感染了其它不易治疗的疾病;重者,将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据了解,每年全球采集的7500万单位的血液中仍有近1800万单位的供血未经传染性检测。在我国,接受一次输血的人可能感染肝炎的机率是正常人的3倍。就丙型肝炎为例,每年感染或携带病毒的人当中,约20%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血源接触而染病的。全球超过一半国家没有对献血者献出的血液进行彻底检验,导致很多人在接受输血时感染艾滋病、肝炎…  相似文献   

17.
我当时20岁,拿着一封暂任教师的聘书,忐忑不安,去拜见校长。“你是谁?”秘书问道,“这个时候校长只接见教师。”“我就是新来的教师。”秘书一边走一边抱怨,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校长走出来,看到我就蹙眉,“教育局在搞什么鬼?”他大声说,“我要的是个硬汉,可以彻底制服那40个小祸害。而他们却派个孩子来给我。他们会把你弄得粉身碎骨的!”后来他觉得这样子说话可不是鼓励我的好办法,于是微笑一下,拍拍我的肩膀,用较温和的口气说:“你有20岁吗?你看来只有16岁。聘书上写的真是但丁·阿利基利学校吗?”“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说,把聘书给他看…  相似文献   

18.
“灰色童谣”是小学生叛逆心理的典型表现.如何引导处在“逆反”时期的孩子,解开他们的心结,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教师们首先要尊重孩子,博取他们的信任;其次要宽容孩子,赢得他们的友谊;最后更要感动孩子,打开他们的心扉,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用心理的健康教育领孩子“回家”.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9,(4)
现实正需要越来越多的真正的人的肉体组织来治病救人:手术需要补充血型相同的血,根治白血病需要配型相同的骨髓,器官移植需要相同的器官……,可现实中能献血、献骨髓者却寥寥无几,献遗体(器官)者更是凤毛麟角。然而,这项充满人道主义和爱心的善举,国外比较发达的国家却远远走在我们前列,"生命只有一次",神圣的红十字架向人们发出沉重的呐喊:奉献爱心,拯救生命!献血——生命的"钥匙"在哪?如果将血液比作生命之源的话,献血就是生命的钥匙。我国每年用血量约1000吨左右,按此核算约需500万人献血(按人均献血200毫升计算),可国内献血人员不足100万人,大量的用血只能靠制造血浆来供给,无稳定、可靠的血液来源是困扰我国医学界的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据科学研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郊区工农“五·七”学校微生物组的革命师生,遵循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走出校门,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他们继试制成简易砂管孢子(防止菌种退化和便于长期保存)以后,又针对目前冻粉(琼脂)供不应求的情况,根据牛毛草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糊精等特点,进行用牛毛草代用冻粉试验,经反复实验,终于用稀醋酸中和其碱性,解决了牛毛草碱性重,遇高温蛋白质、糊精等物质易遭破坏的问题,成功地制成马铃薯——牛毛草培养基,培养成“701”(白地霉)、“920”和“5406”抗生菌的斜面孢子。试验表明,牛毛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