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26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介绍美国芯片产业政策推进情况时重申,美国将像赢得美苏太空竞赛一样赢得对华芯片竞赛。目前,美国宣布对芯片业的巨额补贴正让美国成为全球芯片行业投资的热土,美国实现掌控芯片产业生态之梦似乎指日可待。然而,美国实施芯片产业政策开启了全球芯片产业政策的竞争,美国在芯片产业政策竞争上并不占优,  相似文献   

2.
这个早春,因为知识创新而显得格外清新,尽管夹杂些许噪音。 近来,芯片业的新闻层出不断。2002年年底传出芯片国家队华虹暴亏8个亿的消息;继而,台积电又获准前往内地建设8英寸芯片厂。正当人们疑惑芯片业到底是  相似文献   

3.
海尔与方正科技的并购故事,芯片巨头英特尔也被牵涉其中。有消息称,海尔决定入主方正科技,英特尔在背后起了很大作用。一个月前,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掌门人杨旭曾推动方正与海尔的高管坐到一起。杨旭许诺:如果合作成功,海尔方正的联合体将成为英特尔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广告返点、CPU采购中都会享受相当的优惠政策,有些优惠政策甚至超过联想。  相似文献   

4.
集成电路生产线上马问题对于深圳来说,一时间变得紧促起来。原因是,我国的芯片20%的自给率,这意味着,我们每年都把几十亿的生产上的附加值截留在国外。在“909”计划以前,我国的芯片生产线只有无锡华品0.35微米和北京首钢0.5微米等少数几条。不能不说这几条生产线技术实在太陈旧了,以至于当去年全球手机芯片热潮兴起时(2000年全球单是手机就需要4亿部,换句话说就是4亿组芯片,全球产商都开足马力生产,还供不应求,芯片顿时热了起来),中国的芯片业因力量单薄而感到心情沉痛,在不得已的左冲右突中,还想过用强力收购的方式,加速对芯片技术、生产流程的掌握,比如收购韩国电脑芯片制造商现代电子。 上海开始为整个中国芯片业做后起的补偿,NEC同华红的合作承担着我国“909”工程的主要建设和运营任务,总投资16.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威盛(VIA)犹如一匹“黑马”,从台湾冲向全球芯片市场,向业界两位世界级的霸主Intel和AMD发起挑战。威盛这一惊世之跳,为世纪之交的芯片业写下精彩的一页。 初生牛犊不怕虎 几年前,在全球芯片业,威盛还只是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小不点。 90年代初的台湾,已成为全球70%PC主机板的生产基地。台塑董事长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看好IT前景,有志再竖起一面大旗,出资500万新台币,力邀陈文琦合作,于1992年在台湾创办了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与业界霸主Intel和AMD相比,威盛还是嫩了点儿,但是,这群初生牛犊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化》2005,(9):88-88
海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家电行业的“老大”,家电产品在国际上也是小有名气,不过海尔并不只在家电行业出彩,现在在IT行业也有它的影子。目前海尔的台式机、笔记本等产品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近期海尔又上市了一款新型的LCD显示器,搭配任意整机一起出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在芯片业上的发展是全球电子业2001年的唯一亮点。UltratechStepper公司CEO萨菲罗布洛表示:“只有中国大陆的200毫米圆片制造厂增加了。”他预计中国大陆芯片市场将从2000年的13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410亿美元。生产设备制造商AppliedMaterials去年十月在上海建立了8000多平方米的培训中心,该公司2000年在中国的销售量达到1亿美元,并计划在2005年使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相似文献   

8.
海尔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但近一段时期以来,海尔在一些方面遭到业界和媒体的质疑,海尔公布的2001年营业额、海尔的市场策略、海尔的国际化扩张、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的人才流换等问题均被提及,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关注和审视一下海尔的掌舵人——张瑞敏,他能否带领他的企业大船冲破艰难险阻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9.
作为海尔互联网战略的创新成果之一,佛山三水海尔可视互联工厂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创新生产模式,运用行业领先技术,以"无缝化、透明化、智能化、模块化、自动化"为用户生产个性化、多样化的定制洗衣机产品,实现了从传统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跨越,成为了全球最先进的互联工厂之一。海尔以其清晰的互联网转型战略、领先的实践创新模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杰出样本,海尔佛山互联工厂也成为海尔集团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创新转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打工就好     
芯片生产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高投入基本都出现在前期设备和知识产权方面,形成规模生产后,基本上和“印钞票”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美国的芯片生产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为了加快速度,降低成本,市场细分的法则再次生效,各大公司纷纷走向了自行设计,外包生产的路子,而且,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亚洲,于是,亚洲有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除了日本和台湾,中国无疑也是能够获得这种机会的一个外加工地。目前,国产芯片年销售额仅83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份额的百分之一左右。而据预测,2010年我国芯片总需求将达到500亿美元。所以无论是自己需要,还是得到外包的单子,启动我国的芯片生产规模化建设势在必行!于是,我国第一条0.5微米线宽以上模拟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成都高新区新规划区开始建设;由首钢、  相似文献   

11.
魏崴 《华东科技》2010,(1):54-55
<正>由于芯片行业从2007年起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滑坡,再加上海外竞争企业在技术和产业链上双重优势的联合打击,台湾的芯片产业已透不过气来。南亚科技及台湾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简称力晶)等台湾芯片行业的支柱企业已在亏损中鏖战多年。尽管近期芯片价格出现反弹,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的中兴事件使芯片成为网红,公众突然意识到芯片产业正是当下国家发展的软肋。那么,什么是芯片?芯片产业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我国的芯片产业现状如何?有无突破的可能和路径?《芯事》一书梳理了60年来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脉络,解读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布局,展现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述说集成电路企业、行业和区域发展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作者将亲身经历和思考与行业发展的脉络相结合,在历史故事中  相似文献   

13.
刘诗彤 《甘肃科技》2014,30(22):118-120
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的白色家电业务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又一次海外大收购。从财务的视角对青岛海尔在收购前后的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此次收购使海尔的财务风险变大,但由于海尔现金流量较充裕,资金周转能力较强,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收购案对海尔的影响利大于弊。海尔通过收购将接手三洋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市场份额,不仅增强了海尔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了海尔品牌的知名度,还使海尔获得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为以后的深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决定着企业个性的形成与企业发展的方向。海尔有海尔的轨迹、TCL有TCL的路径,联想同样也不例外。我们梳理联想20年发展历程,只希望能从联想发展的片断式梳理中找到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信息在21世纪初期给世界带来的革命性的影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已经普及到了几乎每一个行业。从简单的超市结算到复杂的工业生产中的数控机床,都离不电子芯片以及芯片中植入的计算机软件。而伴随着软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软件的安全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漏洞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就针对我们现行的软件技术对计算机软件的漏洞检测以及更新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琳 《世界知识》2013,(1):50-51
联想集团收购日本最大的个人电脑品牌NEC:海尔收购三洋,将亚洲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了日本大阪;苏宁电器收购Laox。这些案例证实了在目本电器行业,中国企业的并购已经悄然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金禾  林平分 《科技信息》2012,(11):66-66,18
数字后端物理版图设计是整个芯片设计的关键一步,而减少设计时所用的金属层数是IC行业中缩减芯片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以SMIC0.18μm工艺下一款SmartCard芯片的实际设计方案为例,首先分析了金属层数与成本的关系,之后分析其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布局布线方案,最终以成功的流片结果论证了该减少金属层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IT行业是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行业之一,仅中国地区就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海尔集团看准了这一点,l998年4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OLD公司合资组建了“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以企业、院校、国外大公司三方联手进军信息产业的形式,先行一步,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军软件产业的家电企业,并以其独具个性的网络,在IT业唱响了“三步曲”。 三步曲之一 ——个性化服务先声夺人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地压缩着利润空间,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服务由于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被越来越多的厂  相似文献   

19.
隋海 《科技信息》2007,(21):29-29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海尔”品牌是我国第一批评出的“中国世界名牌”。海尔的辉煌让许多企业羡慕,更值得人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今天海尔的辉煌?近些年来,许多媒体都对海尔进行了宣传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了海尔成功的奥秘是自主创新。海尔23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自主创新史。  相似文献   

20.
张映辉 《科技信息》2012,(36):I0217-I0217
随着城市中对冰箱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伊菜克斯、LG等品牌对海尔市场份额的挤压,使得冰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海尔在冰箱促销上投入较大,海尔销售一台冰箱的利润也降到了不足百元。显然,海尔冰箱必须为自己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面对市场份额和利润连续下降的城市市场,海尔自然要把目光转向农村。鉴于此,本课题主要探究海尔冰箱在县域市场的营销模式,了解冰箱县域市场的需求特性,从而为海尔家电下乡的市场扩展提供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