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未来船中央冷却系统中流量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能量和质量守恒分析了德国新一代船舶-未来船的中央冷却系统冷却水流量在不同负荷下的分布情况计算得出了温度控制阀对应的位置,从而找出了该类冷却系统控制特性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由德国建造的现代化船舶“未来船舶”中央冷却系统的分析,指出了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温度可控性的不足;建立了现代船舶柴油机冷却系统应满足的条件;进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集成式船舶中央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分析其工作性能及其对船舶主机工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船舶的冷却管路系统是保证船舶主机正常运行的动力管路系统,钢质海船的主机冷却系统目前普遍采用闭式冷却系统或中央冷却系统.在进行冷却管路系统设计时,冷却设备一般都选用管壳式或板式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由舷外海水对主机的润滑油及冷却淡水进行冷却,系统所选用的热交换器尺寸一般都比较大,机舱的设备布置拥挤;由此在船舶双层底舱设置热交换器的设计,即在冷却系统中的热交换器设备设计在船舶双层底舱结构内,该设计有利于机舱内其它设备的布置、操作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AMESim仿真软件的建模、仿真分析与核心部件优化设计研究。在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基础上,应用AMESim软件中的冷却系统库、热力库、热液压库及信号控制库建立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维仿真模型。首先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散热器的工作性能,并通过仿真值与试验值的对比,证实了所建立的AMESim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为冷却系统关键部件优化设计提供了模型与技术支持。然后,进行冷却系统散热器有效正面积优化设计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冷却系统对散热器的宽度更敏感,合理增大散热器有效正面积可以提高冷却系统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AMESim仿真软件的建模、仿真分析与核心部件优化设计研究。在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基础上,应用AMESim软件中的冷却系统库、热力库、热液压库及信号控制库建立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维仿真模型。首先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散热器的工作性能,并通过仿真值与试验值的对比,证实了所建立的AMESim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为冷却系统关键部件优化设计提供了模型与技术支持。然后,进行冷却系统散热器有效正面积优化设计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冷却系统对散热器的宽度更敏感,合理增大散热器有效正面积可以提高冷却系统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船舶制冷装置中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措施,为船舶轮机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适合于船舶电网的自适应保护方案.根据电网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实时修改继电保护参数,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可用于解决多工况下继电保护整定配合的问题.其算法主要包括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两部分:离线计算生成船舶电网所有工况下的保护整定值,并将其与对应工况存储在中央控制系统中;在线计算则实时采集系统数据,进行网络拓扑识别,从存储的离线计算结果中查询相应的保护定值.以典型船舶电网为对象,搭建过电流自适应保护仿真,结果证明所提保护方案有效、正确.
  相似文献   

8.
对船舶柴油机空冷器热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柴油机负荷和环境温度对空冷器热负荷的影响,提出空冷器变流量冷却的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变流量冷却系统的实现.其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低速柴油机冷却水系统的设计违背了变流易冷却的宗旨,采用合适的节流装置以及合适配置的水泵可实现变流量冷却.所获结论有助于轮机管理人员对不同工况下冷却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船舶综合监控系统中海量无序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问题,以中央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D-S证据理论结合粗糙集的信息融合方法对系统运行中的故障隐患状态进行识别.分别定义了等价属性和证据决策系数的概念,给出快速约简方法及基于证据信任度的证据合成方法,明确了证据基本可信度分配的求解过程.基于实际船舶典型状态数据的测试评估结果表明,所得结论与基于先验知识的判断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方法对系统隐患故障状态评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燃油暖风机热力计算及其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所研制开发的燃油暖风机样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本样机热力系统的传热网络图,叙述了热力系统传热计算方法,利用自行编制的传热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对影响燃油暖风机热力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机理分析,获得了各因素对本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