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表极度的程度副词”是程度副词中的最高级状,或称“极性程度副词”.此类词语常被泛用或滥用,比如对“最、绝、极、特”等的不当使用.表极度的程度副词使用中要注意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符合科学研究结论,要有事实论证依据等.  相似文献   

2.
“”类程度副词,是指表示程度高的一组副词。龙岩话里的“”类程度副词可以分为三组:一、;二、极、成、好;三、死人。本文分别从语义、分布及功能等方面对这两组词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组词在语义的轻重和适用的句类上各有特色;在分布上也显示出好些对立的情形;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是高能型的,可以占据较多的句法位置,有的是低能型的,只能占据极少数的句法位置  相似文献   

3.
"血(xiě)"是大连人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血便宜、血受、血漂亮"是大连人的经典话语.从词性上看,"血"并非是名词,而是作程度副词使用,属于程度范畴.在程度等级次序中处于高量位置,主要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性成分,在句中常作状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十分"等,表达程度之深,是一个高量级程度副词.该文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程度副词"血"进行详细的分析,弥补了"血"可作程度副词使用的空白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颖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44-147
梅县方言程度副词既有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相似之处,在内部差异、语法功能等方面又有其独有的方言特色。其中,在与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的组合搭配上有显著的表现。此外,在近义程度副词(如:"争唔多"与"争滴"等)的使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副词"可"的重音、替换、共现词等形式特征对"可"的义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可1"表示程度高,"可2"是终于义语气副词,"可3"是推度义疑问副词,"可4"是转折连词,"可5"是转折副词,"可6"是辩驳义语气副词,"可7"是重要信息标记。以形式特征对副词义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减少分析过程中的主观任意性,还可以显示出各义项间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调查《史记》列传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程度补语作了细致分析。"(主语)+动词+程度补语"格式出现频率最高,未出现"动词+程度补语+宾语"格式。充当程度补语的有副词"甚"、"笃"、"极"、"愈",动词"酣",形容词"困",其中,"甚"和"酣"出现频率较高;未出现后代常用的"死"、"透"等词语。现代汉语程度补语格式"动词+得+程度补语"在《史记》列传中未有用例。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呈现新邵湘语程度副词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描写了与普通话有较明显差异的程度副词,包括"太、最、好、几、蛮、滴(滴)、有滴唧"等。研究发现:新邵方言的有些程度副词具有多种语义功能,而且程度范畴与疑问范畴、惯常范畴等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程度副词的内部发展不甚平衡,表达程度高和表达程度变化的程度副词均已成体系,却未见真正表达轻微程度的程度副词。《吕氏春秋》表示性状或行为的轻微程度有其特殊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含有"轻微"意思的形容词或有明显程度对比的句式、部分"……而已矣"句式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绿野仙踪》是清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代表了清代中叶语言的整体状貌。选取《绿野仙踪》中"极、太、甚、颇"四个高频率副词与现代汉语副词进行对比,其使用频率、所表意义、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副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程度副词"比较"可以提取出[+中量][-参照对象][+书面语][+褒义][+肯定]和[+性质/状态]6个不同性质的语义特征。程度副词"比较"在语义特征上兼具实词和虚词的双重特征,因此,在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根据汉语研究特点可将程度副词"比较"语义特征分为四类:自然性语义特征、附属性语义特征、聚合性语义特征和组合性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武宁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文章在大量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三个程度副词在语义、语用、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发轫于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文学,充斥着许多关于"机器"意象的描写。文章在共同体观念中关于时间维度的理论框架下,以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为例来说明这些"机器"意象所蕴含的人被机械技术异化并且甘于沉沦的主题。而在当下,机器对人的这种束缚性依然存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向这个机器时代展示出我们人类的觉醒与反抗态度。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句中位置灵活,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通过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就是"动词+半天"结构的省略,这种结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只X”粘合成词的可能性看似很大但是实际数量并不多,这主要是“X”语义的抽象性与单音节特点使然.在满足“X”要求的前提下,临界频率高促使“只X”语义虚化,句法结构重新分析.语法化之后的“只X”具有连词、副词以及副词和连词兼类等不同词性.“只X”的语法化分析为探索连词和副词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关于《艳异编》与《太平广记》之间的关系,在小说学构建之初就由孙楷第先生下了断语,之后此观点成为权威,为学界相袭沿用。然而针对《艳异编》所编选全部篇目逐一查找来源,可以得出"并非十分之七"的结论。其中,以"王敬伯"篇为例,查找故事源流,得知《艳异编》中此篇看似与《太平广记》相关,实际上并非编选自《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18.
北魏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阶段,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点的书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积极推扬、倡"尊魏卑唐"之论。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对康氏所概括的"魏碑十美"给予阐释,二是对其所分的"十六宗"予以辨析,三是对方圆笔法进行论述,旨在推进北魏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野”类程度副词,是指表示程度高的一类副词。宁德市蕉城区方言的“野”类程度副词可以分为两组:(1)野、恰、真、尽(“野”组);(2)禚形、若、有够、大(“裸形”组)。这两组程度副词在语义轻重、附加色彩、分布和功能及所适用的句类方面存在差异,各有特点,显示出蕉城区方言程度副词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