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诗画作为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审美视野中却有着神遇迹化的共通,进而形成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诗画的审美共通,体现了两种艺术的差异与互补,是我国艺术和美学上的伟大创造,展示了中国艺术美学乃至民族文化的个性特点,大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美学的内容。从中国诗画共同的意境追求的角度,阐述中国诗画艺术审美共通的表现,探寻这一共通的传统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图书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多重的价值和审美感。图书的审美感来自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正是内涵和外显的审美感的统一,才使得一部著作成为一部好的图书。在读书中达到客体美与主体美的合一,既是读书的审美至境,也是图书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图书成为审美对象时,读书才能成为读者的心灵需要,成为人的生命需要。  相似文献   

3.
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作品系列是文学与人类学结合的完善典范,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审美风格。从审美体验看马丽华的创作,可从中窥见她由一浪漫诗人成长为文学人类学作家的心路轨迹,也可观照出她由激情放歌到理性烛照的写作历程。  相似文献   

4.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审美无利害"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从而把审美愉悦与其它两种--由感官引起的快适和对善的追求所引起的愉悦区别开来.但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最终还是借助于一个美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道德性.  相似文献   

5.
审美经验是当今美学观念变异的核心问题。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审美经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样态。对于这种当下的审美事实,如果仅以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无利害、审美静观、心理距离等主体审美态度为经验尺度的话,势必会将当代大量活生生的审美事实遮蔽掉,而如果与此相反站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上将一切生活中的经验都与审美经验相混同,也会使美学发生前所未有的断裂。20世纪的美学家们多半都对审美经验予以深刻的关注,了解这个轨迹,对于美学理论的当代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需要、审美交流和审美修复功能表现出来的.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透过它的视野来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不仅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当代社会,民歌也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凸现出民歌的现代美.  相似文献   

7.
在康德美学中,审美自由以自由感的形式出现。自由感为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过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在心理经验层面上的实在性提供了一个感性的基础。自由感作为审美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康德以前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不过,是康德第一次提升了自由感的理论内涵。自由感是指人们在审美经验中体会到的自由愉悦,但又与感官的快感和道德感不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即与客体对象实际存在无关的无利害感。这种无利害的自由感在康德美学中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知性和想像力的自由游戏和天才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8.
道教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演变过程中有三大宗派,它崇奉的神祗是三大尊神,影响最大的是三部经典,道教观点是三元论,道教方术是三类型——由此得到哲学启示:“一分为三”的命题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从文昌信仰看道教的文化哲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昌信仰源自先秦,至唐朝为盛。梓潼神信仰源自东晋,亦至唐代兴盛。两者至元代合流。于是,有关文昌信仰的书籍从宋代开始大量涌现并远传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现存韩国、日本的众多文昌书籍多不见于国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深入揭示文昌信仰依托科举考试而昌盛的内在动力,阐释这一价值观念的现实意义,即促使知识界和广大民众尊重文字、敬惜字纸,保护书籍、传承知识美德,谨慎用字行文、弘扬文明。  相似文献   

10.
许逊信仰本为家族孝道与巫术信仰的杂交,后来分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往上攀附道教成为孝道派,与道教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甚至摩尼教等都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在宋和元时期发展成为净明道,到明清时期又攀附道教中的全真道。其二是在继续保持巫术色彩,在唐代发展为闾山教而广为传播,有多个支派。其中传播到湖南梅山地区的部分,与当地法派相融合而衍变为梅山教,梅山教进而在各地传播而发生种种歧变。其三是在这二者的影响下,伴随着江右商帮在全国乃至海外的扩散,以万寿宫作为地方商会聚会之所,作为赣商相互联络的精神力量而存在。上述三个层面,展现了巫术、民间信仰与道教在历史、地域等方面,在术士、道士、官员、士大夫、乡绅、商人等社会阶层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中外优秀动画片作品的艺术特点,针对国内动画片发展现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从动画片的艺术审美角度阐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应当在继承历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国产动画片的审美趋向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无论传统理论还是现代派理论对文学语言的研究,都局限于语言表面而没有深入到文学本质之中,因此往往难以自圆其说。其实文学语言是文学审美本质决定的意象语言。它的根本特点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以关汉卿《窦娥冤》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复仇剧中,基本形成了一个从复仇到团圆的特别审美模式。这与西方复仇剧中,“俄底普斯式”、“哈姆莱特式”的悲剧结局有着内涵上的重要区别。中国的传统悲剧往往打上了传统的道德伦理的烙印,传统的审美心理主张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直接促成了大团圆结局的产生。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悲剧审美模式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2005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当前的个人所得税依然存在费用扣除不合理、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征管措施跟不上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在税制改革中不妨参照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计上较为成熟的国际经验,从而使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能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5.
习语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各民族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利用多种多样的语音修辞手段构成具有特色的韵律,达到音韵和谐,上口悦耳,以利记忆。文章从英汉习语的韵律特征分析了人们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6.
古诗歌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组合形式,表现着违常性的审美特征,即非实用性、非科学性和非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语言特征其实就是对语言成规“有组织的破坏”,并由此蕴涵着丰厚的多义性语言信息,能增添话语丰富的信息量,更好地表情达意,产生着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釉上珍珠彩以其奇妙而幻化的油料特性,通过艺术家点、染、泼、洒等高超技法,并充分运用釉料的自然流动性,将水彩、水粉的纸上绘画效果带入瓷画的表现题材中,成为釉上彩的一大创新亮点。本文从色彩传达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釉上珍珠彩的色彩构成及表现手法分析来探究其在视觉信息传达上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红楼梦》中人物的衣着入手,分析人物性格,并通过中西方审美观的对比,概括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潘莹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4):105-107
中西文化差异迥然,旅游翻译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使命常让译者陷于两难。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吸收性、排斥性和能动性,因此在该理论启示下的读者关照策略在旅游翻译中显得更为实用。文化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读者关照的多维性,但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语境下,译者又不能一味消极地迁就读者,因此应适度运用“归化”策略向外国读者推介中国的特色语言、宣传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拓宽读者的“期待视野”,做到积极意义上的读者关照。  相似文献   

20.
白族情歌数量众多,样式完备,能集中、典型地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及其文化观念,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阐释白族情歌的文化特质,旨在发掘白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和独特价值,以文化和谐促进民族和谐,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