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从批判和解放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出发,扬弃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劳动异化的人”,立足于社会关系中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深入到作为创造历史的“剧作者”“剧中人”,设想、构建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进而使哲学从思辨走向科学,开创了人的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和“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深入地阐明了人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审美的、带有诗意的活动,并依此预示了现代以后美学研究从抽象议论的“美是什么”到感性描述的“审美如何”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美是劳动产物”的提法在美学界时有所见,其影响较大者当推《美的探索》。施昌东同志在此著作中不仅认为劳动是美的源泉,而且强调“美首先是由人类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美与艺术都是劳动的产物”。这一说法固然肯定了劳动在美的生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作为全称判断,它认为一切美都是劳动创造的,美似乎就象一件物品一样被制造,劳动也似乎成了影响美的生成和发展的唯一因素,这未免简单化,也失之偏颇。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简单分析,看看把美看成劳动直接产物的失误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能否创造美?这是近几年来美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题目。大致说来,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异化劳动只能破坏美,而不能创造美。这一种意见的权威代表,就是蔡仪同志。他在《马克思究竟怎样论美》一文中说:“由于私有制,劳动者与劳动产品是疏远化了的,是矛盾的,和劳动对象的自然是敌对的。”并认为承认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那是“对于剥削和剥削  相似文献   

5.
臭名昭著的《哥达纲领》的第一句就提出所谓“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这是拉萨尔离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根本问题,空谈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掩盖、抹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的经济根源。马克思对这个极其反动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因为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只有人的劳动和自然界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例如:纺织工人要织布、就必须要有棉纱和机器;农民要种地,就必须要有土地和农具。总之,一切劳动都  相似文献   

6.
谁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的统治阶级都把他们自己说成是救世主。孔老二的信徒朱熹说:“大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国民党反共分子、叛徒、特务陈伯达无耻吹捧林彪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千年愚。”他们一方面把自己打扮成救世英雄,天生的统治者;另一方面又恶毒诬蔑我们劳动人民是小人,命中注定要受他们统治。林彪还诬蔑我们劳动人民整天想的是油盐酱醋柴,妻子儿女,这纯粹是颠倒黑白,胡说八道。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是我们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孔老二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从自然界生成的历史,人通过劳动实现和确证自己“自由自觉”的本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出现,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人的劳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异化。但在这种否定形式的发展中,又创造了和包含着积极的成果。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于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以此标地志真正人类社会的开始。在共产主义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才能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顿指出马克思过分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有意识的生产改造型劳动,而忽视了人的活动是受不可操纵的自然条件和因素的制约。通过提出对自然的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理解,将劳动过程划分为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和生态制约型的劳动过程,主张以“适应自然”代替“改造自然”,认为“改造技术”是提倡不断超越自然的极限,而“适应技术”才是不断适应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相似文献   

9.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作为一个整体论断,体现了人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突出了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说明了一切价值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彰显了人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意义。这对今天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重新发现劳动的价值,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彪出自其反革命复辟的政治野心,继承孔老二的衣砵,拼命宣扬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天才史观”,并自称有一个“特别灵”的头脑。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也极力鼓吹“发明靠灵感”和“天才创造科学”。在旧有机化学教科书中,从来看不到劳动人民在任何发明创造中的地位,相反,却极力鼓吹“天才”人  相似文献   

11.
从劳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的角度看,人类一切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活劳动;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的需求是有导次性的,因此劳动也是层次的,满足最基本层次需求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满足新增需求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这样的划分,可以摆脱纯经济的一些无谓纠缠,而把精力放在应该大力发展的生产劳动上,所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不能只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从哲学的视角或许是中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多元化用人模式并存,劳动关系繁杂,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劳动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人事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有待形成、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有待加强。因此,要积极采取对策,要完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规范高校劳动关系;注重心理契约管理,营造和谐劳动氛围;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依法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对人中期妊娠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人中期妊娠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对8例17-19孕水囊引产的孕妇引产前6h空腹服用米非司酮150mg,胎盘出后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并与同期17-19孕周水囊引产胎盘标本8例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功能活跃的合体滋养细胞表现没程度的退行性变,细胞滋养细胞变化不明显,绒毛间质毛细管部分内皮细胞变性,结论:米非司酮对中期妊娠胎盘组织具有损伤作用,提示米非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经济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人力资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对山西省空气污染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得出了符合山西省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参数。为我省环境治理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体育发展的新特点及相关的体育道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人类生活将会呈现出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国际化、个人化、无体力劳动化等5个特征,从而使以人为主体的体育活动也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这也带来了相关的体育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动就业权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是劳动权中的核心权利,对其概念做出合理界定是首要的任务,在此基础上以《就业促进法》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劳动就业权保障的现状,即有进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最后对强化劳动就业权的保障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科技与经济》2009,22(6):77-80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剖析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民工荒”主要是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制度障碍所造成的,并非劳动力真正不足。因此,需要清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动与健康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剧烈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提出机体的健康有赖于适度的体育运动,更有赖于大脑的运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劳动防护服设计科学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防护服的设计、生产、营销及管理过程是一个产业链,在经济尚未发达的中国,劳动防护服的设计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普通工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劳动防护服设计的科学体系进行研究,并提出防护服设计科学的边缘性,设计系统的模式探讨,劳动防护服功利性的三个子系统。最后,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业劳动防护服设计的八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