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族"是个类后缀。类后缀"一族"在发展中存在着逆向语法化现象。"一族"逆向语法化的过程是由类后缀独立为词,再由词发展为短语。"一族"的逆向语法化是由于语言内部动因所致,并以适合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形式和语义为条件。  相似文献   

3.
“得”和“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它们的语义和语法能功又相当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充当不同语法单位时的语义和功能作一纵横比较,着重考察它们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语义上弱化、词性上虚化和组合能力上语素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语义和语法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对《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进行分类考察。发现其仍保留了古代汉语时间副词的一些用法,新词出现多种语义和语法关系;而和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相比较,其搭配关系则更丰富些。同时,《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还体现了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空前活跃和生活交际的日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和潮流。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也是近年来汉语词汇研究关注的热点。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进一步研究网络新词新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引导新词新语的正确使用。本文将对近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进行探讨,使人们对词语的发展演变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国内的语法化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历时研究,即探讨某个语法形式的历时演变过程。现以共时的视角,分别从语义、结构密度、语法结构和语用范围四个方面探讨汉语中“不要太……”结构的“准语法化”现象(即语法化倾向),并且对产生此现象的认知动因作出解释。通过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语义变化导致语法结构变化;2)语用范围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宏观化和微观化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汉语史研究,分析比较连词“一旦”和相近结构“一朝”的发展过程。结论表明,“一朝”过多的语义负重是它最终没有演变为虚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实词义的虚化是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词语模具有独特的框架结构以及强大的生成能力,近些年更是生成了数目众多的新词新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数量。新词新语词语模的运用从形式上强化了词汇的系统性,丰富了汉语语素系统。同时,基于新词新语的词语模还引起一些词语语法功能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使汉语词汇呈现了多音节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协同副词“一起、一块(儿)”是数量短语词汇化而来的。现代汉语中的“一起、一块(儿)”的同形异构现象也是在语法化过程中功能分化的结果。“一起、一块(儿)”形成年代较晚,在明清时期完成;在历史的发展中,“一起、一块(儿)”同形异构的现象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化"词根与类词缀并存,而由后起类词缀"化"构成的词语的词性问题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现代汉语中一些"化"类词是外来词或是按照外来词的模式构造的新词。我们借鉴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则,将中英语言对比,追根溯源,重点考察由词缀"化"构成词语的名词性质,并对不同的情况分开描述,。  相似文献   

12.
对近几十年来汉语新词语中出现的类词缀化倾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了类词缀化出现的原因及词缀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V+取”式双音词在十部明清小说中共见114个,附加式占多数,“取”字语法化为词缀为近代汉语的双音化做出了贡献.因为语言精确表义和简练原则的制约,“取”在现代汉语时期失去构词能力。“取”自唐而来的语法化历程适应了汉语不同时期对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认为汉语语法研究从一起步就陷入了对西洋语法的盲目模仿,之后虽有“中国文法革新”等反对模仿的语法讨论,但至今汉语语法研究仍未能跳出西洋语法的定势框架。汉语语法学家只有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特点,正视汉语语法研究的偏差,方能摆脱困境,求得汉语语法研究的“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30年代末发生的“文法革新讨论”的主要贡献和历史意义,扼要比较“文法革新讨论”前后的汉语语法研究状况,有助于人们了解解放前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朱德熙先生是极富创新精神的语法学家,其著作《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最能体现他语法研究的特点。在四个方面尤其能展示其语法特色。即善于借鉴国外新的语法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汉语的特色加以吸收、运用;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并重新认识其特点;注意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结合;对语法现象进行细腻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薛淑芳 《创新科技》2013,(8):100-101
在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是最敏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X+族"类新词产生。本文试图运用语言模因论,从模因复制的原因、形式以及"X+族"类新词的语法特征对此类新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词"晒"的产生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新词"晒"的广泛使用,已经使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以"晒"为共同特征的词族。新词"晒"的高频使用有其语义和结构上的基础,其中类推机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对"晒"族词语使用中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也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演变现象。通过运用语法化学说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对汉语副词"白"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演变的动因和机制的分析研究发现:语用需要是"白"发生语法化最重要的动因,而由于汉语是分析-孤立型语言,缺少曲折形态系统,因此"白"语法化的结果并未演变成曲折词缀。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新词的英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必需确当地处理好文本间的文化差异,才能追求译文的可读性与创新性.从互文性角度分析汉语新词英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提出研究新词英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