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武帝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以佞佛著称、提倡素食的"皇帝菩萨";阿育王是印度佛教史上弘扬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转轮圣王"。同为信受佛教、盛弘佛教且产生深远影响的帝王,梁武帝与阿育王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正确评价梁武帝和阿育王在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空”“有”问题是佛教史上讨论的基本问题。大乘佛教中的两大派别在这一问题上时常发生争论。中观派讲的“性空”中包含着“识”的观念;瑜伽行派讲的“识有”中又包含着“空”的本质。两派在这方面的主张展示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阿育王塔所用木材的树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组织发掘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埋藏的宋代七宝阿育王塔所用木材进行了树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阿育王塔中两个木构件所用木材均为产自印度的檀香(Santalum album)。经分析可以推断阿育王塔所处的天禧寺在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时期具有较高的佛教地位。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荆州丛林之冠”的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之一,又是禅宗北宗的祖庭.此外玉泉寺还与其它佛教宗派如律宗、净土宗、禅宗南宗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唐之时,玉泉寺高僧辈出,国师云集;诸宗竞秀,蔚为大观,是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5.
东晋南朝山水诗兴起的原因有多种,佛教是其中之一。本朝的谢灵运不仅被奉为“山水鼻祖”,同时也是一位在佛教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与高僧广泛交游,对佛经义理有较深的研究,写了不少佛教著作。谢灵运今存诗近百首,其中半数是山水诗,以佛理为指导,由空观色,从自然山水中体悟佛理,流露出浓郁的佛教意识。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大理与大理佛教应该是一个和谐互动的统一体.本文列举了大理佛教史上的几个和谐实践,论述了大理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大理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独特而积极作用.在佛教为构建和谐大理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和谐大理的建设也将为佛教转换自身功能,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作者认为,我们既要关注和梳理大理佛教史上的和谐实践,也要切实研究当前处境下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与佛教发展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昆明地藏寺经幢是宋代大理国时期珍贵的历史文物,被中外史学界誉为“东方佛教绝世稀有之美术”。本文对经幢的内客及雕刻艺术进行介绍和评价,指出经幢对研究大理国史、佛教史、艺术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日文版)重点介绍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佛教发展情况,尤其是西藏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历史和特点。用实地调查收集的图片资料,论述了西藏西部地区的特征、西藏的密宗系统、阿里地区的佛教遗迹,以及以阿里的古格王朝为中心的西藏西部佛教美术的特点。此外,介绍了阿里地区与古代于阗、尼泊尔、印度、古代大食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慧能的禅宗才是严格意义的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变革,具体体现在其佛性平等、自心即佛、顿悟成佛的基本思想对佛教理论的全新突破上.禅宗对中国社会乃至日美等国都有重大影响.在当今社会禅宗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霜佛教在中亚佛教史上处于兴盛阶段.它适应能力大,包容性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必然对贵霜时期的经济、政治乃至后世佛教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并且贵霜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能够相互吸收、融合,相互作用,可见其包容性.此外,它也对中国的哲学、道德、诗歌、通俗文学及艺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党措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21-127,184
《释迦谱》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释迦牟尼传记。文章通过梳理部派佛教早期、分裂期及大乘佛教初期佛教史中的释迦牟尼形象,进而从生命过程、外貌形象和法理形象三方面对《释迦谱》中释迦牟尼的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归纳出其形象特点。《释迦谱》中的释迦牟尼是经历了出生到涅槃的神性人,又是从过去穿越到现在的人性神,其形象是时间上纵向单一性和空间横向多重性的交汇,是立体、多元而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深受儒家、道家的影响,一步步走向了儒释道三结合的道路,一步步中国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佛教对于我国的哲学、文化、艺术、民族关系、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何时传入我国,是个千古之谜,众说纷纭,总括起来,大致有“先秦”、“泰朝”、“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末”、“西东汉之际”和“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等六说。本文考证,佛教的传入时间应在两汉之际。  相似文献   

13.
佛教“缘起性空”的般若观是佛教的基石,它用“智的直觉”达到圆教阶段的涅柴法身,其依据是“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人性观。佛教这种将人性神性化的思维模式,形成了般若化的自负、消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和尚”应是梵文音译和汉语“秃”字析形名称相统一的对从事佛教人士的一种称呼,词形经历了从“禾上”到“和上”、“和尚”的变化,反映了汉民族接受外来宗教的心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中国佛教伦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佛教历来倡导持戒与孝行的统一,正如宗密所言“经诠理智,律诠戒行。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说明了“孝道”是中国佛教戒律基本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中国佛教之“孝道”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道德资源,在现代社会仍有着旺盛的道德活力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信教人口近40亿,占总人口的2/3。我认为,外交官必须学习一些宗教知识,以恰当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发起“玄奘之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我借参与准备工作之机,遍访四大佛教圣地。我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成功地修炼成佛的过程。蓝毗尼园:释加牟尼诞生之地蓝毗尼(Lum bini,梵文“可爱”之意)现在仍是尼泊尔南部一处清幽园林,距尼泊尔和印度边界约五公里。整个园区占地770万平方米,分为三个区:摩耶夫人祠、菩提树、水池、阿育王石柱等古迹构成园林区;各国佛…  相似文献   

18.
三昧: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对中国古代学创作和审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问题。而在感应外物的心理知觉上与学审美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及区别,则又大多语焉不详,或详而无纲、油水分离。笔从佛教教义中拈出“三昧”两个字,深入探寻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方式,分析它与庄子“心斋”及俗人梦幻的同异,这对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的梳理和建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奕 《科技信息》2011,(5):I0123-I0123,I0089
本文试从印度传统医学的含义以及它与宗教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并把对“佛教医学”的认识与印度传统医学进行比较.得出从内涵上来说印度传统医学包含了“佛教医学”,“佛教医学”是印度传统医学在中国的继承发展,在研究中不能将佛教教义和医学理论去硬性比附。  相似文献   

20.
邢州学派是来自邢州紫金山的师生和学友形成的,紫金山是邢州学派的摇篮;邢州学派的成员及先辈生活在邢州“民族走廊”和辽、金、元初长期统治下的地理环境中,正统思想淡化,适应在蒙元政权中为官和研究科学文化;信仰佛教的蒙元统治者对佛教兴盛的邢州倍感兴趣,佛教是连结蒙元统治者和邢州学派的纽带;邢州学派活动于忽必烈统治时期,忽必烈是邢州学派政治上的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