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炔二聚制备乙烯基乙炔是乙炔法生产氯丁橡胶过程中关键反应。本文以氯化亚铜为主催化剂,氯化锌为氯化亚铜的助催化剂,氯化铵为助溶剂,水为溶剂,并且添加一定量的盐酸提供酸性环境,形成锌(Ⅱ)-铜(Ⅰ)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于乙炔二聚反应,以解决在该反应中乙炔转化率低、目标产物乙烯基乙炔选择性差等问题;对影响该反应的可能因素,如氯化锌用量、氯化亚铜用量、反应温度以及乙炔空速等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锌(Ⅱ)-铜(Ⅰ)双金属催化剂能有效的改善乙炔二聚反应,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烯基乙炔的选择性为91.1%,乙炔的转化率为11.3%。  相似文献   

2.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阐述了以硅粉、乙醇为原料,氯化亚铜的混合物作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中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新工艺.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实验表明,经高温处理后的硅粉和氯化亚铜等的混合物在160~250℃的惰性气氛中,直接与乙醇反应制备三乙氧基硅烷,该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没有污染,产品选择率大于90%,硅份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高档有机颜料酞菁蓝的合成机理、工艺流程、颜料化方法及其产品的应用,并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差距,对国内酞菁蓝颜料研究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铁碳还原工艺处理酞菁蓝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铁碳还原工艺对酞菁蓝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室的小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预沉淀后出水的pH值能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采用1.0--1.5h的水力俘留时间和10:1左右的Fe/C是适宜的;铁碳还原预处理将废水的B/C从0.049提高到了0.310,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铁碳还原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下降24.1%,氨氮下降38.5%,总铜减少99.8%,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3,4,5—甲氧基苯甲醛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羟基苯甲醛和溴作用生成3,5-二溴-4-羟基苯甲醛,后者用氯化亚铜作催化剂,在DMF溶剂中甲醇钠反,生成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丁香醛),丁香醛在pH=10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得到3,4,5-三甲氧基苯甲醛。  相似文献   

6.
发展了一种高效、简单的铜催化活泼烯烃羰基化成环合成吲哚酮的方法.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为氧化剂,丙酮为溶剂兼反应物,在100 ℃条件下与N-芳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发生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吲哚酮衍生物.探索不同温度、催化剂、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推导此环化反应的机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合成1,1,1,3,3-五氯丙烷的优化工艺条件.以四氯化碳和氯乙烯为原料,在催化剂氯化亚铜作用下,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合成出1,1,,1,3,3-五氯丙烷,用NMR、GC-MS、GC等分析检测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得到合成反应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腈为溶剂,用量为总物料质量的10%~20%,反应物料比n(四氯化碳)∶11(氯乙烯)=1∶0.3~0.4,反应温度为110~125℃,反应压力为0.5~1.0 MPa,反应时间为5~8 h,催化剂氯化亚铜的用量为氯乙烯质量的1.5%~3.5%,选用三乙醇胺为助催化剂,其用量与氯化亚铜的质量比为1∶1.1,1,1,3,3-五氯丙烷的得率为72%,产物纯度为98%.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酞菁蓝晶体形态和颗粒大小与产品质量性能的关系,结合结晶理论和表面化学理论,提出了酞菁颜料合成时通过控制晶体的形成与成长,并在精制中控制晶体表面特性的方法,提高酞菁蓝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溶液沉淀聚合法制备粉状聚丙烯酰胺的方法。当丙烯酰胺浓度为20%、叔丁醇为75%、水为5%,并加入用量为稀释剂5%的硝酸镁时,可得分子量为 300万左右的粉状聚丙烯酰胺。用丙酮一叔丁醇混合溶剂时,则可得分子量为200万左右的产品。研究了反应后直接蒸出溶剂以干粉出料的工艺,溶剂回收率可达92%以上,省去了过滤、产品干燥等步骤,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溶剂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蓝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脲甲醛树脂为壁材,表面改性的酞菁蓝BGS分散于四氯乙烯中的悬浮液为电泳显示液,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蓝色电子墨水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显微照相技术和电泳实验等方法表征了改性酞菁蓝BGS和电子墨水微胶囊.结果表明,用十八胺改性后的酞菁蓝BGS在四氯乙烯中的分散性、稳定性显著提高,在100?V/cm直流电场下颜料颗粒的运动速度比改性前快了20倍.所制备的蓝色电子墨水在100?V/mm电场下其电泳颗粒实现了可逆移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二茂铁甲醛缩胺基硫脲西佛碱及其与Cu2+、Co2+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摩尔电导及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L组成为Fc*CHNNHCSNH2,配合物组成为〔Cu2L3Cl3〕Cl,〔CoL2Cl2〕.抑菌活性实验表明:钴配合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固体NH4X和I2为原料,在非水溶剂中一步电合成得到Cu(PPh3)nX系列配合物,考察了不同原料配比对产物的影响.在最佳合成条件下,配合物的产率均在95%以上.同时讨论了电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配合近几年对秦俑一号铜车马的修复工作,对铜车马构件材质、金银器及其锈蚀产物、彩绘、涂层作了系统的 X 射线衍射分析。通过揭示的青铜器从里到外自发锈蚀的实验规律和反应热力学研究,推出了青铜器主要锈蚀途径( Cu2 O 途径)的反应过程方程式,并通过和银器的锈蚀比较, 提出了青铜器文物保护的侧重点在于防潮。对马身白色涂层羟基磷灰石的来源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1∶1的乙醇水溶液中,利用配合物作配体的方法,将CuL2-与Cu2+以2∶1的摩尔比回流,制得了具有不对称结构的双Schiff碱配体H3L[H3L=N-(3-羧基水杨醛)-N’-(5-氯水杨醛)缩乙二胺]的Cu均三核配合物CuL-Cu-CuL,并通过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其组成为Cu3C34H26O9N4Cl2;在5~300 K温度范围,测定了该三核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拟合表明该三核配合物的Cu-Cu金属离子间为反铁磁偶合,磁偶合因子J=-61.8 cm-1,g=2.21,θ=-4.98 K.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不对称双Schiff碱(H3L)Cu(II)单核配合物HCuL(H3L=N-(3-羧基水杨醛)-N′-(5-氯水杨醛)缩乙二胺)和异金属三核配合物(CuL)2Mn,并通过IR谱、电子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其组成为Cu2MnC34H26O9N4Cl2;在5~300 K温度范围,测定了这些三核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拟合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金属离子间均为反铁磁耦合,磁耦合因子J=-9.24 cm-1.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配合物[Cu(DPQ)2(ClO4)](ClO4)·H2O·0.5CH2Cl2·CHCl3(DPQ=2,3-双-(2-吡啶)喹喔啉)的合成及表征(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和紫外光谱).室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C37.5H28Cl6CuN8O9,分子量=1010.92)处于正交晶系,Pmmn空间群,a=1.0547(2)nm,b=1.1819(2)nm,c=2.0014(4)nm,V=2.4949(9)nm,Z=2,Dc=1.346g/cm3,F(000)=1024,μ(MoKα)=0.813mm-1.最终精修得到的R及wR因子分别为0.0452和0.1070,独立衍射点个数为2367.配合物由分立的[Cu(DPQ)2(ClO4)] 阳离子,未配位的ClO4-阴离子和溶剂分子组成.中心Cu 离子分别与两个DPQ配体上的4个吡啶氮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上的一个氧原子配位,其配位几何构型为理想四方锥.两个DPQ配体仅通过吡啶氮原子与Cu 离子螯合配位,形成两个七元环.此外,结构中两个平行喹喔啉环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标题配位聚合物[Cu(C5H5N)2Cl2]n中,每个铜离子与4个氯离子和2个吡啶氮原子配位,形成[4 2]拉长的八面体几何构型.其中2个铜离子通过μ-Cl-桥连中心对称的二聚体,同时二聚体再通过μ-Cl-桥连,得到1-D链沿着a-铀方向延伸,这种无限1-D链进一步通过氢键C-H…Cl相连,在(001)平面内得到2-D网状的超分子.  相似文献   

18.
标题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简式分别是C11H18N3ClO2Cu和[CuL(H2O)]Cl,其中L是水杨醛单缩二乙撑三胺。这个配合物阳离子中金属与3个N原子和2个O原子配位,呈现变形四方锥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9.
以[(η5-C5Me5)2Mo2(μ-S)2S2 和Cu(MeCN)4(ClO4)在乙腈中回流并与PPh3反应得到了簇合物[(η5-C5Me5)2Mo2(μ3-S)4Cu2(PPh3)2 (ClO4)2·H2O.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光谱和X射线晶体结构测试.并使用Z扫描技术在532nm处测定了其在CH2Cl2溶液中的三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表明:该簇合物具有立方烷结构的簇阳离子,在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三阶非线性吸收和自散焦效应。  相似文献   

20.
对金属卟啉催化性质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与分子氧有关的催化反应〔1〕.该文研究了标题卟啉(H2P)及其6种配合物存在下,用分子氧氧化芳醛的催化过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吸氧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