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校和社会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却忽视了这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陷入心理贫困的大学生,同样也是难以成才或者难以在他们本应达到的高度上成才。而要让贫困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2.
贫富差距正在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差距日益增大,这对大学生的性格、心理、观念、交际、学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广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贫富差距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井提出了帮助减小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涉及到国家少数民族政策,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探索和研究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效对策。强调思想教育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时解决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世界观等不同的教育途径积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贫困,以保证他们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贫困生比例逐渐上升,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对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讨论,旨在为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的思想心理状态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面,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是构成部分贫困生产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90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加强“90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思想上进行“心理扶贫”,既是贫困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此,从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诚信、感恩、就业等角度出发,分析“90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工作途径,切实做好“90后”贫困生“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对甘肃省陇东学院230名在校农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农村大学生孤独现状在性别、年级、专业、出身维度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1)农村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年级、专业、出身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男大学生孤独感更高。(3)独生子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资助过程中许多并不贫困的“手”也伸向这碗羹。伪贫困现象的出现,凸现了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和消费观上的无所适从,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和人格的缺失。解决这一问题,加强青年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和健康人格塑造是第一要务,推进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不可分割的一个群体。但因为贫困,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有可能成为他们顺利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障碍。因此笔者通过对四川几所大学2800位贫困生的调查和面谈,对贫困生的分类、贫困原因、贫困大学生的行为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再关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学校和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资助,大多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较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和社会各界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贵州省5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整体情况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变量下的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结果显著;在是否单亲家庭、不同民族、是否为学生干部变量下的贵州省大学生心理弹性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贫困现状的分析,从社会、学校、贫困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近年来师范类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象做出了思考,提出资助贫困生应从平等、关爱的角度出发,辅导员要将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国家、高校和社会都密切关注高校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各界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贫困生经济困难这一方面,而忽略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浅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和成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他们的亚健康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课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以期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贫困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就其消极影响而言,经济困难不仅仅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更从生理上影响身体发育与智力发展,从心理上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而影响到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以来,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贫困生“心理贫困”对就业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贫困生面临双重贫困即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据调查,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它不仅影响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着他们的毕业就业。为此,缓解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帮助贫困学子心理脱贫,解决贫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履行育人职责,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加强就业指导,多方位服务贫困生就业;政府出台积极政策,提高贫困生的求职择业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