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令p为奇素数,给出了多项式x~n-1在有限域F_p上的一个不可约分解的有效算法.考虑n=d(p+1)的情形,其中d|(p-1)且dp-1.在此类情况下,其分解问题可以借助F_p上的一个本原多项式,由Dickson多项式完全给出.最后用实例对算法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个与Weil估计有关的等式.由于广义的二次和有很好的均值性质,近几年,有许多文章都在研究广义二次高斯和的均值.用初等数论的方法把文献(J.Num.Theory,2009,129(4):1075-1089.)中的第一个定理中的数1推广到任意的满足(w,p)=1的w,并且得到了如下一般的结果sum from u=1 to (p-1)sum from v=1 to (p-1)((u~2-v~2)/p)((v~2-w)/p)=(1+((-1)/p))(1+((-w)/p)),p■w.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w(k) Ak-1w(k-1) … A0w=0的复振荡问题.得到了在Ak-1满足一定条件下的一些结果,从而推广了S.Bank和J.Langley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证明了:(1)设w=w(z)是复平面上v-值整代数体函数a是一个非零复数,整数n≥4v-1,那么w'-aw~n取任何有限复数无穷多次.除非w(z)是代数函数;(2)设w=w(z)是复平面上v-值数体函代数,整数n≥2v+3,那么对任何有限复数b,(w-b)/w”至多有v-1个非零有限Picard例外值,除非w(z)是代数函数.  相似文献   

5.
I是F_q上码长n的循环码,(n,q)=1,那么有有限个有限域{F_(qλi)}_i~r=1使。满足η(b_1,…b_r)=(1/n sum from i=1 to r Tr_(F_(qλi)/F_q)(b_iα-~(jk)_il))_(j=0)~(n-1),其中α是x~n-1的本原根。并根据以上的同构关系给出了极大循环码的重量分布枚举式及求出循环码的码字某固定分量等于某个F_q中元的码字个数。  相似文献   

6.
Lichiardopol在离散数学-竞赛图中经过给定的0,1,2个公共顶点的圈一文中提出以下两个公开问题;对于阶为2n+1的正则竞赛图T,(a)对任意的一个顶点w,是否存在n个有向三角形Ti生成T,且使得V(Ti)∩V(Tj)=w(1≤i相似文献   

7.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在25℃下以120r/min的摇床速度,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板栗2种树栖真菌液体培养适宜的碳源、氮源、最适pH.研究表明B2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最适pH是5.0,最适固体培养基是w(木屑)78%、w(麦麸)20%、w(石膏粉)1%、w(蔗糖)1%;病原菌D1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pH是6.2,最适固体培养基为w(木屑)78%、w(麦麸)10%、w(石膏粉)1%、w(蔗粉)1%、w(豆粉)10%.  相似文献   

8.
考虑一类环R=F_q+vF_q+v~2F_q(其中:q=p~m,p是素数;v~3=v)上的斜常循环码.根据环的结构得到了R上斜常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是x~n-λ的右因子(λ是一个单位),且斜常循环码是由主理想生成的;当λ~2=1时,给出线性码的对偶码是斜常循环码的充要条件,并讨论对偶码的生成多项式形式.  相似文献   

9.
文[1]定理2给出了形如(w)xw的间隙为x(|x | ≤4)的双边无限C∞字所确定的无限C∞字(w)恰有12个,文章在此研究定理2的逆问题,并完全确定了形如(w)xw的双边无限C∞字的间隙x的取值,其中(w)是由定理2确定的12个无限C∞字.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杨学枝先生在文 (1 )中证明了由他提出的猜想设 P为△ ABC内一点 ,点 P到△ ABC三边的距离分别为 h1 ,h2 ,h3 ,△ ABC的边长分别为 a,b,c,则有 :  1h2 h3 1h3 h1 1h1 h2≥ 1 2 (1bc 1ca 1ab)  1等号当且仅当△ ABC为正三角形且点 P为其中心时成立 .文 (2 )将 1式加强为设 P为△ ABC内一点 ,∠ BPC,∠ CPA,∠ BPA的角平分线分别交 BC,CA,AB于点 D,E,F ,记 PD =w1 ,PE =w2 ,PF =w3 ,BC =a,CA =b,AB =c,则有1w2 w3 1w3 w1 1w1 w2≥ 1 2 (1bc 1ca 1ab)  2等号当且仅当△ ABC为正三角形且点 P为其中心时成立 .…  相似文献   

11.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并且证明了L(Wl,W)的(≤W1 infinite)-紧性.  相似文献   

12.
确定了 Dn 型 Hecke代数的某些 Kazhdan-Lusztig基元素 Cw 的精确表达式 ,其中 w=y( i,1 ) w2 0 或x( i,1 ) w2 0 是 Dn 型 Weyl群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1,2,4-三氯苯浓度、不同吸附剂用量以及温度的情况下,不同改性量的CTMAB-膨润土从水中吸附1,2,4-三氯苯的动力学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初始浓度的降低、温度的升高、膨润土改性时所加入的CTMAB量的增加、吸附剂用量的增加,1,2,4-三氯苯在CTMAB-膨润土上的吸附速率也随着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于随机系数代数方程tn+p(w)tk+q(w)=0,这里n、k是奇自然数,n>k,P(w)、q(w)为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且都服从区间[0,1]上的均匀分布。给出了它的平均实根个数EN(w)的代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算法过程作了推导和分析,并用TERRA-MODIS数据反演了大气水汽含量.对MODIS近红外、红外通道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结果和地面探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在晴空区域,两者反演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在有云区域,红外通道受云污染导致反演失效,而近红外通道可以很好地完成反演.结果表明,近红外反演方法是可行的.对MODIS近红外通道反演存在的局限性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H是域κ上的Hopf代数,κ是平凡的H-模,关于H的整体维数,得到ιD(H)=pd(κ)和ωD(H)=fd(κ),同时给出H是von Neumann正则的充要条件,作为应用证明了Taft代数T(ζ),从而Sweedler's 4-维Hopf代数H4不是von Neumann正则的,因此也不是半单的。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实验动物是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必要支撑条件,良好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和开展生物医学相关教学及研究的综合院校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方面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及综合实力。本文将主要介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以期为医学院校教学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三类强对流天气环境物理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0年89个国家级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别从水汽条件、动力特征、0℃层和-20℃层的特征高度以及大气不稳定条件等方面,对江西省三类典型的强对流天气(冰雹、雷暴大风及短时强降水)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给出江西省地区这三类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预报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及阈值区间,为江西省精细化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1三者对比,强降水具有更深厚的"湿"对流特征,冰雹多具有上干下湿的"干"对流特征;2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条件中,短时强降水高于冰雹和大风,表现为短时强降水低层辐合中位数为-17×10-5s-1,高层辐散中位数为14×10-5s-1,对应冰雹和大风低层辐合都为-14×10-5s-1,高层辐散都为10×10-5s-1;风垂直切变值,冰雹最大,大风次之,强降水最弱,具体表现为500 h Pa到1 000 h Pa风速差中位数冰雹为18 m/s,大风为17 m/s,强降水为11 m/s;3不稳定条件方面,冰雹的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以及850 h Pa与500 h Pa温差中位数分别为2 651 J·kg-1;-6℃、26℃,远远强于强降水的735 J·kg-1;-2℃、23℃,大风对应中位数为1 924 J·kg-1;-5℃、25℃,介于冰雹和强降水之间;4特征高度0℃层和-20℃层冰雹最低、大风次之、强降水最高,4 800 m和7 700 m可以作为0℃层和-20℃层冰雹和强降水的分界线。当对应高度大于该值时有利于强降水的出现,小于该值有利于冰雹的出现;5不稳定条件和动力条件具有互补关系,两者中其一出现极有利条件时,在江西省的实际预报业务中,就要考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当一条件异常偏大(很有利条件),另一条件不是很有利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9.
选择甘南亚高山草甸坡向梯度(阴坡、半阴半阳坡和阳坡)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等的养分,阐明在不同生境下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0~20 cm土壤中ω(N)和ω(有机质)在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土壤ω(P)以及土壤水分从阳坡、半阴半阳坡到阴坡逐渐递增,土壤的ω(N):ω(P)在半阴半阳坡最低为6.23;20~40 cm土壤中ω(N),ω(P),ω(有机质),土壤水分,ω(N):ω(P)及pH值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与0~20 cm的相同,但ω(N),ω(P),ω(有机质)及ω(N):ω(P)均低于0~20 cm土壤的,20~40 cm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向均高于0~20 cm土壤的,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变化不大.2)植物叶片ω(P)在阳坡为(0.137±0.033)%、半阴半阳坡为(0.163±0.039)%、阴坡为(0.168±0.045)%,不同坡向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ω(N)在坡向上差异不显著,植物的比叶面积从阳坡到阴坡分别为121.58±35.40,143.80±43.53,153.64±41.19 cm~2/g、阴坡、半阴半阳与阳坡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的ω(N):ω(P)在阳坡为17.10,半阴半阳坡为15.4,而在阴坡为13.22,阳坡明显大于阴坡.植物群落在阳坡是P限制,而在阴坡是N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植物群落对不同生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20.
Grove Mountain is an important nunatak region on East Antarctic Glacier that blocks the ice flow to- ward Lambert Glacier. The existence of nunataks and subglacial mountains leads to complex ice flow pattern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be measured by conventional ground-based methods. In this study, several JERS-1 and ERS-1/2 SAR images covering this area are used for 3-pass and 4-pas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processing. The ice flow field of Grove Mountain and the eastern zone are derived and validated with related knowledg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DINSA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eas- uring complex ice flow in Antarctic inland glacier. L-band DINSAR is more suitable for mid or fast ice flow than C-band ove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