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科学探索》2009,(9):F0002-F0002
博士申请加入QQ群受挫后,突然感到自己和这些“90后们”有了代沟。看到他郁郁寡欢,豆芽实在于心不忍,决定给博士采个突击培训,把他打造成跟得上潮流的“时尚博士”。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0,(11)
前一段时间的国内媒体上,博士郭品正成了个不大不小的热点人物。这位浙江省的第一个脑外科博士,原来就职于逝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998年底,他意外接到了医院人事部的解聘通知,被迫“下岗”。谈到下岗原因,郭品正认为与他拒绝使用某种能拿回扣的抗生素药品有关。但这家医院人事部却表示,郭品正下岗是科室人员优化组合的需要。孰是孰非,一  相似文献   

3.
“把医院的部分功能搬到家里,在家里完成自我诊病的方式会成为今后时尚和诊病的主流方式。我深信,一步法诊病会逐步取代目前医院的传统检测手段……” ——周国庆博士  相似文献   

4.
那天,小熊棒棒还在睡懒觉,点点博士就来敲他的门了。点点博士还真守诺言,给棒棒带来了加了蜜蜂的爆米花,但同时还把棒棒训了一顿,说棒棒不论有天大的理由也不应该逃课,为此他要棒棒在三分种内把自己的窝打扫一遍。棒棒的熊窝实在是不敢恭维,又乱又脏,点点博士说简直跟希腊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5.
速度丸     
王淼 《少儿科技》2014,(11):39-40
怪博士又有了新发明──速度丸。早上起床后,怪博士咬了一小口速度丸。晨跑时,三千米路,他十秒就跑完了。冲澡时,莲蓬头一洒水,"好舒服"三个字还没说完,他就洗好了。吃早餐时,他刚想说"好香",就吃完了。到办公室后,才一天,他就把一个月的工作都做完了。"哇,吃一小口就这么厉害!吞一颗速度丸还得了!"怪博士惊讶极了。第二天,怪博士累得什么事都不想做,猛打瞌睡。"真可怕!速度丸真是烂发明!"怪博士数数,还有三十颗速度丸。他想把速度丸扔进发明回收桶,又有些舍不得,也许……有人在紧急时会需要它。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当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锡德宣布他那“每年复制500人”的计划时,人们除了把他当成疯子看之外,并不理会他关于复制人的思想。然而,锡德的计划无疑与他把克隆视为当代长生不老之术有关。他说:“我的意思是人类将有能力开发长生不死的科技!”  相似文献   

7.
挑战权威     
年轻时的霍金十分仰慕霍伊尔教授,可阴差阳错的是,他考入剑桥后,才知道老师并非霍伊尔,而是邓尼斯·西阿玛,他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位老师。霍伊尔的学生,贾扬特·纳利卡博士,负责为霍伊尔教授的宇宙稳定论进行一些数学推导,他与霍金是好友,常把自己的博士研究材料与霍金共同讨论。1962年霍金无缘无故从楼梯上摔下后,肌肉开  相似文献   

8.
采访彭实戈,记者颇费了一些周折,全省科技大会结束后第三天,竟想不到他已身在威海,千里之遥,采访一事只好暂时搁浅。一个月后,当记者得知彭实戈教授已返回山大的消息,欣喜之余,拨通了他的电话…… 秋天,因了这份采访而更加充满了诗意;秋天,期盼缤纷中收获季节的完美。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初秋里,彭实戈把话数学,把话数学之于艺术…… 彭实戈,1947年生于滨县。1971-1974年就读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83-1986年,在巴黎九大、普鲁旺斯大学读博士,获“数学与自动化”三阶段博士、“应用数学”博士;1988-1989年,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获法国“领导研究资格”证书(即国家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 “平和、自然、谦逊”当记者初次见到彭实戈,脑海中便跳出这样几个词。在他身上没有丝毫成名后的霸气,所有的只是他对于数学的那份强烈的爱与无止尽的追求…… 走近这样一位学者,可深深感受到他那股超越常人的内在力量,可谛听到他对数学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郭剑峰 《科技潮》2012,(10):54-55
在杨明的从医道路上,有两位重要的引路人,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是他的博士导师,我国儿科急救和重症医学的奠基人樊寻梅教授.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杨明选择了医生的职业,而樊教授的言传身教则为他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伴着消毒水的味道成长 杨明的母亲曾经是一名下乡知青,做过"赤脚医生",后来在医院检验科工作,家里许多亲戚也是医务工作者.小时候每天放学,他都会像很多孩子那样,到父母的单位去拿钥匙,因此他童年里的很多时光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从那时起,他渐渐地熟悉了医院的环境,习惯了"医院的味道".用杨明的话来说,他的童年是闻着消毒液的味道长大的.1993年从九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杨明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医生.做了3年的住院医师后,他又先后在江西医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又到周末放假了,出差在外的玉米博士特意打来电话,强烈要求叽叽喳喳和豆芽,一定要把游逗学院彻底打扫干净之后再回家,否则……可是没人听他的,大家都偷偷溜了。  相似文献   

11.
<正>早上六点半。叮叮叮——电话铃声把我瞬间炸醒。"托尼,快来我家!"是德里克博士的声音,我赶紧跳下床,穿好衣服朝他家一路狂奔。作为德里克博士的实验助手,我敢肯定,我的老板又在搞什么稀奇古怪的实验。上次他在家里造激光发射器,本想用来热牛奶,却点着了厨房。还有一次,为了实验一种药剂的去痘作用,他把自己的脸涂了个遍,结果造成毛发脱落,不得不在家呆着直到眉毛长出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找工作的过程较曲折。刚开始就把找工作的目标定在北京,去年11月份开始海投简历,曾有些面试机会,主要是公司和一些博士后的职位,由于希望拿到北京户口,所以面试了几次都没有签协议。后来北京某大医院下属的研究所给我一个面试机会,这个机会其实是我争取来的:他们要求必须有海归背景,而我是国产博士,便给对方人事部门打电话毛遂自荐,并给负责招聘的G教授发电子邮件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劣势。G教授让我在1周内写1篇他们研究领域的科研综述。我下载了该领域文献的摘要,看了些重要论文,写完后将格式编排了一下,发了过去。那位教授可能觉得写得还凑合,答应面谈。面谈时,他问了我的经历、博士期间的科研和对未来工作的想法,我回答了一下,他还算满意,答应进一步面试。  相似文献   

13.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一行,赴京参加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后,于九月初来应邀我校进行参观和访问。同行的有长期与李约瑟合作的鲁桂珍博士,以及香港大学的何丙郁夫妇和美国科学基金会的黄兴宗博士。李约瑟博士在我校介绍了他的工作情况。何丙郁博士作了《李约瑟的治学方法》的专题报告(全文见本期第1页)。李约瑟博士观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院长。1924年时,他主要在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由于同鲁桂珍等三位中国研究生的接触,他  相似文献   

14.
怪怪湖边的奥运知识学习班非常热闹,绿鹦鹉点点博士不光自己给大家传授奥运知识,还专门找来了前几届的奥运健将来为大家现场做表演示范。小熊棒棒这两天高兴得直蹦,他知道的奥运知识比其他动物多一些,大家都围着他,他有了许多的朋友,可自豪可骄傲了。黑马、箭鱼、袋鼠、猎豹等奥运健将们来的时候,棒棒还冒着被秃鹫两兄弟打屁股的危险,在上课的时候偷偷找他们签名,结果不但搅乱了秩序,而且把整个一堂课变成了签名会。最后要不是怪怪湖下雨解围,还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点点博士很生气,狠狠地惩罚了棒棒,虽然没让大秃和二秃两兄弟打他  相似文献   

15.
理想减肥丸     
W博士最近感觉自己明显胖了许多,连上楼都气喘吁吁的。看着周围的"三高"人群渐渐增多,他心里也不安起来,有理想种想把小肚子减下去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8,(7)
1998年6月。全军第四届针灸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后记者采访了本届大会承办者、空军天津医院中医理疗科主任、全军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平衡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第一位针灸学博士——蒋戈利。蒋戈利出身于湘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时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他都是半工半读。凭着勤奋和毅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不幸的童年和艰难的家境,  相似文献   

17.
刘丽朵 《世界博览》2009,(12):86-86
德斯蒙德·莫里斯显然是个流氓。这个人从牛津博士毕业以后给自己找的工作是在伦敦动物园观察动物,后来他一辈子做的事是把他看见的那些动物跟人类行为类比,那些稀里糊涂被他骗过的人尊称他作"人类行为学家"。他对这个世界下的最大的结论是:人,就是一只拔光了毛的猴子。对于这种人,我真想趁他观察动物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周卫东 1968年生,博士,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他多年来师从神经内科顶级教授,具有扎实的神经内科临床功底;1997年以来参与北京高新技术脑老化实验室等多项临床科研,2000年他促成了我国加入国际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SCVT)的机构,使宣武医院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区唯一加入该机构的医院。一直从事老年性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神经心理和实验研究。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19.
<正>老爸也有向我低头的时候!他大概是为昨晚把蟾蜍标本落在我的被窝,前天把我的饭盒当培育皿盛放蚯蚓和烂泥,大前天把我来不及吃的点心拿去喂蚂蚁的事,向我道歉呢!看在他凭自己那点儿"关系",疏通了某秘密动物训练基地,又死乞白赖地邀我去玩的份上,我就不把这个无厘头生物学家的爆糗事迹,告诉给外出度假的妈妈了!这个暑假,笨笨的乔治博士,就带着他聪明的儿子我——泰坦,登上俄罗斯北部零下25度的冰面,来到了神秘的——白鲸驯养基地!  相似文献   

20.
黄婧 《华东科技》2008,(1):67-69
前阵了"人造血液"这个词在媒体上屡见不鲜,让记者也不免好奇一把.终于,记者有幸见到了"人造血液"的发明人赵超英博士,没想到的是,他侃侃而谈的,不仅是"人造血液".还有有机农业、荒漠化治理.甚至新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