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改造的三种措施,首先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其次将部分合流管保留,实行截流式合流制管渠;第三在截流式合流制的基础上,对溢流混合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并对实施截流式合流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倡导因地制宜的对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进行合理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余雪松 《工程与建设》2005,19(6):502-504
通常在设计污水截流管时,是将污水截流管当作满流管进行设计。文章认为在设计工况下污水截流管处于有压流的状态,污水截流管应当作为有压短管进行设计。如果污水截流管按照满流管进行设计,实际的截流量过大,会造成整个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紊乱,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不同排水体制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现存的主要3种排水体制,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讨论了不同排水体制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的不同方法.常用的方法基本是针对完全合流制和分流制而建立的,而截流式合流制是现在大多数城市都在使用的排水体制,在计算该体制下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时应将截流部分和直接排放的部分分别计算,其计算方法应与适用于合流制的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方法区分开,有利于更准确地核定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一些城市老城区改造中仍然被广泛采用.污水溢流井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关键性构筑物,通过它能将旱季污水和初期雨污水截流排走,以避免水体受到污染,同时也能保证超出截流水量的合流污水顺利地排入水体.  相似文献   

5.
调蓄池能够提高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有效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的污染问题.该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调蓄池的应用前景、工作原理以及设计优化等内容,突出强调了调蓄池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浅谈截流倍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生 《甘肃科技》2006,22(12):185-185,182
在城市建设当中,雨污分流制和雨污合流制并存,初期雨水对受纳河流污染较为严重,雨污合流制改造为完全分流制代价太高,为了既节省工程造价又达到水体污染的治理目标,需要考虑截流倍数的取值,在理论取值和实际取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安徽阜阳地区界首市界临河为例,以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和氨氮为指标,按照排放的污水水质、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居民区、城中村3个区域,采用取最值法,将区域内溢流口概化为连续恒定的污染源,并设计分质截流倍数,建立MIKE11水动力水质模型;从降低河流中污染物质量浓度、提升动态水环境容量2个方面,对比分质截流与传统截流的截流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截流倍数时,界临河中河长制断面处,ρCOD、ρ(NH3-N)分别降低28%、25%;采用分质截流倍数时,ρCOD、ρ(NH3-N)分别降低39%、32%;在COD和氨氮的动态水环境容量方面,分质截流比传统截流分别提升30%、16%,可见分质截流对河流水质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截流。研究结果可为老城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老城区改造中,排水体制的改造必须通过严密的论证,充分利用现在城市资源,合理改造,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益,截流式合流制是种比较适合旧城区使用的排水体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规划年新河排污量预测分析,以及对现状水文水质条件的调查,结合规划年新河水文条件,用最速下降法确定一维水质模型的主要参数。运用河流一维水质BOD-DO模型,对新河区域合流制管网截流倍数与新河水质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在保证新河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的条件下,确定新河合理的截流倍数。  相似文献   

10.
在大江大河上进行截流给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科学、直观地描述和分析截流过程中龙口水力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与戗堤进占之间复杂的时空逻辑关系,进而辅助设计和支持决策,是提高设计效率和决策水平的关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可视化技术把截流系统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龙口水力指标的动态分析,提出了基于GIS的截流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实现了截流过程的逼真预演和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截流组织设计与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小城镇排水体制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对各种排水体制的影响因素的比选,建立了小城镇排水体制选择的效益一费用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适用于小城镇排水体制选择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型排水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排水系统工况的对比,分析了新型排水系统的水力变化规律。从而证明了新型排水系统比传统排水系统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陈述了合流排水管道系统分流化的重要意义和实现分流化的困难。作者认为,我国城市如果按照原有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排水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可能把原有的合流系统改变为分流系统的。杭州市的具体情况说明这一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排水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排水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城市旧城区中应推行合流制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5.
感潮河地区不同排水体制中污水有机物浓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受感潮河流影响珠三角某城市的不同类型污水进行了有机物浓度调查,推算出该城市污水的COD浓度约为272mg/L。不同排水体制中污水有机物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分流制管道中污水COD浓度(平均191mg/L)显著高于合流制管道中污水(平均137mg/L)。合流制管道中污水COD浓度随河水水位升高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432。分流制管道中污水COD浓度与河水水位无相关性。在感潮河流影响的地区分流制较合流制更能阻止河水进入污水管网,能保证进入污水厂的污水COD浓度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分流制更适宜作为该地区的排水体制,该结果为珠三角地区排水体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P的北洋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SWMM模型模拟30年一遇最不利24 h降雨遭遇洪潮时,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并通过模拟的结果,对区域本底水系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水系排水方向、重构排水防涝河网以及改造新增蓄涝区来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优化。优化后的排水防涝系统可将现状南北向排水调整为东西向排水,减弱潮汐顶托作用,并以最佳主干河道规模和新开排放口数量,提升水系调蓄和排水能力;最后确定蓄涝区位置与调蓄容积,收纳剩余因潮汐顶托而产生的涝水量。结果表明优化的排水防涝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状4 195. 42万m3的涝水量,并将洪水排放水量提升了2. 25倍,水系排水能力得到了较大加强,P城市北洋区域排水防涝问题被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因水位过高而外溢,必须对城市排水系统各级泵站的运行进行合理调度。本文提出一种城市排水系统水位控制仿真算法,以构建辅助等效排水系统。假定各溢水口被封堵且各封堵口的水压不超过某给定值,对应于原系统水流实际不外溢的条件,辅助排水系统的行为可完全对应于一个各结点输入电量已知的等效直流电路网络,通过考虑其相应结点处的水位控制即可实现原系统中在相应结点水流不外溢的的目的。将水系统结构用有向图结构表示,采用灵敏度法根据调整泵的扬程设置,给出了一个对水压进行控制的迭代算法。该算法应用于常州市排水管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几个重大原则为指导,运用WebGIS技术,设计开发了江苏省流域环境信息系统。系统开发采用ARC/INFOGIS平台、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VB等高级编程语言完成。整个系统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Web信息发布系统,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系统由数据库管理模块、流域环境管理模块和应用模型库3部分构成,解决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问题,实现为流域环境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室外真空排水系统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空排水系统改变了室外污水管网单一的重力输送污水的传统模式,污水在真空排水系统中以一定的真空压差输送,系统管道只需保证覆土深度而不要求坡度进行敷设,具有与其他专业管线协调灵活,管径小、流速大、施工方便、投资低、不堵塞、卫生无臭气等优点.适用地形复杂、地面起伏大、坡降小、地下水位高的地区.真空接触启动、真空保压设备、系统安全监控以及系统的设计计算是真空排水系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