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包过滤的DDoS防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对现有的DDoS攻击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统计分布特性的异常检测技术,并采用实时监测网络流量与包过滤相结合的方法在目标端防御DDoS攻击.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对网络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这种海量攻击手段,该文在分析DDoS攻击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流量牵引和陷阱系统的DDoS防御技术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防御DDoS攻击上比传统方式更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防御应用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有效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对应用层DDoS攻击的演化、模式,以及攻击者的攻击路径和攻击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Web访问路径的防御检测模型,根据访问路径轨迹、攻击行为特点和网站链接规则,建立请求路径、请求分布、路径循环、行为时隙和路径长度5种异常检测模型。通过计算合法用户访问网站时的正常值以及具有攻击行为用户的实时异常值偏离程度,可判定是否遭到应用层DDoS攻击。防御模块依据用户非法值大小选取最佳防御策略,抵御应用层DDoS攻击,实现网站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实验采用真实日志数据进行训练,向实验网站发动5种不同类型的应用层DDoS攻击。结果表明,防御检测模型能在短时间内准确辨别具有攻击行为的用户,并联合防御模块抵抗针对Web服务器的DDoS攻击,能够实现实时检测、实时防御,有效降低误报率。所提出的检测模型可以对路径长度进行监控,提升了异常判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了Web网站防御DDoS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许朝侠  王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132-3136,3145
为了避免网络正常用户遭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队列的抵御DDoS攻击的自适应调整方案。采用带宽分配策略把合法数据包以及可疑数据包分别分配到高优先级队列和低优先级队列,以保证正常用户的服务质量。通过实验部署进行仿真设计,将基于优先级队列的DDoS攻击防御方案与基于传统去尾模式的DDoS攻击防御方案进行比较,证明改进的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来自DoS和DDoS攻击的恶意数据包流量,能为合法用户发送数据包提供平稳的带宽。  相似文献   

5.
DDoS是当今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研究防御DDoS攻击的技术非常重要。分析了三类防御DDoS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常见的几种DDoS攻击,最后给出一个区分合法流量和攻击流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率TTL终值的IP欺骗DDoS防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概率TTL(Time To Live)终值改进IP包过滤技术,结合流连接密度FCD为时间序列的非参数CUSUM算法,可以有效解决IP欺骗DDoS攻击.本文提出一种IP欺骗DDoS的防御策略,并给出了防御模型及模型中主要模块的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7.
魏宗旺 《甘肃科技》2009,25(15):26-27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 Denim of Service)攻击是当前网络安全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介的绍DDoS攻击方法,分析了DDoS攻击的原理,并提出了防御DDoS攻击的方案和确定DDoS攻击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边瑞卿 《科技信息》2013,(8):299-299
本文从概念开始详细介绍了DDoS攻击方式,着重描述了被DDoS攻击时的现象,最后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与国内网络安全的现况探讨了一些防御DDOS的实际手段。  相似文献   

9.
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是阻止或者拒绝合法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一种攻击方式.首先介绍DoS攻击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现有DoS攻击防御方法,最后研究蜜罐技术在防御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os,DDoS)攻击中的应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蜜罐方案,能明显降低攻击者通过入侵足够数量的主机发起高强度DDoS攻击的概率,并能够有效地降低服务器主机所受到的攻击强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追踪的包过滤的原理。根据自适应包标记(Adjusted Probabilistic Packet Making,APPM)追踪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追踪的智能包过滤模型以防御DDoS攻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连接统计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分布式拒绝服务(D istributed D en ial of Serv ice,DDoS)攻击原理及其攻击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连接统计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DDoS攻击的固有特性,从网络连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探寻系统正常行为的特征分布,建立DDoS攻击检测模型。通过模拟攻击实验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对DDoS攻击的检测,并对其他网络安全检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密钥交换协议在保护通信双方身份信息和防御DDoS攻击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在可信任第三方的辅助认证下实现的新型密钥交换协议.研究分析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保护双方通信实体的身份信息和防御DDoS攻击.  相似文献   

13.
黄宪艳 《科技信息》2011,(8):241-242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是目前对互联网的安全稳定性带来较大威胁的攻击形式之一。DDoS攻击利用足够数量的傀儡机产生数目巨大的攻击数据包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实施DoS攻击,耗尽受害端的资源,造成服务器和网络瘫痪,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给网络服务商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首先阐述了分布式拒绝服务形成的原理,分析了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DDoS攻击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4.
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改变了传统网络中数控结合的局面,简化了网络管理。然而,SDN面对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时也显得捉襟见肘。探讨了SDN环境下基于动态阈值的DDoS攻击检测问题。通过SDN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触发检测和深度检测相结合的DDoS检测机制。该机制先根据收集到的流量状态计算网络环境的熵,并根据网络条件推导出一个动态阈值来进行粗粒度的异常预警。深度检测在预警信息后启动,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算法进行判断环境是否遭受到DDoS攻击。最后通过仿真环境实验表明,该机制可以有效的检测出环境是否遭受攻击,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检率。  相似文献   

15.
R/S和小波分析法检测DDoS攻击的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及时检测DDoS(D istributed Den ial of Service)攻击,在网络流量自相似研究基础之上,对检测DDoS攻击的两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一种是经典的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另一种是热点方法———小波分析法。给出了两种方法检测DDoS攻击的思想和算法。实验表明,对于强DDoS攻击,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弱攻击,R/S法难以检测到,而小波分析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6.
拒绝服务攻击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防范DDoS攻击一直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介绍了路由器防范拒绝服务攻击的技术,包括IP路径重构技术、在源端防范DDoS策略、防范IP地址欺骗的机制和基于拥塞控制的方法,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种针对DDoS攻击的防御响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在网络上流行的DDoS攻击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流量异常机制来检测是否遭受攻击,通过IP源回溯技术切断可疑链路,通过应答响应机制来恢复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连接密度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特点,定义了能够反映DDoS攻击所引起的网络流量变化特点的流连接密度(FCD)概念,并证明了FCD时间序列的非平稳特性.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CD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拟合FCD时间序列的自适应自回归模型,将FCD序列转换为多维空间的向量序列,然后使用经过样本训练的K最近邻分类器进行攻击识别.实验结果及分析显示,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DDoS攻击,误报率低于4 3%,并能够对流量数据进行在线处理,实现DDoS攻击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9.
DDoS客服协同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抵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文章提出了从傀儡机和服务器端进行协同防御的机制,对于面向无连接的攻击,主要在傀儡机端进行主动检测防御,对于面向连接的攻击,采用客服协同的SYN Cookie技术,从而主动有效地防御攻击DDoS;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软件定义网络(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控制器所面临的DDoS攻击问题,本文提出一个高效率的联合检测和防御机制.联合检测部分采用改进自组织映射(SOM,self-organizing mapping)算法和多维条件熵算法相结合,通过对自组织映射算法的改进,与多维条件熵算法相互提供反馈信息,达到高效联合检测目的.联合防御部分采用常规防御模块与快速防御模块相结合,通过调整优先级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检测结果采取不同的防御策略.大量实验表明,本文的联合检测机制可以达到95.2%的检测率;与单独的防御机制相比,联合防御机制中控制器的响应时间可以平均降低0.11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