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智长 《海峡科学》2011,(10):52-55
在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段客运专线中,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单开有砟道岔(图号:CN-6118AB)首次在厦深铁路福建段正线铺设。该道岔系引进德国技术制造的高速客运专线道岔,具有技术新、精度高、结构复杂、轨件长、组装和铺设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厦深铁路前场站道岔组装和铺设过程中,通过认真研究道岔技术资料,不断完善道岔组装和铺设方案,统筹考虑各种因素,顺利完成了前场站12组该型号有砟道岔的铺设,并按80km/h速度开通了使用。该文简要介绍该道岔的组装、铺设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流程。  相似文献   

2.
李东侠  张伟 《科技信息》2012,(27):327-327,353
介绍长春-图们铁路为满足开行快行列车的需要,成组更换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道岔换铺方案的确定、道岔测量放样、道岔预铺方案、搭设组装平台及道岔上台组装、拆除旧道岔、道碴处理、道岔纵横移动、道岔下落就位、连接、线路整修、捣固、开通线路等技术细节。长图线按此施工方案共更换12号提速道岔88组,为加强东北山区既有线老式道岔的改造,提高该线行车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速道岔是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关键,其结构与状态对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品质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介绍了高速道岔设计参数和平面线形,扣件、岔枕、道岔转换系统等部件主要结构特征,高速道岔设计理论,相关技术条件及取得的创新成果,对于中国高速铁路道岔的进一步研制、试验验证及推广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春海 《太原科技》2015,(2):104-106
文章介绍了42号道岔在隧道内轨枕铺设、道岔安装及道床施工工艺,提出在隧道空间受限和物流不便的条件下,进行长轨枕快速布设和道岔精确组装定位的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速磁浮道岔振动响应的原位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岔是磁悬浮线路的重要部件.以上海浦东高速磁浮交通示范线为背景,对6种工况下道岔箱梁跨中截面、支承截面等进行了动力响应原位实测,采集道岔的加速度响应.采用最小二乘修正积分,得到道岔的位移响应.磁浮列车低速(20 km/h)行驶时,道岔梁竖向响应大且呈“拍振”特征;高速行驶时,道岔竖向位移小且沿轴向分布均匀.支墩跨度对道岔振动响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道岔精调     
何昌彬 《科技信息》2013,(11):362-362,400
在道岔初步组装完成后焊接及锁定前,应对道岔及前后线路进行检查。保证道岔几何形位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精细调整。无砟轨道道岔区的精调和固定采用道岔侧向/竖向支撑调整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侧向支撑调整装置、岔枕端部竖向支撑调整装置和长岔枕区域竖向辅助支撑调整装置,以上装置同道岔区专用测量系统配合使用,完成无砟轨道道岔的精调和固定。道岔安装调试包括道岔第一次精调、道岔第二次精调。道岔第一次精调在道床板底层钢筋网安装完成后进行。道岔第二次精调则在道床板上层钢筋网安装完成、形成钢筋网架并绝缘测试合格后进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中所应用的12#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时速200 km的12#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组装施工工艺,以及封锁时间内更换道岔施工工艺.12#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在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噗 《山西科技》2012,(6):72-73
道岔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道岔区线路刚度急剧变化、轨下基础弹性不均匀、岔区线路不平顺等引起更为复杂的荷载和变形及震动,使道岔成为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之一。作为60 kg-12号可动心轨高速道岔,更是对工务的养护、维修、管理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量的现场实践经验,提出对高速60 kg-12号可动心轨道岔养护与维修等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速列车在柔性轮对条件下通过道岔时的动力响应,采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基于CRH380高速列车模型建立柔性轮对结构条件下的车辆—道岔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柔性轮对高速列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18号高速道岔,分析轮对柔性与全刚体结构条件下的车辆模型的安全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车体振动加速度及轮轨接触位置分布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柔性轮对高速列车模型对车辆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影响较大,对安全性、车体振动加速度及轮轨接触位置分布等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天兰线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和电气化接触网杆的影响如何合理地在既有线两侧预铺92改进型道岔及安排施工减小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成为施工的关键;本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预铺道岔时采用分节组装的办法,在保证基本上不影响既有线通过能力的条件下,减少了封闭时间顺利完成了更换道岔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1.
考虑岔枕下道床的非线性支承和联结铰结构,建立了三维弹性铰链单元数值模拟方法和整组道岔落轴冲击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了时域与频域内铰接式与普通长岔枕道岔结构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岔枕相比,铰接式岔枕轨道结构的整体刚度较低,缓和了轮轨冲击,改善了道岔区的综合受力环境;改变了普通岔枕的动态特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高速列车过岔时未行车股道岔枕末端对道床的拍击,减少了道砟粉化,延长了道床养护维修周期;道岔区采用高弹性扣件,可与铰接岔枕组合成优良的弹性基础,优化高速道岔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道岔是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的关键设备.道岔精调精整是轨道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是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的关键环节,作业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轨道系统的整体平顺性和稳定性,提高道岔精调质量对于确保轨道设备质量达标,保持轨道系统标准的设计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部分高铁道岔打磨后出现车体横加报警现象,对道岔打磨形式进行研究,利用动力学软件建立轮轨接触模型及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打磨形式下轮轨接触几何特性、轮轨磨耗、车辆运行安全性及车辆运行平稳性,并与实际不同形式打磨后高速列车车辆运行平稳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钢轨打磨形式,通过个性化钢轨打磨道岔后,道岔钢轨左右股廓形对称,轮轨等效锥度理想;列车通过道岔时,轮轨磨耗改善显著,列车运行安全性及平稳性得到提升,与实测列车运行平稳性数据变化趋势一致,故采用个性化打磨方式可以改善道岔打磨后车体横加报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速道岔曲尖轨疲劳裂纹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的基本轨-曲尖轨设计廓形和实测廓形数据,采用车辆-道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列车逆向-侧向过岔时轮载位置的转移、基本轨和尖轨上的接触斑法向应力和疲劳裂纹指数,提出了高速道岔曲尖轨疲劳裂纹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高速道岔基本轨和尖轨实测廓形显示尖轨降低值存在不足,使得同一转向架1、2位轮对的外轮轮载转移分别过早和过快,且随着车轮和钢轨廓形磨耗,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由此造成曲尖轨受到较大的法向接触应力,特别是1位轮对的外轮对曲尖轨轨肩和轨距角疲劳裂纹的形成贡献度最大。曲尖轨最早出现裂纹的区域在其顶宽20~50m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京津城际是中国第一条350 km/h 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是我国目前全线一次开通运营最长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在我国投入运营以来,对高速铁路道岔的打磨至今尚鲜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将这两条高速铁路道岔钢轨与部分国外钢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道岔钢轨形位与高速列车运行的关系。在北京局联合L&S公司、BWG公司在京津城际永乐站、京沪高铁廊坊站道岔及岔间夹直线进行的示范性打磨实践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道岔钢轨打磨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和归纳总结,提出了对高速铁路道岔进行预防性打磨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流程、确定了重点打磨区域、提出了打磨要点、制定了确定打磨方法及关键部位的质量验收依据和标准,给出了打磨计算方法模型。该文所述内容实用性强,为高速铁路道岔及岔间夹直线打磨和验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某18号高速道岔轨道不平顺的产生原因,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分析其频率分布,道岔转辙器区与辙叉区的钢轨不平顺是钢轨轧制过程中控制精度不足造成的,其主频波长为0.8 m的倍数。基于车辆-道岔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钢轨轧制不平顺对道岔区垂向轮轨力和轮重减载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车辆通过速度条件下最大轮重减载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辆以350 km/h的速度通过道岔时,垂向轮轨力变化较为剧烈,其一阶主频为50.51 Hz,与全线轨道不平顺的一阶主频51.27 Hz基本相同,辙叉区最大轮重减载率超过0.8的限值,且持续时间较长,存在脱轨的可能;道岔区钢轨存在轧制不平顺时,车辆速度对最大轮重减载率影响较为显著,为保证轮重减载率不超过0.8的限值,车辆通过高速道岔时理论上应限速160 km/h,当不存在钢轨轧制不平顺时,车辆速度对最大轮重减载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铰接式岔枕受力与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枕下道床支承的非线性特性和联结铰的特殊结构,建立整组道岔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比较了列车过岔时铰接式与普通长岔枕的受力及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轨道结构相比,铰接式岔枕轨道结构整体刚度较低且变化均匀,改善了道岔区综合受力环境;岔枕疲劳强度较高;改变了普通岔枕的振动曲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高速列车过岔时未行车股道岔枕末端对于道床的冲击,延长了道床养护维修周期.  相似文献   

18.
从车辆构造特点出发,建立电磁悬浮(EMS)型高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悬浮电磁铁链式结构动力学模型,并引入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悬浮控制算法。结合反映道岔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建立车-岔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精细化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单节和多节编组列车在静悬以及低速和高速通过道岔等多种工况下的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高速磁浮车-岔系统振动特征。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明确车-岔-悬浮控制之间的参数匹配关系是揭示车-岔相互作用机理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龚润 《科技信息》2009,(31):I0338-I0338,I0381
本文通过对洋坊站至望城岗站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及现状分析,指出了影响该区间通过能力的因素,从改造运输"咽喉"的道岔、线路曲线半径等制约因素、扩大中间站及终点站的通过能力和接发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力求实现区间运输能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杨晓刚 《科技信息》2012,(25):469-469,477
随着高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线路周期性与随机性变化叠加引起线路晃车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道岔更为明显,控制线路晃车发生已成为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