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必兴 《科技信息》2013,(17):299-299
技工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必须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冲破传统职业教育的束缚。从教改理念更新,教学标准创新,教改教材开发,教学场景创设到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系统的改革。本文从技工院校模具专业《模具制造技术》这门核心课程着手,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初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模具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有发  李东南 《科技资讯》2011,(18):178-179
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介绍了以模具工程项目运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以模具技术岗位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阐述了模具工程项目实践训练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实践表明,实践训练环节引入模具工程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模具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探讨了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形成以基本实践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着重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一种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通过对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满足社会急需的机电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4.
自国家教育部提出卓越计划以来,卓越工程师还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出现,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标准的培养体系,各个高校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面临着因缺乏实践操作训练的环境,进入通信企业实习机会少等问题而难以满足就业的技能要求.因此,这里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依托,结合理工类高校特色,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特色,引入CDIO理论,开展CDIO模式下的新型卓越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培养目标细化及能力制定相融合的通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方案,其实施效果表明,在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教育内容及教学体系结构设计符合通信工程专业本科通用标准的同时,通过新型的卓越培养体系能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加强模具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性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了模具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郑晓华  段兴旺 《实验室科学》2012,15(4):31-33,36
简述了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及模具CAD/CAE/CAM技术在模具行业的重要应用,针对我校模具专业,在模具CAD/CAE/CAM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上课方式、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教师的培养方面作了改革,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专业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专业。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谋求新的思路,以保障"卓越工程师"的顺利实施和通过国家验收。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需要,提出该初步设计在设计题目的选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实施操作管理模式、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等具体措施并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改的热点和难点。作者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协同共建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系统化引导、建设双师双能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等保障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最优化理论的视角来窥测模具方向实践教学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问题,拟建立以模具生产全过程为对象、以“3+1”为方向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该模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及早地接触生产、认识社会,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设计、分析和加工综合能力的创新型模具工程师。初步实践充分证明该改革对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对该课程探索与实践,实理论教学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作实践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具备机械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机械工程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针对专业方向课程《光电传感技术》和《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两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这两门课内容的基本思路,增加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要求,阐述了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与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探讨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几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围绕“石油化工机械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内与企业合作教学等形式,结合专业的实际条件,规划与实施了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石化装备检修维修实训环节,实训结果表明,学生达到了实训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杨 《科技咨询导报》2014,(34):120-121
根据中职学校办学目标及模具设计专业学生特点,从学校层面和班级层面建立了评价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管理体制;从文化基础知识、模具专业理论知识、模具专业实操知识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知识评价体系;从专业技能、社会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四个方面构建了考评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三个评价体系的建设,对模具专业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学习及知识掌握情况、综合能力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了模具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汕头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一直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之路.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企业培养过程,本文提出了基于培养结果的企业培养方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标准为例,详细分析与介绍了如何设计基于培养结果的企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括:定义企业培养预期目标、设计企业培养环节、设计考核标准和评估标准.最后,针对基于培养结果的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材料热膨胀系数测定实验"教学实践为例,围绕培养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阐述如何设计与拓展实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把控实验操作细节、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炼实验知识点等,将实现人才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同时提出在深化教改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师应积极加强自主学...  相似文献   

18.
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是模具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实践教学,该文从产业需求出发,以模具岗位群专业能力要求为目标,探索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教学改革,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举措.文中主要强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换以往被动学习的传统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提倡"以学为主"的能力本位教学理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典型生产模具结构,展开系列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装配能力等现场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是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完成的一项至关重要而又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试图以卓越车辆工程师培养为例,系统地探索和研究行业快速发展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及知识能力结构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以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期为高校开展面向汽车行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的深入发展,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应从国内外企业对工程师的需求出发,应能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及转型,增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能力。以国际一流制造业对工程师的标准为导向、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从技术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档编写能力、个人职业素养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及考核。立足于天津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及特点,以国家、省部级等纵向项目培养学生的理论纵深及分析能力;以企业及公司等横向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成本分析、严谨严格、产品创新能力;以各类竞赛项目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以学校及学院级的导向性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专业热情,从而构建出目前本科学生的工程教育实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