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应对攻击时的韧性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考虑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可恢复能力3个维度的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空间向量模计算网络结构韧性值。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了城市群客运网络,并借助空间网络分析工具ArcGis和Ucinet探讨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拓扑特征;考虑节点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联系,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典型节点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典型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的缓冲能力都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蔡家坡站点失效后,网络缓冲能力下降到0.388 9;节点度大的站点失效后,网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差;普铁站和高铁站失效后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远大于公路客运站;结合典型节点特征和模拟结果,可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选取海丝核心区——福建省为案例地,从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3个维度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SD)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并赋值,运用ArcGIS10.2揭示了区域内TSD韧性水平总体和分维度的时空格局差异和特征,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研究地旅游发展竞争力水平高值与非高值的指标因子组态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疫情影响下海丝核心区TSD韧性水平总体格局较疫情发生前有所优化,主要表现为闽南地区的TSD韧性水平提升;(2)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上,高水平地区位于闽东南沿海一带,构成“C”字形连线,低水平地区则位于闽西北部山区;(3)分维度韧性水平上,生态韧性和社会韧性水平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有所上升,但经济韧性水平有所下降.(4)疫情前后,海丝核心区旅游发展竞争力高水平组态路径得到简化,非高水平的组态路径未发生改变;高水平和非高水平的组态路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信息系统开发中需求分析存在的几个阶段,即问题领域需求、设计需求和实现需求,然后提出了非功能需求策略,最后通过一个信息系统开发实例说明了该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可能泄露训练数据隐私,为成员推理攻击所利用,进而窃取用户敏感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期望均衡优化算法(EEO).【方法】采用对抗训练并优化的策略,分为内外两层循环来实现:内层循环假设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其目标为最大化攻击模型期望;外层循环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御训练,其目标为最大化目标模型期望。利用小批量梯度下降法使内外两层循环的损失值都达到最小,从而既保证模型精度,又降低对手成员推理的能力。【结果】采用3个有代表性的图像数据集MNIST、FASHION、Face,将EEO应用于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成员推理攻击实验,3个数据集的测试精度分别损失了2.2%、4.7%和3.7%,而攻击模型的精度分别下降了14.6%、16.5%和13.9%,并且已接近50%,即随机猜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兼顾了模型的高可用性与高隐私性,尽管仍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隐私泄露,但训练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成员推理攻击有很强的防御效果,且对目标模型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沈伟业  陈洪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20):5251-52545259
针对指挥信息系统的需求开发缺乏规范化过程的问题,通过分析Volere过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描述了指挥信息系统需求过程的顶层图解,定义了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及其关系。利用通用的Volere过程模型可剪裁的特性,规范化需求过程,从而提高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深入分析风险扩散阶段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动态韧性演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城市群风险抵御能力。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扩展理论,以城市群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为基础,构建城市群多模式多层次交通网络模型,将节点度、节点介数与可达性相匹配,分析其风险扩散下的静态拓扑特征;以级联失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考虑不同阶段节点初始风险水平、风险预警阈值与风险抵御能力,根据影响风险扩散的节点与连边测度指标,构建风险动态扩散模型;考虑风险冲击下结构、功能变化特征,构建网络结构、功能韧性测度模型,并通过其耦合值表征多模式交通网络韧性性能。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Python Networkx和Matlab网络分析工具,就不同的风险扩散方式、网络可靠性、冗余性、鲁棒性和节点风险处理能力系数,对风险扩散阶段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动态韧性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实际相符,提升网络可靠性、冗余性、鲁棒性和节点风险处理能力,能有效增强网络韧性;相较于基于节点测度的风险扩散方式,基于连边测度的风险扩散方式对韧性性能影响更大,说明线路层次等级分布相较于数量对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韧性性能影...  相似文献   

7.
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关联网络,运用城市中心性、城市关联强度和平均路径等指标,对不同等级城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中断模型对网络韧性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形成“一主多副”的城市网络空间格局;随着城市关联网络等级的降低,其结构从以成都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向以成渝城市群为中心、相应省会城市为多个副中心的空间格局转变,同时呈现出择优连接,其副中心城市呈现出较强的辐射能力;就网络韧性方面,基于节点度值的破坏策略对网络性能破坏程度最大;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潜力以及劳动力成本与资源优势3个主成分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网络格局均存在一定影响.据此提出“增长极”“轴线”以及“片区”发展模式,并重点保护相应城市节点,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整体网络韧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7—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经济韧性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蓝色经济韧性、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并未显著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蓝色经济韧性与海洋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互动关系,蓝色经济韧性增长有助于加速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蓝色经济韧性的冲击影响持续增强,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蓝色经济韧性的冲击影响呈先降后升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增强海洋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效能、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以及优化海洋人力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包含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科技创新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入剖析城市韧性子系统协调水平及总体特征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城市韧性5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稳步提升态势,其中科技创新一直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子系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协调水平总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结构特征,成都和重庆的协调水平一直优于其他城市.(2)城市韧性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韧性重心经历了东南向加速移动、东南-西北向折返移动和东北向平稳移动的复杂迁移过程;城市韧性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双核高,四周低”的空间结构特征,在研究末期成都和重庆处于高度韧性区.  相似文献   

10.
李苗 《科技信息》2009,(15):135-135,183
行政组织决策者在采纳阶段不是非常关注资源因素的影响,即采纳阶段资源因素对采纳决策的影响程度有限,只有财务资源显著影响信息系统采纳决策;制度因素对行政组织信息系统采纳决策影响显著,其中组织高层支持、群体文化和潜在使用者强制压力三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尤以组织高层支持为甚。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信息系统被行政组织接受的过程从本质上是一个与已有制度融合的过程。因此在信息系统采纳阶段,行政组织的制度因素对信息系统采纳意图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需求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描述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需求,在研究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从3个方面描述系统的需求:系统的业务需求、系统的技术需求和系统的功能和操作需求.结合UML语言,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详细给出了业务、技术以及功能操作的需求描述语言的语法,并明确3个模型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需求模型体系,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需求建模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利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西北地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韧性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分析了各个城市间的韧性水平差异程度,通过30个城市的面板回归分析了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1)我国西北地区城市韧性水平差距逐渐扩大,总体为中等偏上水平,主要为中度和较强度水平,较强度韧性城市相对较少,主要为省会城市,强度韧性城市目前还没有形成;(2)部分城市排名变化较大主要归因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同,加强生态保护使甘肃省城市排名向前移,而缺乏环境治理投入的陕西省城市排名则出现下滑;(3)由于高韧性水平城市缺乏且带动作用不足,西北地区城市韧性出现高高集聚稀少,高低分布居多的空间分布格局;(4)行政力和科学技术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和开放度,金融和社会方面虽然显著,但影响力较小;(5)行政力和科技对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影响显著,且方向为负,经济因素对4个子系统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开放度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影响为正,对生态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为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主要探究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各省份经济韧性的影响。理论方面,依据对数字经济的定义和内涵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会对经济韧性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分析方面,首先测度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韧性和数字经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经济韧性,并且这一结论在进行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进行缩尾处理等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水平高低对于地区韧性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量化单体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组装的通用型功能损失量化方法和对应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为建筑构件定义一种基于概率的功能损失,以考虑构件功能损失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使用树状层级结构组装构件的功能以获取建筑的功能损失。使用基于修复方案的建筑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获取建筑功能时变函数曲线。基于蒙特卡洛法给出单体建筑抗震韧性量化的计算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幢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建筑的抗震韧性进行了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韧性提升方法对该建筑抗震韧性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合理地评价建筑的抗震韧性,案例建筑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韧性较好,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建筑抗震韧性有较大影响;不同韧性提升方案中,提高建筑构件抗震性能和优化建筑震后修复策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自主设计组装的乏风瓦斯预热直流催化装置预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定律与火积分析理论,建立系统换热器网络热导系数模型,研究特定参数范围内最高运行温度、循环温差变化对换热器网络热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热导系数大于某值时,随着最高运行温度的升高和循环温差的降低,总热导系数大幅下降;当总热导系数小于该值时,参数变化对其影响不再明显。鉴于此提出阈值优化概念,以一级预热系统为例,对比原设计值,采用阈值优化值作为设计参数时系统换热器网络对应总热导系数下降20.2%,热容流下降23.9%;对比以最小总热导系数为目标的优化,阈值优化能结合系统实际运行需求,以增加12.5%总热导系数换取热容流下降39.1%。  相似文献   

16.
居民活动韧性是社会韧性的重要体现。文中从社会韧性概念出发,定性验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活动韧性的存在性,定量分析其演进机制。首先,收集了我国境内28个城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近两年的轨道交通逐日客流数据,定义并测度了居民活动韧性,引入逻辑函数对客流恢复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其次,从政策调整与行为适应角度建构并分析政府、公众等多元主体的行动调节和学习适应过程。结果显示,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越大的城市,居民活动韧性越高;相较于人口小于500万的城市,人口超过1 000万的超大城市工作日客流恢复到50%、80%、90%和100%水平的时间分别提前7、15、47和95 d,越到恢复后期二者差异越大,周末也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同时,工作日刚性出行相比周末弹性出行具有更强的活动韧性,工作日和周末客流恢复的逻辑函数拟合参数α分别为0.019和0.016,H分别为77.07和106.82 d。在首轮疫情之后的疫情再爆发期间,轨道交通客流下降幅度减小,客流日均恢复率是首轮疫情时的1~3倍,居民活动韧性显著提升。研究认为,科学防控所塑造的公信力提升了公众对管控政策的遵守,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和学习能显著改善活动韧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政务APP特性改进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造政务APP服务质量、满意度及使用行为模型,应用SmartPLS30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应急服务功能对政务APP服务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质量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对使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素养在用户满意度与使用行为之间有负向调节作用。政府应加强政务APP应急服务功能,将应急服务视为常态化工作;从信息语言表达、内容和版面设计,系统功能完善、更新和维护角度提高政务APP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各模块服务操作流程,不断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感知与满意度,促进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现有复杂网络通常会受到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导致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可靠性性能下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基于图熵,结合节点的介数中心性和其所有邻居节点的度中心性,提出一种新的攻击策略,即介度熵( BE),用来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并加以保护.实验分别通过静态攻击和动态攻击来评估攻击策略在3个标准网络模型和3个真实网络上的效率,通过比较,介度熵比传统的攻击策略具有更高的攻击效率.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传统的V模型结构与TDD开发模式,应用测试驱动技术开发体检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地适应需求变化,优化开发过程,提高软件项目质量。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组合安全强度和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评测的需求和现状出发,探讨了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进行评测的关键问题。核心是讨论计算机信息系统各安全功能组件组合后对系统安全强度的影响和抗攻击强度级别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