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世界知识》2020,(9):76-76
2020年4月11日,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等国内七所日本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新冠疫情冲击与新时代中日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网上视频形式进行。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做了"疫情影响评估及‘后新冠’阶段形势展望"的基调报告。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田香兰、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0,(9):76-79
“新冠疫情冲击与新时代中日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举办2020年4月11日,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等国内七所日本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新冠疫情冲击与新时代中日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网上视频形式进行。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做了"疫情影响评估及‘后新冠’阶段形势展望"的基调报告。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蓝皮书(2015)》全称《日本蓝皮书:日本研究报告(2015)》,是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的年度研究成果,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推出。2015年5月13日,《日本蓝皮书(2015)》发布会暨日本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以及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领导、蓝皮书作者代表在会上发言,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来自京津地区的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和高校的日本研究机构学者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5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日本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出发,对日本文化的多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真研究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具体从日本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日本文化崇尚团体的意识、日本文化强烈的不安定感、日本文化的缩小意识及日本文化的侵蚀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日本文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中的“和”精神。日本的这种“以和为贵”的理念,是日本精神的重要精髓,是日本人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以和为贵”的精神成因与日本的岛国特征和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文化,对了解日本人的心理、顺利地进行中日文化交流都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0,(22):76-77
《日本蓝皮书:日本研究报告(2020)》发布2020年10月15日,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日本蓝皮书:日本研究报告(2020)》发布会及日本形势研讨会。包括本书各章节作者在内的来自北京、天津、辽宁等地日本研究机构的学者,分别介绍了该书内容并对当前日本形势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张凤波 《科技潮》2002,(8):53-54
人事管理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培养、考核、晋升、奖励、处分等。日本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独到的经验,通常认为日本是一个企业社会,即日本企业和日本社会的主流习惯、主流文化已经完全熔接为一体,不能脱离日本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研究日本企业的人事管理。  相似文献   

8.
現在、中国の日本語教育現場で使われている日本語教材はほとんどが日本で何年も前に出版されたものを中国語に翻訳したものである。しかも、かなり古くて現在の日本社会で実際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あまり役に立たないものだと考えられている。しかしながら、日本語の教育では、教育活動の中心的な存在している日本語  相似文献   

9.
一李纯青著:“日本问题概论”这是一本系就地全面论述日本问题的害,约有十一万字。它论述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主要方面,并且也联系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本书第一章简要地叙述了日本的地理、民族由来和明治维新以前的历史。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从汉朝起日本就和中国有文化往来。还在奴隶社会的时代,日本就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构成一个民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近海主要经济蟹类之一。自用蟹笼兼捕日本取得成功以来,使日本资源得到逐步开发利用。本文根据1991-1993年有关调查试验资料,报导舟山近海日本基本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生长、渔获物群体组成、资源分布等,探讨日本的笼捕方法,最后提出了日本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铁曼 《科技信息》2010,(9):232-232,202
从日本农业的发展、特点来看对日本文化的诸多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在日本的集团主义、日本人的纤细性、和日本的食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户幕府严禁日本人出国,偷渡出国者死罪,因此形成了清朝商船定期开往日本进行贸易的特殊时期。本文以清朝商船为媒介,通过研究日本人接触中国商人、汉文书籍的受容、僧侣的东渡、日本漂流民,发现日本虽然处于锁国时期,却没锁住日本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热情,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方面一直显示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受日本 2 0 0 1年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大会会长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前岛一淑教授邀请 ,2 0 0 1年 5月7日— 2 0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代表团一行 12人访问了日本。这次大会是日本实验动物学会成立 5 0周年的庆祝大会 ,今年的学会与往年不同 ,本次大会是由第 4 8次日本实验动物学会总会、第 35次日本实验动物技术者协会总会、第 16次日本实验动物医学会、第 2 3次日本实验动物环境研究会、第 11次LEC大鼠研究会、日本疾病模型动物学会和日本实验动物饲料协会等七个学会和协会联合举行 ,由日本实验动物协会、日本实验动物器材协议会和日本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4.
文化播报     
<正>中华日本学会2019年年会暨"回望日本平成时代"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11月8日至9日,由中华日本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承办的中华日本学会2019年年会暨"回望日本平成时代"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义丹、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李薇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在学术报告环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高洪做了"平成时代的日本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5.
田巧凤  陈亚敏 《科技信息》2011,(29):I0251-I0251,I0400
日本は経済大国になると共に、世界的に注目を浴びるような存在となった。日本の文化や歴史、社会などについての理解を深めるためや日本の先進的な技術を学ぶため、中国でも日本語ブームになっている。多くの民間日本語や専門学校出てきた。しかしながら、日本語言語知識のみならず、円滑なコミョニケーションが不可欠であ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取るために、音声的な能力を高めること  相似文献   

16.
<正>由厦门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主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日视野下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4~26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日本东北大学(前身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日本仙台鲁迅研究事务局、日本山形大学、日本福山大学、日本顺天堂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木刻对於我们是並不陌生的,可是,每看一次日本木刻的展览,总会给人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印象。因为木刻愈来愈成为日本人民争取和平、反对原子弹、反对战争、反对美国在日本建立军事基地的有力的宣传武器了。它突出而正确地反映了日本人民的苦难和願望,反映了日本当前的重大政治斗争。日本的木刻家是站在人民运动的前列的。这一点,人们可以从最近在北京举行的“日本木刻展览会”中十分清楚地体会到的。十年前,日本的广岛市成为第一个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城市;一年前,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氢弹试验又直接危害了日本人民。在这个领土并不大的岛国上,美帝国主义建立了八百五十多个军事基地。扩军备战把日本经济转上了战争轨道;“禁运”、“封锁”损害了日本  相似文献   

18.
佳言 《世界知识》2010,(24):31-31
王俊彦是中日关系史学会的日本问题专家,多年来在日本和国际关系领域辛勤耕耘,所著《警惕日本》、《审判日本战犯纪实》、《日本投降秘闻》和《中美苏三国演义》等书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琳 《科技资讯》2012,(29):210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它有自身的形成、发展及独特内涵。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仅是社交手段,主要是通过茶会和茶礼来达到陶冶品性、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目的。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