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1921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了厦门大学,并于1923和1927年分别创建了物理学科和天文学科.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物理学家萨本栋先生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并兼任物理学系主任,为物理学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厦门大学物理学系的半导体学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五校联合的半导体联合教学专业.  相似文献   

2.
<正>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先后创设了国内第一批"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此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逐渐转向工科类学科的建设。1984年,南京大学组建了信息物理学系,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氮化物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多物理场作为有效调控和裁剪氮化物量子结构关键特性的重要手段,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厦门大学在半导体固态光源量子结构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氮化物半导体量子结构关键技术开发中,率先联合调控化学势场、光场、极化场以及电场等获得的有影响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厦门大学工科的办学历史始于1922年设立的工学部.1923年,工学部改为工科.1924年,工科归并到理科,下设工程学系,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田渊添教授任物理学系主任兼工程学系主任.1926年,工程学系独立为工科,下设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1927年,工科停办.1937年,在国家危亡、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艰难岁月里,时任校长萨本栋教授考虑到战后国家急需建设人才,于7月30日宣布复办土木工程系,并亲自兼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厦门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从此正式创办,时光荏苒,距今已85载.  相似文献   

5.
<正>王迅老师于195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后师从谢希德先生,于1960年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副博士研究生身份毕业,并于同年留校任教。1978年获聘副教授,1984年获聘教授,1985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担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复旦大学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微电子教研室副主任,表面物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6.
正态分布近似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态分布近似式的研究@郑金成@蔡淑惠@王仁智@郑永梅@程灿东¥厦门大学物理学系正态分布近似式的研究郑金成蔡淑惠王仁智郑永梅程灿东(厦门大学物理学系厦门361005)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概率分布,许多随机变量都精确或近似地服从这一分布规律,而且它是多种概率的...  相似文献   

7.
<正>1921年,本着教育救国的志向,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办了厦门大学.建校之初的1922年,陈嘉庚先生就极具远见地设立了植物学、动物学两科,奠定了堪称21世纪时代学科的生命科学在厦门大学的起点,迄今她已走过了百年征程.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始终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守严谨治学、勇探真知、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学术名家和兴业英才.今天,厦门大学生物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评估A类,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极富特色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外颇具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SOC)已成为当前微电子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SOC将成为21世纪微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建议将SOC作为突破口,大力支持其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为国家发展微电子产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半导体材料是有源器件的基础,而功能氧化物功能材料在无源电子器件中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然而半导体和功能氧化物功能材料的复合薄膜的制备往往涉及异质和异构的界面耦合,使薄膜的生长方向经常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的详细机制尚未充分探讨.王惠琼教授的课题方向侧重于研究氧化物的界面物理[1],特别是具有六方结构的半导体ZnO和具有立方结构的氧化物之间的界面耦合行为,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型物理性质和材料性能[2].近期,厦门大学物理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了解学科的发展及其特点,是系统积累、建设专业信息资源的依据;是取得教学科研成果、学科、学院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余振新,男,1938年生,广东肇庆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物理学教授,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光学学报》、《激光技术》杂志编辑委员,国家教委光学与激光学科发展规划组学术秘书,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物理  相似文献   

12.
江风益,南昌大学副校长、半导体照明技术学科带头人。在他的领导之下,先后建成了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点与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南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他先后从事过10余种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开发工作,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省和市重点重大高科技项目等30余项。  相似文献   

13.
微电子学系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渊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领导、在北大物理系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半个世纪以来,微电子学专业及其前身北大半导体物理专业在中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微电子领域培养高级人才和科研开发的重要基地。19 77年我国第一块1KMOSDRAM即诞生于北京大学,2 0 0 1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又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系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先进设施,现在拥有3个国家或部委重点实验室:微米 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工艺新…  相似文献   

14.
科技要闻     
研发新型太阳能电池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康俊勇课题组研发成功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即将氧化锌和硒化锌两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用作太阳能电池,大大稳定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使其寿命延长,实现了宽带隙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课题组发现有2个制约宽带隙半导体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一是能否形成光生电流;二是能否提高宽带隙半导体的吸光率。经过多次实验,课题组选用了2种宽  相似文献   

15.
莫党,男,1934年12月出生,广东东莞县人,中山大学物理学系教授、系主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莫党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教研室任教。开始时期从事固体物理的理论研究,并参加我国建立半导体专业的工作。他是北京大学黄昆、谢希德教授所著《半导体物理学》一书的书稿整理人。1958年  相似文献   

16.
<正>学院概况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成立的硅酸盐工学和塑料工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成,现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家特色专业)共4个专业。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功站,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始于1923年成立的地学系,先后有赵九章、冯景兰、严恺等知名学者在此执教或者学习。经过9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地理学为主体,涵盖地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工学等多学科的格局。2003年学院设立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河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地理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是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议和支持下,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文史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外文学院等院系共同组建的学科平台,挂靠图书馆.研究院主要任务是培养国家急需的古籍保护高端人才,保护、整理和传播中华古籍资源与中华文明.研究院拟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籍保护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光电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现有的理论物理、光学和物理电子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以光电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于2005年申报成功的,研究范围覆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和场论、凝聚态理论、介观物理、纳米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物理、核物理、量子光学、信息光学和分子动力学,2005年,物理学学科被列入烟台大学“十一五”期间重点资助的5个优势学科(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超晶格物理是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个极其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它的确立、研究与发展,不仅对现代电子信息科技,而且对小尺寸效应、新型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半导体超晶格物理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做一简单的回顾与展望,对于把握凝聚态物理,特别是半导体物理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