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提出基于核心解译和区域差异2种评价方法思路,以核心解译法为例,通过对6大村镇问题矛盾焦点和10大技术作用核心的归结,发现土地利用矛盾主线是人地关系,村镇发展的矛盾焦点是轻视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而对应的技术重点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村镇集聚发展的问题,技术的作用核心与问题的矛盾焦点基本对应.基于区域差异的技术适宜性指引是各示范区开展的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适宜性评价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黄秋虹  汤江龙  杜素娇 《江西科学》2021,39(1):78-82,149
生态功能是指对生态环境起稳定调节作用的功能,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是生态功能区划过程当中重要的一环.基于贵溪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件背景下,对该区域进行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对后续的生态功能区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提供重要参考.以30 m×30 m的栅格大小作为评价单元,从弹性因子以及刚性因子两方面选取指标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弹性因子主要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两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刚性因子选取生态保护红线.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弹性因子指标权重,最后运用ArcGIS软件空间加权功能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规划布局的基础,为城镇用地提供参考和依据.评价过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设定最为关键,是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根本差别.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地形和地质条件.我国近年大量开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呈现以下特点:评价尺度以县市为主,并呈变小趋势;研究重点由平原转向山地,更加注重生态;新的评价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视角不断出现,多因素综合叠加模型得到最广泛应用;评价因子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多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GIS广泛用于评价中,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精度.总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越来越成熟,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霞  周自强 《甘肃科技》2014,(4):42-45,36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以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5类方法,即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生态地质环境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进行区域地质环境合理开发的前提.本文系统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以及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内容、基本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岳圆圆 《科技资讯》2023,(8):116-121
该文主要对河北省村镇建设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展开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选用层次型结构。首先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建立初步的评价指标,采用Delphi法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合理性分析,并依据专家反馈意见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5个准则层指标和13个指标层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通过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绿色低碳技术进行评价,并据此对各项技术在河北省村镇建设中推广应用的适宜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涛 《科技咨询导报》2009,(31):107-107
文章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评价方法的不足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虽然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批共性技术,但仍缺乏村镇区域层面的规划技术开发以及技术集成和系统研究.在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和技术集成的过程中,利用和产生具有海量数据特征的各类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大量规划数据的管理,其中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是集成的关键.文中从减化业务流转过程和降低系统应用复杂性出发,研究村镇规划建设信息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开发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形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为村镇空间规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水利开发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判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对农、林、牧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因子其程度差异的评定。通过评价客观的反应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等各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丽江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丽江地区的耕地和荒草地分别进行了宜耕性评介和多宜性评价,为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土地类型为基础,对栖霞县的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可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对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后的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利用GIS技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评价数据结果和土地整理区域的适宜性评价数据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数据叠加后得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区域适宜性结果。研究结论:通过初步探索,叠加生物多样性评价因子与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14.
15.
和林格尔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制约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了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对农林牧各业利用的适宜程度及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驾驶员个体之间的驾驶适宜性差异,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数据,研究了驾驶技能评价方法。通过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测试验,筛选出有效试验样本54例。研究了各项驾驶适宜性检测指标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方法和和驾驶技能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可将驾驶员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通过对54例试验样本的驾驶适宜性检测,得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驾驶员分别占比为38.89%、22.22%、20.37%、12.96%和5.56%。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综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及技术方法,探讨了GIS支持下,叠加分析、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的各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应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杭锦旗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杭锦旗土地利用现状,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即土地适宜评价的原则与依据、评介区域的划分、土地评价系统和评价因素(因子)的确定等。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因子)何等绵确定方法是搜集、整理基础资料与实地踏查相结合初选评价因素(因子),利用派生特尔斐法并结合实地校核,最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介因素(因子)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湖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前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中,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土地的评分来确定其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程度,其过程一般包括选取评价因素,单因素评价,多因素乘权叠加即多因素综合评价。相对于传统的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简洁,直观,易操作和快速等特点。运用GIS工具,对  相似文献   

20.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对北京市昌平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地质环境方面,昌平区地质结构环境处于较适宜水平,地质水文环境已处于不适宜水平;在农、林和草地环境方面,农林用地结构的总体趋势是缩小种植业和林业用地的比例,倡导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保留自然地,应将草地和农地的建设提高到景观经营的高度,促进产业升级;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文宜居性以及气候宜居性,但如果不控制外来人口迁入,2020年后可能会出现"潜二代问题";在土地资源环境方面,城市建设用地已处于不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昌平的生态适宜性分区,该分区结果用于区域发展规划将有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