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但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供需不平衡等诸多矛盾依然存在。建筑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应用型学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机电、财经、文秘等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又供大于求;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急需人才,而大学生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的渠道却并不畅通;大学生就业要打破“包当干部”的体制,而人们的择业观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逐步推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而公平竞争的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很多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产生了较大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卓燃 《科技信息》2013,(10):108-108
就业外部环境是大学生能否健康就业的关键,高校与政府是打造外部环境的主体。高校方面要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合格人才;要积极的扮演"桥梁"角色;重视实习与社会实践的作用。政府方面要出台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配套政策;尽力优化就业市场,提供公平就业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造"一引导三支持"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理想信念是个体在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因此,大学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大学期间形成的理想信念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值得深入讨论。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BCSPS)数据,探究大学生理想信念与基层就业选择的关系发现:在大学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生活培养的生活经验,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就业的选择意愿。研究认为,高校应构建系统化的理想信念培育体系,发挥课程对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拓宽人际交往,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同时,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主动扎根基层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了其就业选择。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设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基层就业知识储备、基层就业态度、基层实践经历以及基层就业能力对在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政府政策的完善落实、社会氛围的营造、高校的教育引导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浩 《奇闻怪事》2009,(10):83-84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积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的代表,近年来,大学生党员的数量明显增加,他们在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转变就业观念上的引领示范作用,影响到越来越多的身边大学生,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用人单位求才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局面。从理论上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往往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误区导致人职不匹配有关,认为找工作就是找就业信息,发达的"北上广"地区职业发展好,高薪的职业发展前途大。大学生要破解就业难题,就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人格修炼,将职业发展目标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赞 《科技信息》2010,(26):I0382-I0383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6月曾说过,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企业、科研单位扩大招收规模,同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使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2009年6月5日,温家宝总理到西安市莲湖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参观,在华润万家有限公司正在那里举办专场招聘会上的讲话)。研究高校就业制度的演变对做好当前的就业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一个发展过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体现为:一是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要求;二是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要求;三是我国社会职业和岗位的新发展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的重要问题。到基层去,让青春在基层中闪光,是时代对大学毕业生的召唤。  相似文献   

10.
蒋超 《科技信息》2011,(21):152-152,146
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作为一个大学生先进组织,更应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政治思想教育上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的重要性,激发推动专业学习的热情,为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独立学院基层团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优势入手,为促进独立学院基层团组织建设,搭建就业工作新平台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重心在基层,院(系)级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关键,必须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发挥政治思想引导、组织支撑以及联系和服务师生作用,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创办了老年大学,老年大学读者已经成为基层图书馆重要的读者群。探讨了基层图书馆如何为老年大学读者群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为老年大学读者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基层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基层馆员中存在职业倦怠现象。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基层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提出了矫正基层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旨在应对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失控及其导致的治理危机所做的“需求—回应”型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分权制约、过程监督、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由此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共治。其实质是建构了一种以控制为主、协调为辅,控制与协调相结合的复合型权力管理结构,形成了制约、监督、沟通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了村级治理权力调控的新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原则,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再创新,进一步突出村级权力调控的农村基层社会特点,凸现村级权力调控的群众性,彰显村级治理制度创新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优秀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人才。当前农村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而优秀大学毕业生拥有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农村有他们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基础,正确地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扎根基层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高校要做好宣传和把关工作,农村应重视、关心和重用下乡优秀大学毕业生,大学生也应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使自己安下心,留下来,力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得好,成长得快。  相似文献   

16.
邱地海 《科技信息》2008,(10):191-192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教工的纽带,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历史资源,开展以走访革命老区为主题的基层组织活动,有效而生动,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把党支部建设成高校基层的政治核心和坚强的战斗堡垒,达成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士兵”和“创先争优”是基层部队必须努力搞好的两项重要活动。要使这两项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做到:把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特点,防止顾此失彼;把握活动“重在经常、连贯持续”的特点,防止降低标准;把握活动“机关指导、重在基层”的特点,防止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8.
发挥党建工作的统领作用,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全方位转型和提升的必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要从党建系统的纵向上来构建工作网络,即要从校党委、系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三级层面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系党总支政治核心、保证监督的作用,以及基层党支部的一线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骆文伟 《长春大学学报》2010,(8):104-107,110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引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正成为高校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高校应充分认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高校的"促成、引导、帮助、激励、和推动"五大作用,引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升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