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龙虎泡油田是大庆外围的一个特低渗油田之一,具有中孔低渗的特征,主要产层为高台子油层的高三、高四组,普遍无自然产能,在钻井、完井和其它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据此通过薄片分析、X—衍射、压汞、铸体分析和室内各种静态伤害试验研究了油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敏感性等基本特征,分析了油层污染的主要因素及伤害机理.研究表明,水敏和酸敏效应是该油层主要损害因素,从而为油层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庆扶余油层分布在大庆外围油田的各个厂区,该油层的特点是孔隙发育较差、连通性较差,渗透率低,属特低渗透油层。由于大庆地区注入水的硬度、碱度较高,扶余油层地层温度较高(75℃~100℃),注入过程结垢现象异常严重。用现场水和去离子水驱替扶余油层的天然岩心,研究了扶余油层注水过程结垢对注水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庆外围采油厂运用常规物化法处理特低渗透油层回注水,出水无法达标并且存在变绿等不稳定现象.实验研究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特低渗透油层回注水.实验对比经过Fenton试剂和混凝剂处理后回注水可生化性提高的效率,并且确定了MBR运行的各项操作参数.实验证明MBR不仅能使回注水达标,而且能使出水稳定.  相似文献   

4.
早期注水对压裂改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油田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实施压裂改造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通过对姚店油田长6油层进行注水压裂改造,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提高了234%,稳产时间达3个月以上。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层在注水受效后油层压力开始恢复时,对油层实施压裂,可以提高采收率,获得最好的增产、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种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的渗流呈现何种特征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油田的开发.然而,对低渗储层中流体渗流形态的判别至今尚无权威的判别标准.因此,研究并提出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方法或准则对指导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十分重要.以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为背景,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新方法——有效驱替准则.研究表明,当该准则数大于26时,渗流呈现出非达西渗流特征;当其小于23时,渗流呈现出达西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6.
流体的渗流呈现何种特征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油田的开发.然而,对低渗储层中流体渗流形态的判别至今尚无权威的判别标准.因此,研究并提出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方法或准则对指导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十分重要.以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为背景,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新方法——有效驱替准则.研究表明,当该准则数大于26时,渗流呈现出非达西渗流特征;当其小于23时,渗流呈现出达西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7.
朝阳沟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讨论了朝阳沟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物性影响因素。认为压实作用和粘土矿物对孔隙空间的充填作用是导致杨大城子油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杨大城子油层的储层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孔微渗储层(盖储层)和中孔、低孔特低渗储层(较有利储层),少量为中孔低渗储层(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田层启动压力梯度注水开发应根据储层物性和油水前缘来合理划分层序 ,制定方案更为有效 .针对渗透油层的储层特性 ,利用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理论 ,研究低渗油层注水开发层间突进 ,推导出适合低渗油层注水开发时水驱油的前缘公式 ,并利用推导的公式进行油田实例计算 .结果表明 ,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计算中 ,须考虑低渗透油田储层特性的影响 ,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 .得出 ,当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时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算出的水驱前缘要远小于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算出的水驱前缘的结论 .由此给出油田合理开发层系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潜力大、井网加密效益差、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技术。通过细管实验和天然岩芯CO2驱油实验,确定了CO2与高台子油田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评价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CO2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可以应用于高台子油田,并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当天然岩芯空气渗透率为0.58 mD时,在水驱基础上,气驱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以上,特低渗透油藏实施CO2驱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大庆龙西油田高台子油层系统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龙西油田高台高台子油层为一高含泥低渗透油藏。为高效开发该油田,从研究油层的敏感性着手,系统研究了入井流体对油层岩心的伤害,提高了使用强抑制复合聚合物物水基钻井液、等系统技术,大大提高综合开发效宜。  相似文献   

11.
延长油田低渗/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水力压裂技术,尤其针对含油水层、边底水油藏,水力压裂可以有效沟通渗流通道增大泄油半径、抑制边底水降低含水率。本文以子北油田为例,通过分析储层特征(油层厚度、水层位置、隔夹层位置及厚度、储层物性)与压裂施工参数、压裂后投产效果,不断优选施工参数、有效控制压裂裂缝延伸方向、缝长,建立适合延长油田油藏特征的压裂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岩心,将特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和低磁场核磁共振仪相结合,建立了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分析了不同润湿性、不同驱替压力和不同含水阶段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亲水储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大孔隙中,而亲油储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小孔隙;随着驱替压力的增大,特低渗透储层剩余油饱和度降低,并且小孔隙中的剩余油变化较小,而中孔隙和大孔隙中的剩余油饱和度明显降低;小孔隙中的油主要在见水前阶段采出,见水后其剩余油饱和度变化较小,而见水后中-大孔隙中的剩余油饱和度降低比较显著.上述研究丰富了核磁共振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层微观水驱油特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研究了安塞、五号桩、鄯善、科尔康4个低渗透油田的微观水驱油特征。结果表明:(1)贾敏效应不可忽视的作用力;(2)水驱油效率低;(3)自吸驱油现象明显;(4)油层结垢损害应当预防。将4个低渗透油田划分为成岩型和沉积型两种类型,该成果对改善低渗油层注水开发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涛平  毕佳琪  赵斌  孙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7):11067-11073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层CO2-N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以大庆外围YS油田的特低渗透油层为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两方面的研究。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GEM模块,建立了一维长细管、均质、非均质理想模型及五点法井网单元模型,分别对CO2-N2复合驱的驱油方式、影响因素、五点法井网单元模型下的段塞组成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分析。与此同时,在室内分别选用30 cm长的低渗透、特低渗透天然岩心,各进行了5种不同驱替方案的实验研究,确定了CO2-N2复合中CO2合理段塞尺寸及驱油效果,并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渗-特低渗透油层CO2-N2复合驱不宜采用CO2与N2混合驱方式,而应采用一次注入合理的CO2段塞(约0.3PV)+N2的段塞组合驱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CO2用量,而且可以充分发挥CO2与N2各自的优势,获得优于全部注CO2驱的驱油效果;且油层渗透率越低、渗透率级差越小或长厚比越大,越有利于提高CO2-N2复合驱采收率;厚度小于井距1%的油层也有利于CO2-N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节点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特低渗油田抽油井节点分析的数学模型,除应用比较成熟的计算公式外,还通过悬点负荷及古德曼应力图提出了适合特低渗油田抽油井泵口压力计算的新公式.软件用BASIC语言编制,经安塞油田王窑区97口井的应用证明,所用数学模型基本符合特低渗油田的实际,应用这套软件不仅可以为特低渗油田抽油井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增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提高特低渗油田开发效果和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由于储层孔喉细小,固液界面分子力大,含油饱和度低,单井产能低,建设投入高等,工作难度很大.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陕北安塞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指出:前期油藏研究是开发低渗油田的基础;坚持试验是开发低渗油田的实践依据;适用配套的工艺技术是开发低渗油田的必要手段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着眼点;严细周密的管理是开发低渗油田的保证.文中论述了前期油藏工程和8项配套技术,并概述了开发管理模式及开发评价.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类较差储层,但长6^1储层相对较好,次为长6^2储层,长6^3总体较差,以差储层、非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以特低渗的鄯善油田和丘陵油田为例,对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见效见水受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见效见水的控制因素有砂体的连续性、储层的物性非均质程度、射开层数、注采比及地层压力情况;②地饱压差低的特低渗油田,注采比及地层压力情况是注水见效见水的首要控制因素,这类油田应尽早注水保持地层压力;②在某一物性范围内,物性非均质程度比物性好坏对特低渗油田注水见效见水的控制作用更为突出i这一研究结果对同类油田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层开发难度大的难题,开展了低渗油层层内深度爆炸技术作用机理及试验研究.研发适合微小临界尺寸裂缝内爆炸的液态炸药,以满足在地层裂缝内稳定爆炸并使地层裂缝深处能产生新裂缝网络的油田增产新技术.介绍了该项技术的作用原理,结合岩石爆炸理论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分析了液态炸药爆炸的临界尺寸等主要性能参数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提升"低产低效单元"采收率已逐步成为产量接替的重点,低渗透敏感性油藏开发成为必然趋势.为实现南坡油田甲A区块低渗敏感性油藏的有效开发,围绕该区块储层特点,开展评价性试验,在对油藏储层泥质含量高、敏感性强等开发难点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开发工艺配套措施,并全程实施油藏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