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牛20高压低汉透氏饱和岩性油藏开发过程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初步总结出氏渗透油藏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发的基本作法,油层压理解改造;依据地层裂缝方向布署注采井网;适时选择注水时机,及时补充地层能量;采用高压注水,水质精细水滤,密闭输送工艺配套,注水量保持长期稳定,并取得较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爱香  刘利安 《科技资讯》2006,(36):168-169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六块井组蒸汽驱后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开采现状特征分析,对段塞驱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数值模拟研究、蒸汽吞吐阶段历史拟合和注汽参数三方面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段塞驱相关参数,利用“经济产油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段塞驱最优方案。并结合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汽驱效果,油汽比由汽驱前平均油汽比0.38上升到0.80,上升了0.42,阶段采注比达到2.08。段塞驱技术能有效改善特超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是治理蒸汽汽窜,增大蒸汽波及面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单家寺油田今后的主导开发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3.
郭秀文 《科技信息》2012,(18):15-15
由储量分类标准可以看出,证实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证实储量与已采出量和次经济可采储量之和即构成技术可采储量。注采关系法是行标中计算热采稠油油藏技术可采储量常用的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油汽比。由此可以考虑经济因素,采用经济极限油汽比即可计算证实储量。曙光油田杜229块已开发10多年,应用该方法证实了它的适用性,并在其它油田应用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采散事件系统仿真原理方法对超高压电网可靠性可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可靠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实际系统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矿山压力理论为基础,以相似理论为依据,对采场矿压模型试验研究中,采用相似模拟与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即,机械模拟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机械模拟试验系统并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试验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整个试验过程可人为控制;数据记录及控制自动化较高,模型材料可复用等特点。为采场矿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矿床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短期采剥计划CAD系统的开发方法,并以Auto CAD2000为平台,开发了露天矿短期采剥计划CAD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矿床地质模型和采剥计划CAD两个主要部分构成。系统中采用的矿岩量计算方法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计划开采范围内各分岩种工程量以及各种煤质指标计算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樊启文  解俊祥 《科技信息》2012,(34):177-178
霍州煤电集团李雅庄煤矿是霍州煤电唯一的一个高瓦斯矿井,随着采深的增加,矿山压力明显增加,目前正在准备的228工作面是上下两侧区段已采的孤岛工作面。煤炮频繁。基于此在李雅庄煤矿建立一套SOS微震监测系统并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微震系统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初期的监测工作也再次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煤矿动力灾害监测的要求并有效指导矿山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自动聚焦在图像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图像测量中,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聚焦一直是图像测量中的焦点;基于光学镜头和CCD图像采焦技术提出了一种图像式自动聚焦系统,并给出了以图像的灰度差分绝对值之和作为图像是否聚焦的判据函数,提出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聚焦精度能满足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自动聚焦在图像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图像测量中,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聚焦一直是图像测量中的焦点。基于光学镜头和CCD图像采 集技术提出了一种图像式自动聚焦系统,并给出了以图像的灰度差分绝对值之和作为图像是否聚焦的判 据函数,提出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聚焦精度能满足计算机数字图像处 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翁大丽  陈平  张军辉 《天津科技》2014,(10):27-31,34
研究了高温底水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的组成,建立了稠油热采底水条件下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并以渤海LD底水油田为例,利用该系统开展高温底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模拟研究了热采驱替方式、底水能量、井型对底水侵入的影响。高温底水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的开发,能同时实现高温和底水条件下的物理模拟实验,该技术可推广应用于海上底水稠油油藏热采技术的实验研究中,为海上底水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场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矿山采场看成一个由人、机和环境组成的逻辑串联系统,从人、机和环境3个因素出发,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矿山采场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分析采场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特征,建立系统模糊状态的隶属函数;推导人/机/环境子系统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公式及采场系统整体可靠性模糊二级评价公式。根据矿山采场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模糊性的特点,建立适用于矿山采场可靠性评价的模糊评价模式。以贵州开磷集团马路坪矿为例,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探索该矿采场系统的可靠性规律,找出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所建立的采场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式,不仅适用于非煤矿山采场,而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矿山采场。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大功率、双频率、高精度潜油电泵试验系统,分析了其测试原理,介绍了该系统电源的一次回路设计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以低压真空断路器和空气断路器为中心,设计的低压供电部分,可满足试验系统频繁分和与保护的要求。采用多级测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组成的测量系统,测量精度可满足电量B级的需要,使高压柜的设计大为简化。用普通变频器和专用正弦波滤波器、电抗器组成的60Hz电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作为潜油电机的试验电源使用。分组设置的液力流程,可满足多种试验泵性能试验的需要。该系统经过3年多的运行表明,试验精度可达B级试验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场目前存在的噪声问题,以贵州某磷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科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观点和模糊数学理论对采场噪声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采场噪声的方法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钻场(孔)间隔接入瓦斯抽采系统是引起的抽采瓦斯流量的不均衡系数,导出了该不均衡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对于瓦斯抽采系统设计、建设、生产,乃至抽采效果达标、煤矿(煤系地层非煤矿山)瓦斯综合治理等安全生产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浸出液铀浓度预测系统SPUC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浸出液铀浓度是地浸采铀工艺过程的主要指标,寻找一种能预测该指标的合适方法及提供求解浸出液铀浓度的有效的手段,一直是在致力研究的问题.基于灰色系统理论GM模型研制浸出液铀浓度预测系统SPUC,并介绍了本系统建立的数学模型、构成、功能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即采即用(Harvest--use)是一种能量不能被存储必须立刻使用的用来保持系统稳定的能量采集系统。由于当前应用范围的限制,这种架构还没有在实际中得到验证。也正因如此,即采即用模式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仍旧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该文研究的是当中继节点具有即采即用特性时,该模式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协议。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将会带来能量采集时间和中继(数据接收/传送)时间之间的权衡。我们将在前向放大的半双工中继系统中探讨这种权衡。如何找到最好的时间点是一个最优化问题,我们给出了近似解的闭合式。仿真发现,近似解与精确的最优解十分接近,且都要优于当采集时间取常数值时的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17.
注空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室内注空气动态驱油实验,模拟了原油在不同温度、不同注入压差等条件下的低温氧化过程。检测和分析了采出气体的含氧量变化,进一步研究了空气驱低温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注入压差的增大,气体突破时间缩短,突破驱油效率及含氧量降低;在注入压差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突破驱油效率增加,含氧量降低,低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延长,高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缩短。在低压差、高温油层中采用空气驱油,产出气体可控制在安全极限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目标优化技术,对该螺旋三油楔动压轴承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极小一极大优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动压轴承各分目标函数相互矛盾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用于轴承优化的交互式多目标优化程序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采场人一机一环境可靠性系统中,人是最主要的也是最脆弱的这一特点,根据可靠性理论,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系统可靠性模糊数学分析模型,对采场人员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该分析方法能够对采场人员系统可靠性给以直观、定量的描述。最后,以某磷矿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油船货油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对油船货油系统中的各种泵浦数值建模仿真的方法,该方法为油船货油装卸操作领导具系统的一部分,针对货油系统中各部管系统以及阀件等建立了相应的非数值仿真模型,以便对实仿真过程中的管阀,舱等的通/断状态进行动态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