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四篇英文译作为例,具体分析了各篇译作的精彩之处与商榷之点,从而引发出对汉诗英译原则的探讨.为我们今后汉诗英译的工作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白《静夜思》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李白《静友思》的五种译文,尝试探讨汉诗英译的真谛。汉诗英译不应是亦步亦趋地复制和模仿原诗,而是在充分理解原诗内容的基础上,将原诗的韵致、意象和情愫跃然纸上,以求译诗像诗。  相似文献   

3.
庄苏 《科技资讯》2006,(6):129-130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王之涣《登鹳雀楼》三种译作在节奏、结构、音韵。语言、意象、意境上进行比较,从中探讨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形神兼似,由此说明文学作品中诗歌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诗歌由于其物我交融的传统和尚简的审美取向,常常省略人称代词,但英语诗歌则因追求真实的美和凸显个体而一般突出人称代词.基于英汉诗歌人称的隐显模式,汉诗英译中不同的人称确定会产生不同的情景联想和不同的抒情效果.因此,译者应根据原诗意境及人称的隐显模式来确定汉诗英译的适当人称.  相似文献   

5.
刘莹 《科技信息》2011,(24):I0158-I0159
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汉诗英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汉诗的英译可以达到传神达意的效果以及音美、形美、韵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诗是神形兼备的文体。古典汉诗英译应尽量兼顾音美、形美和意美。从音韵的再现看,汉英诗词尽管韵式不尽相同,但都讲究押韵,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可以根据英诗韵式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形美的再现看,汉诗英译应尽可能采用诗体形式,兼顾诗行和每行的音节数,传译出原诗的形式羡;从意美的再现看,应深刻理解汉诗的意象和表现形式,忠实再现原诗的物境、情境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李明  董瑞虎 《科技信息》2010,(8):I0174-I0174,I0176
由于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语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诗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即译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然后提出要解决不可译性,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8.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古典汉诗英译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正在探索阶段。古典汉诗与英诗既有共性,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古典汉诗既有可译性,又有某些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合作原则是交际中需要遵守的原则.翻译也是一种交际,是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通过译者的交际,因而合作原则在翻译中同样适用.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入手,探讨在汉诗英译中质量准则的遵守及违背,并得出了在汉诗英译中译者遵守质量准则以求忠实于原文,违背质量准则以求忠实于译文读者,即遵守和违背质量准则皆是为了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成功交际的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传统政治用语英译研究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对译文如何才是"忠实"的描述,缺少译者如何在译入语众多备选项中进行筛选的论述。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提出政治用语英译应以"翻译的两个世界"和"和谐翻译"为指导原则。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报告的英译为实例,论证了认知翻译观的科学指导性,进而探讨了实现认知翻译观原则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09,(30):139-13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及其英译本的比读和赏析,从格律的角度讨论了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汉诗英译对原诗的再现。一部好的译作不仅应做到意义上的忠实,还应该尽可能地保存或再现原作中的语言美、音韵美等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卜宪锋 《科技咨询导报》2009,(10):238-238,240
本文从“音、形、意”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诗英译这个题目,文中提出了译诗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建议,着重讨论了文化对汉诗英译的影响,认为文化的独特性不应忽视,最后,文章就译者应具备的能力和应有的意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公示语英译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在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现今国内公示语英译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公示语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阈和理论框架,其多维转换方法为公示语英译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实践参照。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3原则为主要指导,结合实例分析探讨公示语英译中一些不足及改进方法,将促进公示语英译质量提高、语言文化环境改善及对外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标语的特点,探讨了在我国中文标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中文标语英译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4种英译文作语篇功能分析.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语言学分析帮助我们揭示一些诗学分析方法容易忽略的汉诗英译问题;二是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