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抗灾能力评估方法,常出现评估错误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属性分析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抗灾能力评估方法。综合分析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将评估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采用多属性分析法,对微观指标洞察与改进,为使上述获得的指标便于量化,采用多属性分析法分配评估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本体模型,将评估指标和指标权重代入该评估模型中,构建基于多属性分析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抗灾能力评估模型,以此完成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抗灾能力综合评估。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基于多属性分析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抗灾能力评估方法比传统评估方法错误评估数量少,能够满足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抗灾能力评估需求。  相似文献   

2.
王磊 《科技与经济》2017,30(3):35-39
构建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指标权重设计,采用标准化处理、同化处理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指数化处理,最后根据不同城市指标综合得分情况评价该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竞争潜力。  相似文献   

3.
张勇 《科技资讯》2014,12(17):192-192
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理念符合人们理想的生活需求与城市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城市规划有所不同,现代田园城市的更加注重城市的综合生态特性,其道路景观设计追求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传统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交通噪声超标、道路植被覆盖率及绿地侵占程度等典型问题都将纳入设计指标。本文从生态技术、绿化设计、投资经营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田园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指标和改进办法,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达到自然、社会、经济三类子系统协调复合的唯一途径,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并开始成为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新潮流和新目标,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生态文明城市量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流域某城市的实践为例,在分析生态城市与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学理论,认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文明市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低、中、高三个层次和阶段,生态文明城市指标应具备先行成果的承续性和创新领域的先进性,以此提出太湖流域生态文明城市量化指标的设计原则、基本框架和建议指标。  相似文献   

5.
于宁  卢海军  于嘉 《科技资讯》2023,(2):118-121
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评估体系由于评估指标选择不佳,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开展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评估体系构建方法设计。通过建立安全与灾害评估指标、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风险值计算与评估结果量化,完成评估体系的构建。选择某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例应用分析,通过实践证明了此次研究设计的评估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评估结果,与专家评分软件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次设计成果在应用中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城市设计的理论、意义以及与城市规划作用的不同侧重点,以南京为例子浅析构建城市空间特色的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表明了城市设计需要通过指标控制的手段来构建城市景观特色并且通过这些景观特色的构建培育城市特征、增强城市竞争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姝  刘艺洁聂虹 《科技资讯》2014,(10):221+223-221,223
城市环境是展现城市风貌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景观,色彩在城市环境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色彩设计在城市环境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型研究.在城市环境的设计领域中,色彩的使用对于整体环境效果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亦将此作为一项特色城市的指导性控制指标.本文指出现今的城市环境中色彩对于人类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意义,期待能得到广泛共识的城市环境意象.  相似文献   

8.
从编制技术层面对城市设计没有纳入新的分层控规编制体系和控规指标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构建了城市设计影响下土地使用强度的评价技术体系,运用定量评价融合定性判断的评价技术方法加强对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分别从管理单元、地块层次验证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赖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则是城市区域价值空间可持续提升的动力,所以城市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参考已研究得出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的构建原则,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湖南省郴州市城市创新能力,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该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国贞 《科技资讯》2009,(4):242-243
在城市新区的城市设计中引入前置条件分析,能使规划的定位更加准确,使规划的各项内容获得依据,从而使规划更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盐都新区物流区城市设计通过对规划区所处城市的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进行分析,确定地块的性质定位、交通衔接、景观控制和开发指标内容,以体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及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实际,总结出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二级指标6类,即城市人口与地域指标、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生活方式指标、城市发展潜力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三级指标21类.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Q聚类分析,对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做出对比,将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对4类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BP神经网络为模型,借助Matlab语言对某资源型城市的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基础上,设计程序来对网络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预测未来的指标数据,并利用预测数据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玉 《科技资讯》2007,(6):245-246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形式。但人们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城市的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试图通过人口城市化指数、城市规模增长率、城市产业结构比例等指标的确定,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境要素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城镇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立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资源配置优先权,提出了在不同维度下,大气污染物迁移、水环境承载力、声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等环境要素在城市群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块之间和单体区块中的环境规划重点与指标,为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首先针对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示范工程的结构技术综合评价目标要求,进行技术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示范工程技术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和标度设计指标;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评价函数和模糊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州珠江新城城市地下空间空心钢管混凝土楼盖技术定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聚焦高密度城市街区的密度量化研究,选择上海主城区的30个高密度城市街区样本,对形态、密度及其相关参数进行研究,获得空间指标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形态类型,可为规划与城市设计实践提供形态学量化研究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刘剑  刘祥 《河南科学》2019,37(4):594-602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居住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城市高架桥对周边既有建筑的室外风环境具有明显影响.以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无风区面积比例、影响室外活动区域舒适度的风速放大系数为指标,街谷高宽比、高架桥高度、跨线高差为变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高架桥跨线节点及街道沿线的风环境变化规律,为以环境控制为目标的高架桥建设提供了前期规划及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借鉴系统科学、熵理论,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信息化战略系统序参量分量有序度、序参量质量、子系统有序度和战略匹配度等概念,建立了战略匹配度相关计量模型.并以上海为例,设计了相关序参量指标,运用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战略子系统相对有序,而城市信息化战略子系统演化波动较大,城市信息化战略与城市发展战略系统匹配度不高,处于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量平衡模型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城市给排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量平衡为设计和运行集成水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在城市水量平衡模型分析过程中,首先分层次建立了城市水系统模型,通过室内、室外、管网子系统的叠加形成城市综合水系统模型;其次从环境、经济和社务服务方面,提出了衡量城市水量的评价指标;第三,开发层次模型水量分析程序,并以SH城市水系统的原始数据为例,初步分析了SH市城市水系统中的水量问题.结果证明城市水量平衡模型的开发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工程规模迅速发展,对于桥梁的建设在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上应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今后在基础工程建设的设计,建设,以及监管的指标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