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能源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了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以总体能源消耗、化石燃料消耗、石油消耗、净能源产出和能源综合利用率为评价指标,对木薯燃料乙醇进行了生命周期能源效率评价.结果表明:与汽油相比,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整体能源消耗增加22%,化石燃料消耗降低54%,石油消耗降低96%,净能源产出偏低45%,能源综合利用率偏低8%.木薯燃料乙醇是潜力巨大的绿色燃料.  相似文献   

2.
胡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8,(11):114-114
本文分析了燃料乙醇发展经济,能源,环境,社会效益,肯定了其能源战略地位,提出几条实现我国生物燃料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必然会出现的石油资源短缺——后石油时代,分析了含碳能源的利用现状,提出应该认真研究和选择含碳能源的最佳利用途径,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过渡依赖,并从分析含碳能源的元素组成出发,提出了应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生产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压缩工业与民用燃料用油;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汽车和GTL;充分利用生物质能,生产车用燃料、生物基材料和有机化学品。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09,(2):119-119
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生物电能和生物燃料两大类。生物电能指的是利用各种植物秸秆进行发电,而生物燃料则是以玉米等作物和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造的乙醇等燃料。生物能源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5.
由于“巴黎协定”和中国碳中和的气候保护目标及对能源独立的追求,需要加速对节能减排和二氧化碳中和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目前,在汽车动力系统的节能减排与碳中和方面,主要有3种发展概念:电池驱动;燃料电池驱动;基于二氧化碳中和的内燃机可持续合成燃料驱动。根据能源使用的生命周期,将效率因素简化归纳为决策因素,在时间上无法反映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与必要的能源供应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区域可用性有限,因此须以成本效益优势的方式来解决化石能源大规模替代的技术与基础建设问题。除了直接使用可再生电力外,绿色氢气和衍生的合成燃料可以大大加快化石能源的替代。短期内,合成燃料可以实施到全球的现有车辆上(约12亿辆),并持续增加混合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混合比例,直到化石能源完全被绿色的氢气、合成燃料或电力所取代。介绍了氢气动力系统(H2内燃机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与合成燃料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志华 《创新科技》2005,(12):54-55
尽管汽油和柴油现在仍然是驱动汽车的主要能源,但是,人们开发新的能源形式的努力一直在继续。汽车的“食谱”也从汽油和柴油的二元世界过渡到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力、生物柴油、甲醇、乙醇、丙烷、天然气等各种新燃料的五彩世界。在采用这些替代能源的汽车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带给我们的想象最为美妙。不过,电动汽车、生物柴油汽车、甲醇汽车和天然气汽车更是“笨鸟先飞”。全世界的天然气汽车现在已经有了200万辆。  相似文献   

7.
城乡能源供给系统指为建筑和工业生产提供电力、热力和燃料供应的供给系统,包括输配系统、中间转换环节、终端用能和调控。讨论了在零碳情境下新型电力系统和热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调控手段,以及实现零碳能源后燃料系统的走向。在给出未来零碳能源供给系统目标的基础上,按照3个时间节点讨论了各个时期为实现这一零碳目标索要完成的任务,并提出了实现零碳能源供给系统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8.
龙涛 《广东科技》2008,21(4):1-3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上(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核能、水能次之,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可更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仅如此,几十年来,人类仍不断地志立于发展关于能源转换和能源分布的新技术,特别是燃料电池、生物能等(Sarlos et al.,2003)。能源的这种多样化与各种各样的专业条件、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地区或区域的特点紧密相连,使得能源规划日益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煤、石油等石化燃料的日益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急需找到传统石化燃料的替代品。太阳能作为一种巨大、清洁、普遍的可再生能源,将有望在能源方面成为21世纪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欧盟预计2005年度生物燃料将替代1.4%化石燃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科技》2005,32(3):51-51
欧盟官员称,虽无法实现征2005年底由生物燃料替代2%交通运输燃料的目标,但仍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欧盟25国一直在促进生物燃料的使用,特别是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目的是用这种绿色能源替代基于石油的化石燃料。欧盟委员会能源和运输部的Paul Hodson说:“我们估计到2005年底生物燃料将替代1.4%~11.5%的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燃料电池在住宅中的应用在日本受到了关注.另外,太阳能电池系统也早已被导入住宅的能源利用中.然而,住宅用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初始投资成为这类住宅能源系统普及应用的一个主要的障碍.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新的产品会随着技术的提高、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成本,这两种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必将降低、但是很少有研究涉及到考虑初始投资递减的这类系统的经济性评价.文中通过应用学习曲线的方法,预测了2005—2030年间以5年为间隔的日本住宅用燃料电池和太阳能发电的初始投资递减,并且试算了日本典型住宅的通用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年间能源费用,由此评价了住宅用燃料电池和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代燃料的应用对缓解石油资源的短缺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国内外开发的代燃料的类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机动车代燃料的推广应当走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之路。  相似文献   

13.
煤浆燃料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综述煤浆燃料的发展和技术特征,介绍了水煤浆、油煤浆、甲醇煤浆等处于能源改型中的代油煤基料浆,介绍了煤质、添加剂,煤粉粒度分布对形成稳定煤浆燃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地域能源消费及SO2、NOx、CO2排放量估计与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估算了巨大都市、大都市、中小城市及农村(其他地区)的能源消费情况,建立了各地区人及GDP预测模型,根据各地区人口和GDP增长率及由CGEn模型预测的2种计算方案下的各部门燃料类别的能源消费量,对4个地域2030年前的能源消费量进行了估计,同时,在考虑燃料性质及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动向的条件下,估算了现况及到2030年的SO2、NOx和CO2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未来的30a中国将大大加快都市化特别是中小都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各地区能源消费量及SO2、NOx和CO2的排放量构成来看,都市主要集中于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消费密集型企业,农作物秸秆及薪柴是中国农村的主要能源和废气排放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汽车发动机代用燃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生物能源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汽车发动机代用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应用特性和环保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汽车代用燃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车用生物能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会丽  马鹏  张百良  徐桂转 《甘肃科技》2006,22(1):117-118,126
提出了常见的三种生物能源:燃料酒精、生物制氢和生物柴油作为车用燃料所具有的优势、生产技术、应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合理发展生物能源作为车用替代燃料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绿色能源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绿色能源的现状,如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自然冷能、水能等,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绿色能源的优劣及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纳米流体燃料作为一种潜在的可替代燃料,不仅可以提高传统燃料的能量密度,而且有望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因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归纳了纳米流体燃料燃烧研究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进一步解析了添加纳米颗粒对单液滴、多液滴纳米流体燃烧特性的影响,继而总结了连续的纳米流体燃料燃烧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燃烧参数光学诊断方法,综述了纳米流体燃料在发动机中的应用,以及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把化石燃料资源、环境流动能源、能源炼制工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经济设施)耦合在一起,建立了世界工业社会的能源经济动态模型,当模型受到质量更高的新能源开始渗透到能源市场的影响时。就产生了一次能源替代趋势,从而再现和模拟了世界一次能源替代的历史和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木煤颗粒燃料是新型绿色能源,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利用所有可燃烧的生物质废料,例如林区三剩物,木材加工中产生的锯屑、砂光粉、树皮,秸秆、牛粪、生活垃圾等制成高能量高密度的固体燃料,用于替代传统的煤炭,由于没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完全清洁环保,产品横跨能源和环保两大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