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本文以兰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现状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兰州市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综合性程度低、集疏运与城市发展互适性不强、规划研究不足等问题,从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性建设、优先考虑交通枢纽的改造提升、加快综合交通枢纽的层级性体系建设、重视综合交通枢纽的前瞻性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建设西藏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能够在实现有效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同时,集中资源,提高效率,为旅客及货主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是解决西藏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建设西藏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具有政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诸多有利条件。建设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重点要放在保障安全、建设铁路网和交通运输方式、运输企业之间的统一协调组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是反映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条件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了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情况和道路使用者所得到的服务质量.以《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为依据,利用交通路网密度、交通设施影响度和区位交通优势度3个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金义都市区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了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道路系统等级、加快内河水运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做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建设金义中央大道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评价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客运供给能力与枢纽换乘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根据分形理论,提出了半径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枢纽关联维数;采用这3种分形维数,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客运供给能力分布以及枢纽的换乘需求分布进行了量化,进而提出了一致性指数与分形综合指数,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换乘供需平衡问题进行了评价;最后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半径维数代表了枢纽换乘供需从城市中心向周边的分布变化趋势,网格维数代表了枢纽换乘供需在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枢纽关联维数代表了轨道线网各枢纽之间的通达性;分形一致性指数与分形综合指数则分别从单一方面与整体上评价了供给能力与换乘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枢纽的规划与后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叶兵成 《科技信息》2011,(2):336-338
本文阐释了合福铁路修建的意义,分析了高铁线位对城市的影响,重点论述了武夷山东站选址以及设站的情况,通过对国内外的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以及规划案例的分析,对武夷山新区综合交通枢纽选址规划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新一轮的高铁建设背景下,综合交通枢纽选址规划与站区综合交通规划的要素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远洋 《天津科技》2007,34(1):15-16
我国“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思路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应用创新为动力,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加强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成为“十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类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如何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已经成为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施工建设无法绕开的课题。只有在高精度测量控制网和施工测量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实现不同类别工程的高精度对接。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形成一批功能强大、类型多样的“一带一路”交通节点城市,按主要运输方式和服务类型,分为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骨干交通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内陆节点城市国际联通功能显著增强,依托城市群的组合型交通枢纽体系成为重要形态。未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发展应创新思路,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促进节点城市与所在区域交通深度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点是强化国际交通枢纽功能,优化综合交通集疏运系统,依托区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参与全球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撑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全球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建设时期,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及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大都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运营方面的轨道交通方式、客流出行换乘方便、整合既有各种资源、交通带动城市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轨道交通规划、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化原则,以及利用国有铁路资源实现轨道交通换乘与衔接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托国家及区域性交通构架,完善地区性通道,强化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互为补充、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地区性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度是影响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水运时期城市一般呈现单侧带状和散点状布局,陆路时期则主要呈现星状或块状布局,综合交通时期将呈现都市连绵带的布局形式.丹阳市要实现交通与用地、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纳了部分市内交通换乘评价的研究成果,根据使用者成本的原理,分别评价铁路客运站为旅客换乘提供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并对两大指标进行统一量化,从而对铁路客运站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该研究结果也可适用于其他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评价。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在规划、设计中存在量化评价难等问题,通过模型量化计算及现状调查数据修正,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距离划分为理想的、较为理想的、可接受的、可容忍的、不可容忍的5个等级及其相应的量化标准值,得到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量化评价方法和初步评价标准.案例分析结果初步证明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量化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量化评价等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支撑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先行示范超大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新模式,是深圳落实交通强国部署的战略选择。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分析了深圳在强国战略下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深圳以科技应用与治理模式创新为核心动力的超大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形成面向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建设的4大战略方向。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创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范例、树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和建设面向未来交通科技创新高地4大核心方向,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先行突破的核心任务,探索了率先建成高效支撑城市战略定位、交通运输与服务集约高效、科技创新应用广泛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  相似文献   

14.
虹桥交通枢纽集多种交通方式及换乘广场于一身,各交通方式应用系统所用技术标准、接口方式和数据格式不统一。根据虹桥交通枢纽信息化管理需求,本文给出基于SOA的公用信息集成系统平台体系框架,并且通过建立多种多源数据融合模型动态路由对多源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各交通方式的信息整合。  相似文献   

15.
《华东科技》2012,(3):49-49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占地地26.26Km2,总建筑面积150万Km2,建成18 km高架道路、33条地面道路,汇集高铁、城轨、滋浮、公交、长途、出租、社会车辆等7种交通方式。是综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大城市进行交通一体化枢纽建设的必要性,建立了反映客运交通枢纽一体化特性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神经网络进行城市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的新方法.最后采用广州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为例,通过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客运一体化枢纽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7.
李杨 《上海信息化》2009,(11):36-39
2009年10月12日,世博重点配套项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仙霞西路下穿机场隧道南线宣布实现贯通,成为申城首条穿越机场的地下隧道。建成启用后,该隧道将放为贯通虹桥枢纽东西向交通走廊和有效沟通枢纽内各主要交通设施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双层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构建区域不同运输方式间随机配流模型,建立了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运用系统工程的建模思想,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与交通网络之间的动态关系出发,考虑一定建设投资费用及环境承载力和能源消耗等约束条件;既保证用户的广义费用最低,同时使整个运输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并以京津冀区域城际客运铁路网规划调查数据为基础,同时辅以一定量的交通调查,进行数据校核及模型参数的标定,验证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及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说明该模型对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具有较好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勾画了美好蓝图,一大批交通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监管难度大、廉洁风险程度高.通过对项目建设策划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准备、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廉洁风险及原因分析,便于更好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和重点监控,有效防止行业腐败行为,实现交通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改建铁路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设计情况,分析了我国软土地区以铁路客站与换乘地铁为主体,综合公交车站、中/短途客运站等其他换乘交通的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工程,特别是对其实施筹划、基坑开挖中的临时铁路便桥设计、一体化建设的结构统筹以及纵向沉降耦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