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注入压力高、实注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针对这一问题,从解堵剂配方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对酸化解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注聚井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聚合物累积注入量的增加,由注聚井堵塞造成的注聚压力升高、吸水剖面不均匀、欠注等一系列矛盾对聚驱效果影响及为严重。以注聚井真35-6井为例,通过对真35-6井注聚返吐物成分进行分析及储层堵塞位置的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JD-2000对真35-6井注聚堵塞的改善效果。通过室内研究JD-2000对凝胶的降解效率及降解凝胶堵塞岩心实验评价,为现场解堵施工提供依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JD-2000对真35-6井进行解堵后,注入井的最高日注入量由3 m~3/d提高到21 m~3/d,日注入量范围均保持在10~20 m~3/d之间,较解堵前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确定的注聚井解堵剂主要由5%的裂解剂、3.50mol亚硝酸钠和3.30mol氯化铵水溶液作自生气体增能扩散剂,对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经过聚合物堵塞,解堵剂对渗透率恢复程度大于80%。解堵后注聚井注入压力下降1.7MPa,注入量增加52m3。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辛油田注水井解堵措施应用选择针对性差的问题,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建立了注水井解堵措施应用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研发了计算软件.它考虑了与解堵措施效果相关的各个主要因素及其与效果指标间的数学关系,利用现场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构造一级评判矩阵,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判的权数集.经东辛油田2002~2005年注水井应用解堵措施的206井次的验证,符合率为86.41%.对20口注水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与评判的处理措施效果与实际应用处理后的效果等级符合率达到90%.因此,本研究有利于提高不同类型处理措施的应用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处理效果差的措施应用所造成的作业工作量和施工费用,提高了注水井解堵措施工作质量和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埕北油田和绥中36-1油田的储层特点及钻完井方式和原油特性,对两油田油井的堵塞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油井解堵施工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针对有机垢的解堵剂YS-01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化学解堵剂YS-01可以很好地解除埕北油田和绥中36-1油田油井近井地带的有机垢堵塞,增产效果十分明显;9口解堵井平均有效期已超过200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成果对与埕北油田和绥中36-1油田相类似油田的油井管理、堵塞原因分析、施工工艺技术研究、解堵剂研制、解堵选井及化学解堵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二氧化氯复合解堵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该技术是在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产生多余裂缝的同时,用二氧化氯解堵剂进一步解除因压裂液、碳酸钙和硫化亚铁等酸溶性垢、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产物等对地层的堵塞,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增强油气层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这项油层改造技术对提高油气井的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油田油层非均质性、低渗透、近井地带污染严重的问题 ,应用高强震动酸化工艺技术 ,克服了常规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的弊端 .该工艺技术的核心就是将物理解堵和化学酸化法有机结合起来处理油层 .高强震动酸化工艺技术在河南油田应用 36井次 ,措施有效率 (注水井 2 9井次 ,油井 7井次 )达 90 .62 %以上 ,工艺成功率 1 0 0 % ,累计增注水量 44万 m3 ,平均有效期 8个月以上 .现场试验证明 ,该技术对改造油水井地层堵塞效果好 ,见效快 ,特别适合于物性极差的油砂体上倾尖灭的油层的解堵和改造  相似文献   

8.
Apollo环保酶对油井解堵作用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解堵室内实验研究表明,Apollo环保酶注入地层后,可以将近井地带结晶、堆积在岩石颗粒上的蜡及沥青质剥落下来,疏通渗流孔道,诱导、激活、聚并成油流带、降低原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流动阻力,驱替出Apollo环保酶所波及区域的油,同时改善稳定产油区的岩石性能,使岩石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水湿,保护了油层,增加了水的注入能力,通过解堵和诱导驱替双重作用激活油井产能,达到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和生产井解堵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注聚合物井堵塞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文对注聚合物井的堵塞原因、堵塞物的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今后采取有效的解堵措施进行注聚井的解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南油田油层均质性、低渗透、近井地带污染严重的问题,应用高强震动酸化工艺技术,克服了常规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的弊端。该工艺技术的核心就是将物理解堵和化学酸化法有机结合起来处理油层。高强震动酸化工艺技术在河南油田应用36井次,措施有效率(注水井29井次,油井7井次)达90.62%以上,工艺成功率100%,累计增注水量44万m^3,平均有效期8个月以上。现场试验证明,该技术对改造油水井地层堵塞效果好,见效快,特别适合于物性极差的油砂体上倾尖灭的油层的解堵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对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二氧化氯复合解堵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该技术是在多脉冲高能气体压裂产生多条裂缝的同时 ,用二氧化氯解堵剂进一步解除因压裂液、碳酸钙和硫化亚铁等酸溶性垢、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产物等对地层的堵塞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增强油气层导流能力 .现场试验表明这项油层改造技术对提高油气井的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李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7):1547-1549,1553
随着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体积的增加,注入压力高、高渗透厚油层大段不吸水等问题日益突显。为缓解注采关系矛盾,现场采取表活剂解堵增注措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以现场取样化验分析、措施效果统计分析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三元复合驱油层堵塞机理及规律,搞清了适用于三元复合驱的表活剂解堵增注技术机理,优化了药剂用量计算方法及适用于三元复合驱的表活剂解堵增注工艺方式。该项研究为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实施表活剂解堵增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表剂驱阶段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二类油层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某二类油层2009年2月改注聚表剂驱,通过研究区块改注聚表剂驱后,注入井注入参数及采出井生产参数的变化,得出注入、采出能力、油层动用状况及采出井含水变化的特征。通过分析采出井油层发育状况及井组注采关系看出:二次见效及改后见效井,聚合物阶段,井组聚合物用量较少,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较高。针对这部分采出井,加大注入井措施力度的同时,提高注入井配注及注入浓度,加强聚表剂注入;针对采出井采液指数下降、供液不足及沉没度低的井增多的情况,及时调整机采参数,对采出井薄差油层压裂改造,提高注聚效果。截止到2009年9月,区块阶段提高采收率4.9%,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13.1%。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二类油层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断东东块二类油层2009年2月改注聚表剂驱,通过研究区块改注聚表剂驱后,注入井注入参数及采出井生产参数的变化,得出:注入、采出能力、油层动用状况及采出井含水变化的特征。通过分析采出井油层发育状况及井组注采关系看出:二次见效及改后见效井,聚合物阶段,井组聚合物用量较少,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较高;针对这部分采出井,加大注入井措施力度的同时,提高注入井配注及注入浓度,加强聚表剂注入;针对采出井采液指数下降、供液不足及沉没度低的井增多的情况,及时调整机采参数,对采出井薄差油层压裂改造,提高注聚效果。截止到2009年9月,区块阶段提高采收率4.9个百分点,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1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二氧化氯解堵技术对南泥湾区域油井进行综合解堵试验及应用,对油层受到的液体污染和杂质伤害,进行综合解堵治理,以期达到增加单井产量目的。经过综合效果分析,验证该项目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压裂措施情况、压裂措施效果及压裂措施应用的意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利用测试跟踪、动态分析、现场跟踪等手段,通过分析2009年高台子油井的压裂效果情况,发现油井的压裂效果的好坏与施工过程的质量以及连通水井的注入状况有关。压裂后对地层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压后的注水压力有很大幅度下降,静压有所上升,流压有所上升,生产压差、总压差减少。同时还总结出要获取一口井好的压裂效果,必须做好压裂井压前的准备、压裂施工工程中的质量监督和压裂后的强化管理。压前,要对压裂井周围所连通的井进一步完善注、采系统,做好对应连通压裂层段的提压、增注工作,恢复和提高油层压力。压裂后造成的地层高压现象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缓解,对于油井关井的其连通的水井也要相应的控注,以上措施对防止套变的发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渗地层堵塞特征及解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陇东低渗透油田地层堵塞的特征,提出不同的解堵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现场效果.生产时间较短的油井堵塞物以有机物为主,蜡质、胶质、沥青的含量占70%~90%,而生产时间较长的油井堵塞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存,其中酸不溶物占23.8%,垢物的主要成分有CaCO3,CaSO4,BaSO4和SiO2,堵塞主要集中在近井带3~5m内;而水井以铁盐、亚铁盐和细菌以及由水敏、速敏造成的堵塞为主,并且堵塞半径达到5m以上.针对不同井况的堵塞特征,采用不同解堵配方体系、物理化学的复合解堵方式及压裂解堵工艺,并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外围油田覆膜砂控水压裂技术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葡萄花储层开发中后期中高含水井,常规措施压裂后经常出现大幅度增液,而增油幅度较小甚至不增油,即便压裂后达到了预期增油效果,其含水上升速度也较快,有效期难于控制。结合大庆油田外围地层裂缝走向、渗透率、油层发育等情况以及井层压前产液、含水等状况,开展了现场试验,通过压裂工艺将覆膜砂携至裂缝中,生产时形成一条高含油饱和带,实现覆膜砂对油水流动能力的选择,达到具有堵水不堵油特性。通过近几年效果跟踪统计,分析其增油降水的效果及适应性,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油井压裂后油层动用程度,降低油井采出液的含水率,拓宽压裂选井选层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乙烯醇、骨胶和苯甲酸为固相材料,采用具有表面活性的单体和丙烯酰胺、丙烯酸钠进行共聚得到的活性聚合物对粉状固体表面进行包覆,通过有机硅改性处理得到一种水溶性暂堵剂WRP,测试了暂堵剂的悬浮性、水溶性以及抗温性能,通过驱替实验测试了暂堵和解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暂堵剂水溶率大于95%,可耐260℃高温,悬浮分散性能好,在岩心中注入8倍孔隙体积的0.4%暂堵剂后,暂堵率与水驱解堵率均大于95%,突破压力高达6.2 MPa。并将其应用于赵凹油田的安2117井进行了现场实验,加入暂堵剂后压力上升6.3 MPa,达到暂堵效果和解堵效果,实现了裂缝的暂堵转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研究超临界CO_2解除地层石蜡堵塞的可行性,并分析超临界CO_2解堵石蜡的作用机制及驱替参数对解堵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态CO_2对石蜡具有溶胀和冲刷双重作用,其解堵效果远好于气态和液态CO_2;随着驱替时间延长,解堵效果逐渐变好,超过一定时间后,岩心渗透率不再增加;解堵效果随着温度和驱替速度的增大而变好;随着压力的升高,解堵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存在一个最佳解堵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