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科技》2007,(4):60-60
<正>技术原理厌氧和好氧联合技术是处理有机废水的首选技术,本项技术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UASB、EGSB、HAF、HUSB)与复合好氧反应器(CASB、HAS)进行串联组合,辅助以厌氧和好氧衔接过渡生物反应器,实现了该项技术高效、低耗、污染降解彻底和完善的除磷脱氮功能,充分展现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分离技术与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基本运行方式,膜生物反应器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概况以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未来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文革 《科技资讯》2011,(19):172-172
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废水处理方法不断涌现。把膜分离技术与污水的生物处理法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它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文章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及基本结构,膜生物反应器在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合式生物处理技术将生物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工艺和固定生长的生物膜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了悬浮生长法效率高和固定生长法适宜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提高了生物量,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反应器的容积利用效率,使其在高效率和高稳定性条件下运行.采用复合式水解酸化反应器和复合式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反应器可以显著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经过8h水解酸化后接8h复合式好氧生物处理后,系统出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通过膜强化生化反应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原理、研究现状,指出MBR工艺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率低的优点,分析了影响MBR处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对MBR的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6.
沈越  张健 《科技信息》2012,(4):404-405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它把膜分离过程与生物降解结合起来,以膜分离装置取代普通生物反应器中的二沉池,从而取得高效的固液分离效果。但膜污染限制了该工艺的广泛应用。本文就膜污染的原因和目前对膜污染的一些应对方法进行讨论。介绍膜污染的定义、形态分类、形成机理、主要成因等,从改善膜的性质、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特征和优化膜分离操作条件等几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延缓膜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新型高效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本类型、工艺特点、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MBR的未来研究方向及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UASB-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抗生素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UASB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3 h、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7.5 h时,处理效果最好,出水COD去除率达88.13%.膜对COD的去除有强化作用,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也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另外膜通量下降较严重,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可基本恢复膜的通量.  相似文献   

9.
环境生物技术与水污染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指出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目前在提高传统的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效能,开发毒害性化合物在生物处理技术,污染场地的生物补救和修复技术,研制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用于环境治理的向生物制剂等方面,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潜力,将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叙述了UF膜、MF膜、RO膜及PV膜等的性质及其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其中平膜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凝胶膜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发酵工业、污水处理等部门获得了部分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生物反应器处理番茄酱加工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好氧-厌氧耦合反应器处理番茄酱加工有机废水,主要研究了反应器在驯化期与运行期的性能,并初步考察了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采用间歇式进水和连续曝气的方式,反应器在22天内达到较好的驯化效果;在运行期对CODCr、BOD5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08%、95.81%和83.60%,pH值平均达到7.70,新型生物反应器具有很好的CODCr、BOD5去除性能和TP去除效果,适合于番茄酱加工有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污水处理中 NH3-N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 ,这些方法包括好氧法、厌氧法及好氧厌氧法 ;特别介绍了污水中以处理氨氮为主的新工艺 :AO工艺 ,A NAMMOX工艺 ,BAF、SH ARON工艺 ,PSB法等 ,并对氨氮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反应器、准好氧填埋和传统厌氧填埋等工况下垃圾固相(挥发性固体质量百分比VS、生物可降解度BDM、纤维素质量百分比、纤维素与木质素质量比C/L)、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cr质量浓度、生物需氧量BOD5质量浓度、BOD5与CODcr质量浓度比B/C、总氮质量浓度TN、氨氮质量浓度NH3-N)和填埋气(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好氧或厌氧)能提高垃圾降解速率、加速垃圾稳定化。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对垃圾固相VS、BDM、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7.5%、71.4%和93%,稳定化时间较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缩短60%以上;渗滤液回灌加速降解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好氧生物反应器(189d)和厌氧生物反应器(596d)中CODcr和BOD5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6%和99%,而且好氧生物反应器中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99%;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利于甲烷气体集中产生和提高甲烷产率,好氧生物反应器和准好氧填埋能大大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4.
高速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高速厌氧反应器的出现 ,使得城市污水的厌氧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 UASB反应器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 ,并对其它高速厌氧反应器 ,如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等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镇及小区污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十几年来国内外小型污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 ,着重讨论了强化一级处理、污水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生物—化学结合处理等特点 ,指出市场化发展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小型污水处理发展的有效选择 .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污水处理中NH3-N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这些方法包括好氧法、厌氧法及好氧厌氧法;特别介绍了污水中以处理氨氮为主的新工艺:AO工艺,ANAMMOX工艺,BAF、SHARON工艺,PSB法等,并对氨氮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周华 《科技资讯》2009,(17):3-3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沟技术是一项高效低耗、适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的实用污水处理技术,在出水水质、运行可靠性和每年的总费用等方面都较其它的生物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即介绍了当今应用的几种最新的氧化沟(OxidationDitch)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的自养生物脱氮工艺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自养生物脱氮机理,为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针对目前日益严格的污水处理标准及技术要求,新型的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已成为国际上生物脱氮领域研究的热点,它的开发为低碳氮比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人们开发了CANON自养生物脱氮工艺,通过结合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的处理特点,进一步推动高效、低耗能脱氮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从工艺原理、特点、控制途径等方面,对CANON自养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以及介绍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及其工艺特点,重点阐明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各种类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