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笔者任中学政治教师满四年,深感语言的幽默在教学中的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巴班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教学过程即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他把“教师和学生消费时间的合理性”做为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标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引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从而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兴奋,学而忘倦,从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相似文献   

5.
教学幽默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幽默的作用幽默 ,是一种有趣的行为特征与表达方式。它所获得的直接效果是发笑。台湾的《国语词典》说 :幽默是“指一种含蓄而充满机智的辞令 ,可使听者发出会心的一笑”。实践证明 ,教学活动更需要借助幽默的力量 ,让学生在教师谈笑风生、充满情趣的教学中获得知识 ,增进智力 ,发展能力 ,陶冶情操。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不失时机地运用各种喜剧手段 ,努力把课讲得风趣幽默 ,妙趣横生 ,其目的也是想通过笑来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根本宗旨。(一 )以…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生 《科技信息》2009,(10):260-260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大教育家徐特立也指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代成为共产主义品德的人。”显然,他们都强调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训的同时,要重视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进步教育观。要实现“教学相长”,就要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而教学则是在特定时间内由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知识传承的动态过程。愚以为,作为教者,应充满热情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发现的行为》一书中指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按照布鲁纳的教育思想设计的“发现法”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放手让他们独立学习,后导他们自行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使他们能适应今后的发现研究与创新。要培养发现能力,是震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启迪学生智慧的重要工具。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对语言艺术的意义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国外一些教育家的研究证明:当教师的知识超过某一关键水平时,“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表达清晰度有着正相关。”由此可见,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直接影响着讲课的效果和质量。本文试图从表叙艺术、内涵素质、文采性三个方面,阐述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以博得行家的指教。一、教学语言的表叙艺术教学语言的表叙艺术,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学语…  相似文献   

12.
凌萍 《奇闻怪事》2007,(5):26-28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喜欢写作的学生并不多。每次作文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文章内容空洞苍白、干瘪无味。谈作色变、讨厌写作。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语文写作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教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为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总不失时机地探索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向45分钟要效率的同时,要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我,培养其语言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更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使英语的教学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灵活自如地运用知识去交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精神,一本优秀的教材若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然而,笔者在一次教研会上感觉到,有部分教师对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产生了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7.
谈到课堂教学,总要涉及到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等,而所有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是否把课上“活”了。一位教育家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凡是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一“活”字,课堂气氛就不会沉闷凝重,枯燥乏味,而代之以热烈活跃、主动有趣。那么,怎样来求数学课的“活”呢?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古以来,教育家们无不注重“问题设计”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结;问题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问题设计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前提;研究课堂有效问题设计是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问题设计的起点、过程策略、问题呈现形式的角度浅析初中化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家弗兰克林在论述外语教学时这样写道:“Tell me and I’ll forget,Teach me and 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学会)。传统语言教学属于“Tell me”和“Teach me”输入式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主要集中于输入阶段,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成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让学生“Involve”,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叶圣陶一再强调:“‘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提出“黄金”,而是通过“黄金”教他们“点金术”。可见,教学过程的实质,不仅在于学生学会知识,而更是在于学生会学知识,会用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