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采用模板组装途径合成MCM-41和HMS两类中孔材料,探讨了在含模板剂和烧去模板剂的这两类载体上键合两类酒石酸钛络合物的组装方法。XRD和FT-IR结果表明:在焙烧过程中,MCM-41长程有序的中孔结构会发生退化而转化成与HMS相似的结构,并导致1219和580cm^-1红外带的消失,而诱发载体产生强度的Si-OH畸变。中孔HMS与钛化合物的键合作用会诱发载体产生弱的Si-OH畸变振动。在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模板剂和酒石酸二乙酯(DET)配体对钛活性中心的调变作用可促进提高环氧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纯硅和含骨架钛的HMS,MCM-41两类中孔硅分子筛,利用它们的表面羟基与钛酸异丙酯(Ti(O^iPr)或d-酒石酸二乙酯(DET)的交换反应,用四种组装方法成功地将Ti(O^iPr)4+DET手性络合物接枝到纯硅的HMS和MCM-41中孔分子筛上,从而首次制备出固载手性钛的中孔催化剂。用FT-IR表征了中孔材料与手性钛铬合物的交换作用,并测定了钛的负载量。在用固载化的手性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发现:DET配体对钛中心的调变作用将造成其催化活性的下降和环氧物选择性的上升;DET配体的手性诱导作用将使环氧产物具有一定的光学选择性(其中d-型环氧物异构体过剩ee.%最高可达32.4%)。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合物[VO(C12H13NO3S)(C7H6NO2)]·H2O(C12H15NO3S=水杨醛缩甲硫氨基酸,C7H7NO2=苯甲酰羟肟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CV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钒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三齿配体中的二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羟肟酸的肟氧原子形成赤道平面,与钒酰键反位配置的是羟肟酸的羰基氧原子.配合物在CH2Cl2、CH3CN和DMF三种溶剂中有着不同的氧化还原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合成了11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氯化四苯基卟吩合锰化合物(TXPPMn(?)Cl)、并考察了它们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环己烷羟基化反应的反应产率、速率及产物选择性与卟啉环上取代基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卟啉环上的取代基都能提高环己烷羟基化反应的反应产率和产物选择性.对于问位相对位取代锰卟啉催化下的环己烷羟基化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与取代基常数之间符合Hammett关系,而邻位取代的锰卟啉比其它取代卟啉更能明显地提高反应产率、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V2O5/ACO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系列钒氧化物/活性炭催化剂( V2O5/ACO).采用FT-IR、XRD对催化剂进行了光谱表征.考察了V2O5/ACO在苯乙烯过氧化氢选择氧化中的催化性能.其中,V2O5-30/ACO性能较佳.以丙酮为反应介质,当n(苯乙烯)∶n(H2O2) =1∶2.5,45℃反应5h,苯乙...  相似文献   

6.
温和条件下苯骈卟啉锰(Ⅲ)催化氧化苯乙烯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苯骈卟啉锰配合物催化氧化苯乙烯的活性,结果表明,所使用的四种苯骈卟啉鳃在催化氧化反应中都表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以有吸电子基团的四溴四苯骈卟啉锰的催化效果最好,本文还对外加轴向配体对催化体系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并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及还原剂用量对模拟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PR、XRD、SEM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Ni/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甲烷部分氧化活性,还原性能,相组成及镍的分解度。结果表明低温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易还原的特点。而高温焙烧的催化剂,由于活性组分Ni与Al2O3载体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使催化剂表面几乎全部形成了难以还原的NiAl2O4尖晶石,对于低温高空速甲烷部分氧化反应,Ni-900活性优于其他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8.
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量甲草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对水中微量甲草胺的氧化效果,考察了臭氧过氧化氢摩尔比、溶液pH值、以及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对甲草胺氧化效率的影响,通过色质联机确认了2,6-二乙基苯胺、氯乙酸、氯乙酰基胺、丙酸、2-羟基丙酸氧化中间体的存在,确定反应遵循自由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了氧化中间体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UV光谱方法研究了7种具有不同立体结构的铁(Ⅲ)卟啉络合物在PhIO存在下的氧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初步研究表明铁(Ⅲ)卟啉络合物的氧化分解对铁(Ⅲ)卟啉络合物是二级反应,7种铁(Ⅲ)卟啉络合物的氧化分解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To-RPPFeCl,R=):H》Me(71.1)〉Et(59.1)〉n-Pr(42.2)〉t-Bu(27.3)〉n-Bu(21.0)〉i-Pr(9.86)。加入某些中性有机配  相似文献   

10.
包络合型催化剂Fe(Ⅱ)-L/Y在苯酚羟基化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瓶中造船”法制备了Fe(Ⅱ)-L/Y包络合型催化剂(L=8-羟基喹啉、邻苯二酚或1,10-邻菲洛啉),并用XR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考察它们的催化性能.与相应的均相铁配合物催化剂相比,这些包络合型催化剂虽然其反应速度明显偏慢,但其二酚选择性和双氧水有效利用率则相对较高,而且能回收重复使用.此外,首次发现Cl^-的加入能有效地缩短反应的诱导期,从而加快包络合型催化剂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中孔分子筛HMS表面羟基与钛络合物进行交换反应时,发现交换温度,时间,溶剂,以及不同钛源,对交换反应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硅片直接键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硅片直接键合(SDB)的下列机理:热氧化硅表面的悬挂键在常温下与羟基因形成化学键.两个镜面平整表面互相重合,原子互相以范德瓦斯力互相吸引.在200-400℃,两表面吸附之羟基互相作用形成键合界面的硅醇键.温度高于800℃,硅醇键间发生显著化学聚合反应,形成硅氧键及水.水分子高温下扩散入体内与硅氧化,使键合强度增大,并使键合界面处空洞形成局部真空,有利于空洞消失.水扩散系数随温度而指数增大,在1050℃附近有一转折点,扩散系数增加速率显著减慢.由以上键合机理确定了优化的两阶段键合工艺,制得3英寸直接键合硅片.成功地利用SOI/SDB衬底制备了1-3μm CMOS器件,典型的电子和空穴沟道迁移率为680cm2/V·sec及320cm2/V·sec.  相似文献   

13.
固态分散法制备ZnCl2/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态分散法制备了ZnCl2/HMS和ZnCl2/MCM-41两种不同负载型催化剂。XRD的测定结果表明HMS和MCM-41均具有中孔孔道特征,用FT-IR对加热法和简单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ZnCl2能够分散在分子筛表面并与分子筛表面羟基发生键合作用,且加热法制备催化剂使ZnCl2在分子筛表面分散得更加均匀。研究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在苯甲醚乙酰化反应中进行的催化性能,发现加热法制备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和对甲氧基苯乙酮的选择性均优于简单混合制备的催化剂,随着ZnCl2负载量增加,催化剂活性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对甲氧基苯乙酮的选择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热技术,以钒酸盐、二价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含N的螯合配体为起始反应物,合成了异核簇化合物{[Cd(2,2’-bipy)2]2V4O12}·H2O.分子式为:C40H34Cd2N8O13V4.晶胞参数为:orthorhombic,Ibca,a=16.0479 A,b=17.0273 A,c=33.5371 A,Z=2.化合物的结构可描述为[V4O12]^4-环以共价作用同两个[Cd(2,2’-bipy)2]^2+相连,[V4O12]^4-环为椅式构象.  相似文献   

15.
用X光电子能谱(XPS)、先致发光(PL)和俄歇电子能量谱(AES)研究P_2S_5/NH_4OH对n型GaAs(100)晶面的钝化作用.测试结果表明,钝化后在砷化镓(100)面上的自然氧化物已被除去,表面形成了一层性质稳定的硫原子层.硫原子与砷、镓原子分别有效地成键,阻止了砷化镓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并消除了表面存在的悬挂键,从而大大优化了GaAs(100)面的特性.PL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钝化后GaAs表面复合速度下降,表面态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L -噻唑烷 - 4-甲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和Cu2 离子配合物 分子式为CuX(X =L -噻唑烷 - 4-甲酸二硫代氨基甲酸离子 ) IR光谱表明配体与Cu 为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7.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人发中痕量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钒(V)催化H2O2氧化桑色素褪色反应体系的新催化光度法.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人发样中痕量钒(V)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技术在泡沫镍基体上直接制备掺杂Zn的Ni(OH)2电极,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下不同镍锌比电沉积溶液制备的电极材料的电容特性。通过XRD、SEM、EDS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电极材料进行微结构表征,并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系统地考察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极材料为掺杂Zn的α-Ni(OH)2。当镍锌比为1∶0.0075时,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是1mV.s-1)α-Ni(OH)2电极的比电容达1906.09F.g-1。经1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衰减仅0.09%,说明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7.5mA.cm-2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313.88F.g-1。  相似文献   

19.
Ni-Cr合金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界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i-Cr合金粉做钎料适当控制钎焊工艺条件,成功研制了单层钎焊金刚石砂轮.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结合金相及试样逐层的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剖析了Ni-Cr合金与金刚石和钢基体钎焊界面的微区组织结构,揭示了Ni-Cr合金对金刚石和钢基体的浸润性及钎焊机理.钎焊过程中Ni-Cr合金中的Cr元素在金刚石界面形成富Cr层并与金刚石表面的C元素反应生成Cr7C3;在钢基体结合界面上Ni-Cr合金和钢基体中的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这是实现合金层与金刚石及钢基体之间都有较高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为开发新一代超硬磨料砂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