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相微乳液脱除含油污泥中原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的ω,ω′-二氯代二甘醇醚,与壬基酚反应,生成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然后将其磺化、中和,生成了最终目标产物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二磺酸钠.用红外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其有效质量分数为82.66%,用电导法测定了其CMC为0.316mmol/L.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组成:m(表面活性剂)为0.31g,V(正已醇)为0.06mL,m(NaCl)为0.10g,蒸馏水(水相)5mL,正庚烷(油相)5mL.应用最佳配比的中相微乳液进行了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实验,探讨了脱油温度、脱油时间以及含油污泥处理量对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上述最佳组成的中相微乳液10mL,含油污泥处理量3.5g,处理时间30min,处理温度27℃(即室温),脱油率大于94%.且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加长,处理油泥质量的减小,脱油率都有一定的增加,最佳条件下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可达99.30%.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含油污泥中原油的含量,提高采油率,制备了一种由两种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与正庚烷、水混合而成的乳液。将所获得乳液用于含油污泥处理,在降低含油污泥中含油量的同时实现了原油的回收。通过改变配制乳液时油相质量占比,处理油泥的乳液用量、搅拌温度和搅拌时间,可使得泥沙中残油率降至2%以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处理前后油泥的油相、水相和固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IR)对处理前后泥沙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获得了含油污泥最佳处理条件:乳液中正庚烷质量和水质量比例为2∶8,搅拌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40 min,油泥质量与乳液体积比为1.0 g/9.0 mL。处理之后的油泥残油率为0.92%,且泥沙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微乳液萃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乳液萃取镓的热力学。微乳液的组成分别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HCl(溶液)和油酸钠/正戊醇/正庚烷/HCl(溶液)。对比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盐酸浓度和萃取剂含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萃取镓的速率快,萃取率高达98%,而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会对萃取产生很大影响;该微乳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萃取介质。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二氢杨梅素的脂溶性,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乳化法,以吐温-80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乳化剂,大豆色拉油为油相,制备W/O型微乳液.确定了吐温80-正丁醇-大豆色拉油-水的微乳液的最佳组分配比为3∶11∶5∶1.3.考察了该微乳体系对二氢杨梅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二氢杨梅素的溶解度由18.6μg/mL增加到528.5μg/mL.二氢杨梅素微乳液在动植物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微乳液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强于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TBHQ.  相似文献   

5.
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TAC-HPMo/SiO_2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HPMo)/m(SiO_2)=15%、焙烧温度为400℃条件下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其孔隙结构发达、氧化脱硫性能最佳;对于10mL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目标含硫化合物的模型油(硫含量为400μg/g),当m(TTAC-HPMo/SiO_2)/m(模型油)=0.43%、V(H_2O_2)/V(模型油)=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4min时,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对模型油中DBT的脱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具有优良除草性能的除草剂--乙草胺新剂型微乳荆(SAA),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通过实验筛选出了用于配制乙草胺微乳液的乳化剂品种钙盐B、醚A及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并得出了它们的最佳配比关系:m(醚A):m(钙盐B):m(正丁醇)=4:1:3.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得到了SAA和乙草胺原油之间最佳配比为m(SAA):m(Oil)=0.85:0.15.同时对配出的乙草胺微乳液取样进行的性能评价表明,所配微乳液完全合格.实验表明,用此方法配制的微孔液品种分解率低、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这种寻找SAA和乙草胺原油之间配比关系的方法,给乙草胺微乳液各组分的配比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油田含油污泥乳化稳定性强以及脱水难等特点,采用过氧化氢氧化破乳的方法处理含油污泥.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质量分数为30%的H_2O_2脱渣分离效果优于酸、碱或盐与破乳剂的复配组合;H_2O_2与破乳剂联合使用的脱渣效果优于单独使用H_2O_2的分离效果,在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5min,破乳剂用量为0.4g·L~(-1))下,破乳后上层污油的含渣率为17.9%,破乳速率快,能实现油、水和渣的三相分离.  相似文献   

8.
采用AOT(二-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以正庚烷为油相,以四氯化锡为前驱物,采用油包水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Sn O2颗粒,并借助XRD、DTA-TG、FTIR、SEM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制备温度、AOT质量、溶液p H值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体系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 H=8,水-表面活性剂摩尔比1∶2,AOT质量0.6 g,锻烧温度600℃,保温时间2 h.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所制备的Sn O2粉末平均粒径为4.1 nm,较常规沉淀法制备的Sn O2颗粒细小且团聚少,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含油污泥处理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油田含油污泥中油、泥乳化状态好、相互附着力较强、油泥相对比重较小的特征,采用破乳脱油处理技术路线,利用具有破乳功能的化学表活剂使含油污泥破乳,降低油-泥的粘度,减小油-泥间的附着力,使原油与污泥中无机固形物之间解吸附并聚结上浮,从而达到减少污泥中污油含量的工艺目的.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摸索了一套工艺运行参数,处理后的污泥含油量降至1%以下,原油回收率>90%,脱水后污泥含水率≤75%.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部分高含盐原油 ,利用静态电脱盐试验仪对脱除原油中非水溶性有机钙盐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选用EDTA ,SD0 1,SD0 2 ,SD0 3这 4种非含磷多元羧酸作为有机脱钙剂。考察结果表明 ,原油的 pH值对脱钙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当原油的 pH值为 6 .0~ 7.0时 ,脱钙效果最佳。采用适宜的脱钙剂 ,当剂钙比大于 3及原油pH值为6 .0~ 7.0时 ,可使脱钙率达 80 %以上 ,脱钙后原油的钙含量低于 5 μg/ g。 4种脱钙剂对镁、铁有不同程度的脱除效果 ,而对镍、钒的脱除无效  相似文献   

11.
制备W/O型木犀草素微乳.以大豆油为油相,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配方,测定了木犀草素在油相和微乳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木犀草素微乳的初步稳定性.微乳的最佳质量配比为司班∶吐温∶乙醇∶油∶水为4.2∶1.4∶1.4∶3∶1.测定的木犀草素在大豆油、微乳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127、55.03μg/mL.木犀草素微乳提高了其在油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2.
离子液体微乳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油/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水/表面活性剂等微乳液体系的相态及相关应用,探讨了水、温度及其他因素对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影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 目前尚缺乏对各种类型的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全面研究及对其聚集体特性的深入研究。 预期离子液体微乳液将会向开发新体系、深化聚集体特性及应用研究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3.
含聚油泥微波热解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聚油泥微波焚烧残渣作为微波吸收剂加入到含聚油泥中,研究焚烧残渣对含聚油泥的微波热解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微波吸收剂的加入对热处理过程特征没有影响,依然分为快速升温、微波干化、烃类物质微波蒸发、微波热解和微波焚烧5个阶段。但是,微波吸收剂的加入能够加速油泥的微波热解过程,当微波吸收剂的加入量为原料的3%时,能够有效的缩短微波热解过程时间近80%,缩短了整个微波热处理过程时间近3/5左右;而当加入量为5%时,微波热解过程时间缩短了约90%,进而整个微波热处理过程时间缩短了2/3,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随着微波吸收剂添加量的增加,油泥微波热处理产物冷凝回收液和不凝气的生成速率曲线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然而,随着微波吸收剂的增多,油品的回收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吸收剂添加量达到3.0%左右时,油品的回收率最高,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泥微生物堆制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生物堆制法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以除油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调理剂及堆制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堆制时间与接种量,除油率提高.经过35 d堆制处理,YC-1菌与YC-13菌的除油率分别达43.41%和54.02%.YC-1菌采用土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40.01%,优于采用土+荞麦皮的19.05%,而YC-3菌采用土+荞麦皮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32.55%,略优于采用土作为调理剂的25.38%.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核桃油与乙酸异戊酯(1:1,w/w)的混合油相,EL 35和Tween 80 (8:2,w/w)为表面活性剂相,通过拟三元相图法制备了O/W型核桃油微乳液。该微乳液体系在25~60 ℃内未发生相转变,其粒径随核桃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所有微乳液样品有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属拟塑性流体。核桃油在微乳液体系内对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核桃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IC50值为0.090 3 mg/mL。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光照培养箱栽培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含油污泥对小麦、绿豆和黄豆的出芽和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含油量的污泥抑制作物的出芽,而对绿豆影响较小,比对照样本低5%,中低浓度的含油污泥对绿豆和出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黄豆的抑制作用最大,高浓度时所有黄豆幼苗死亡;低浓度的含油污泥对绿豆、小麦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含油污泥浓度高时,对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含油污泥对黄豆出芽率和幼苗生长率影响最明显,将直接影响黄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AM/AA/AMPS/DMAM的反相微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主单体,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作为功能性单体,以庚烷为分散介质,表面活性剂SF281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四元共聚物AM/AA/AMPS/DMAM.研究所得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水相中单体浓度为45%,引发剂过硫酸铵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3%,乳化剂加量为油相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5 h,单体的摩尔比为AM:AA:AMPS:DMAM=52:25:15:8.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四元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相行为评价装置,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水/表面活性剂/乙醇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水的含量、体系的温度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对微乳液体系浊点压力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的浊点压力分别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体系的浊点压力越高,密度越大。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中,AES-2和AEC-3的浊点压力最低分别能达到13.8和13.1 MPa,要高于AOT的10.8MPa。但将表面活性剂AEC-3和AOT按质量比1∶1复配时体系的浊点压力最低可达到8.6 MPa,密度为0.58 g·cm-3。研究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在提高稠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以磁力搅拌器为分散手段,油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为主表面活性剂,在NH3.H2O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微乳化柴油,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TTAB/油酸/NH3.H2O比DTAB/油酸/NH3.H2O的增溶效果好,且在TTAB、油酸、NH3.H2O的摩尔比为1∶20∶17,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 g,正丁醇用量为3 mL,以0.15 mol/L的NaBr水溶液代替水相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增溶水量最大、成本最低。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粒径在50~60 nm之间,稳定时间在190 d以上,黏度、密度、腐蚀性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