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库恩的两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所谓“后库恩”的科学论基上都是从解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发衍生出来的。在晚期,库恩本人也尝试着重新解读自己。他发现自己的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学。库恩并未套用而紧自己的方式达到了解释学的观念。本文赞同J.劳斯对对库恩的两种解读,他认为真正的“库恩”实际上把科学理解为我们都参与其中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2.
库恩的位置     
纵观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科学史家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若将这一发展视为一条轨迹,而非印记的堆积,我认为应将库恩做为一个醒目的坐标原点。其一,库恩是科学哲学进行社会学转向的标志人物。科学哲学在本世纪初由于较成熟的哲学派别“维也纳小组”的出现而较充分地显露出其特点:注重证明的逻辑,注重经验材料,注重语言分析。将科学哲学归于英美分析哲学传统并不为过。波普尔指出经验证明逻辑的缺陷,汉森更提出“理论负载”的观念等等,使逻辑实证主义走向式微。那么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为何?六十年代库恩提出…  相似文献   

3.
吴彤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19-23,18,126
分析了库恩在科学实践哲学上的影响:第一,范式的核心内容是实践范例的思想影响;第二,常规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最基本和最重要活动的思想影响;第三,解释学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4.
万丹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118-124,128
20世纪80年代库恩哲学中原本的核心概念“范式”消失了。这似乎成为库恩哲学转向的标志,甚至成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转向的标志。事实上“范式”观念以“类词”的名称依然存在于库恩哲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追溯这一演变的历程,从而揭示演变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范岱年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34-37,49,126,127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库恩的科学哲学在中国科学哲学界传播、研究、探讨的历史.最后,作者指出了库恩的科学哲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学习库恩、超越库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哲学上的遗产有三个:一是与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的形式和静态方面的强调针锋相对,库恩强调科学的具体的和动态的方面,这在他关于常规科学的论述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二是由于库恩的范式概念的多义以及库恩本人对自己论述的哲学后果的意识不够明确,导致库恩的思想容易被引向概念相对主义;三是库恩试图想做但又没有充分展开并且经常被他的读者忽视的一种关于科学发展的进化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在那篇论文中,我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r)术语——先于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本文,我拟通过手头的资料论证,库恩也不是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意义上首次使用“范式”(paradigm)术语的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波普尔和库恩科学哲学在科学哲学界、科学界及人文社科界的影响。本文的情境分析根据波普尔和库恩作品的特点、社会联系、社会情境、个性因素来解释他们的影响。文章的考察实际上触及了思想史上的社会建构因素,而此因素应该广泛作用于各学科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10.
试谈库恩的 不可通约性 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ies)论点,自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于1962年提出以后,受到了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科学进步的本质,涉及到理论选择问题,尤其涉及到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冲突和争论,所以,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我们知道,库恩强调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交替出现。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理论被称为科学革命的理论,他被称为“革命论者”(Revolutionism)。标志着这种革命变化的,则是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库恩说:“从科学革命中实现出来的常规科学传统,与先前的传统不仅逻辑上互不相容,而且两者经常在实际  相似文献   

11.
库恩究竟是革命家还是改良派?针对库恩1980年代以来的语言转向及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态度,从政治和哲学上对库恩进行的保守解读,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真实的库恩形象。  相似文献   

12.
雅斯贝尔斯的“科学哲学”李章印“科学哲学”作为哲学的派别,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一般把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以及“后现代科学哲学”统称为“科学哲学”。但是本文所讨论的雅斯贝尔斯的“科学哲学”并不属于作为派别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面临着自然科学所不曾遇到的三个“科学”困境,即本体论困境、认识论困境和方法论困境。实证主义、解释学和批判理论是社会科学摆脱困境而成为“科学”的三种选择,它们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本质分别持不同观点。由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影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成为“共同”科学呈现出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实践哲学的实践解释学路径出发,对库恩科学革命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揭示了范式具有理论意义和行为意义的双层特征,指出科学革命不仅是科学世界观的改变,同时也是科学实践传统的更替。  相似文献   

15.
“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胡新和“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14两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20位学者与会,就有关问题作了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7月13日上午,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在当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科学的本体论及方法论上的进步落后于科学本身的发展,所以,面对新的科学事实、新的科学问题,哲学的反思在今天显得犹为必要。本文以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对科学前沿的时间与空间的性质、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问题,及科学方法论上的经验证实、模型方法等问题给予了一定意义上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劳丹之后,科学哲学似乎沉闷了一段时间,但现在终于出现了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次协调逻辑的视角来解读,作为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合理性、进步、真理三者统一于协调。科学的直接目标是增强理论的协调力,间接目标是真理。科学是在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运用中发展的。冲突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进步在于理论协调力的不断增强。合理性在于协调性,协调是进步的理想状态,是间接逼近真理的手段。一个理论被称为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协调力。因此,合理性标准、理论进步标准、真理标准三者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标准,即协调力标准。这就是次协调逻辑的哲学精神,也是协调合理性模式的精髓或本质。  相似文献   

18.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的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二者的中介问题,长期以来被我国哲学界所忽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在其经典著作中是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蕴涵在思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将哲学和科学沟通起来的中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科学主体在一定时代的科技知识背景条件下对某个科学问题不能从科学角度用科学方法作出准确的解答时,而从哲学的角度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解答的结果,其实质是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双向运动的结晶。这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哲学通向科学的中介,使哲学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使科学作为哲学的基础成为可能。该研究对于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的发展,以及对于深化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的理论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在古希腊产生时,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语言现象,并以强烈语言意识为支柱。柏拉图称科学知识是“说出来的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科学知识的载体,并由这种认识出发,把对希腊语的研究从语言学路线(探究语言的语法)转入逻辑的研究,其成果即形式逻辑被明确地认为是产生科学知识的工具。这导致形成一种从语言角度对科学作哲学探究的传统。及至20世纪,语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主体和中心,而它主要是以科学作为哲学分析对象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面对21世纪的发展,回眸本世纪科学哲学的历程时就会发现,在哲学运动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辞学转向的过程中,科学哲学的进步有着两个极其鲜明的特征:其一,它所提出、求解和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难题,均在一定意义上与语境问题本质地相关,即试图从不同的语境视角去重构或重解这些难题;其二,通过“再语境化”的途径,以朝向后现代性发展的趋势,抛弃一切单纯形式的。经验的、范式的或框架的依托,而转向将所有科学之历史的、社会的、语言的和心理的层面统一到一个不可还原的、整体的语境基点上去。由这两个特征所形成的后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