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知识》2011,(23):70-70
2011年11月6日晚,由外交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决赛暨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十周年庆典在钓鱼台大酒店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外交学院等全国多所重点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本次大赛。  相似文献   

2.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温晶晶 《科技信息》2010,(24):I0029-I0030
本文试在探讨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塑造大学生的青年形象以及塑造大学生青年形象与学校品牌构建的良性互动。对青年的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本文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浅析了大学生青年形象塑造工的长效机制和学院品牌的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4.
赵玉江 《科技信息》2007,3(2):18-18
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国家形象更是直接、有力地影响着国家利益的实现。本文从国家形象的内涵、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进、逻辑进展及新世纪的形象转换与意义彰显等三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展开描绘,进而为中国新时期塑造更为成功的国家形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国家形象就像一只浮舟,在国际舆论这片大汪洋下,任何一股比较强劲的风都能把它吹到一个偏离自身实际位景的地方。中国显然难以控制自身的国际形象。不稳定的国际形象在遭遇不断加剧的来自国际环境的各方震荡时,将会进一步走向弱势。中国亟需有效的形象重塑方略。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传教工作始于1829年。美国来华传教士雅裨理和卫三畏分别于1830年与1833年来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来华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奇风异俗盛行的异教国度,是个等待西方“先进”文明与宗教拯救的民族。他们用文字记录了来华美国人对中国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也成为此后美国人中国观的最初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传媒对青年典型雷锋的报道开始,到新世纪各色青年领袖的登场,媒介建构的青年形象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以媒介社会学的视野来分析,其背后是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在这种变迁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多元与开放,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商业资本对传媒报道的牵制及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介绍了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概况,统计了1987-201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287 名获得者的年龄分布、性别结构、地域分布、专业结构等基本信息,分析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于2006—2007年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状况调查”。通过历史资料和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调查分析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分布和发展、奖项作用和地位、评选指标和程序等状况。中国青年科技奖以科研/学术成果、学术品格、发展潜力等为重要评价指标,发挥了选拔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等作用。调查结果表明,获奖者、评审专家、推荐单位认为中国青年科技奖对获奖者取得更优秀成果产生重要作用的比例分别为83127%、87.27%、94.32%。获奖者、评审专家、推荐单位对该奖项评选公平性的满意度分别是96-23%、89.90%、75.00%。对公正性的满意度分别是96.33%、89.90%、76.14%。对科学性的满意度分别为93.80%、80.00%、76.14%。获奖者、评审专家、推荐单位对中国青年科技奖宏观影响的判断基本一致,认为除对获奖者产生直接作用和影响外,对青年科学家群体、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教育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青年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都发生了嬗变 ,呈现出冲突性、自觉性、务实性和多元化的变化特征。为了减少全球化对青年价值构建的负面影响 ,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潮流相一致的价值教育原则 ,从价值目标、利益原则、价值标准、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对青年进行科学价值观念的导向 ,引导青年向更高层次、良性价值观迈进  相似文献   

12.
13.
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青年道德的冲撞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一股历史的潮流 ,在与全球化相一致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之时 ,青年的道德和道德教育正受到猛烈的冲击 ,全球化时代对青年的德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球化时代的青年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文化工程 ,在实践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 ,针对中国青年道德素质的现状 ,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难得历史机遇而面临着新的提升空间,那么对国家形象内涵、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就更需要不同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虽然一个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可以借助强大的综合国力、依靠成功的国际传播策略来主动塑造和鼎力提升,但还需要以公共关怀、普遍参与的方式,鼓励各行各业对中国丰富多彩的符号、形象、意象和信息系列进行价值观上的深入理解和意义把握,并让这种价值层面的开拓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实践层面和国际关系层面的公关工作相互联结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教育由于面临急剧变革的中国社会,中西文化冲突与汇合的这个大时代背景,导致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不同于其它历史时期的特点,这一独特的社会现实和教育实践,造就了中国近现代教师的教育宣传家形象,具体实行者形象和教育改革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王众 《世界博览》2012,(18):33-35
为国家做广告比为企业做广告更难为一个国家推广形象比为一个企业打造品牌复杂得多,哪怕这个企业的产品再多,相比国家来说,它的影响因素和受众也是单纯的。只要提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2011年1月在纽约时代广场上循环播放了8000次的《人物篇》就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不管你认为那个创意是神来之笔还是摸不着头脑,它都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国家形象片。用中国国家形象片官方顾问、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广告系主任陈刚教授的话说:国家形象片首先是一个广告。一个成功的广告,首先是一个激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媒体事件。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文学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中国题材的游记;这些游记作品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形象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巴罗对中国的新的印象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的崛起,并为基督新教传入中国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它表明了英国人的精神和心理构成状况,以及他们集体的偏见,并加速了中国神话在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消失。  相似文献   

18.
胡铂  吴芹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3):68-69,63
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当"哲人王"、"中国佬约翰"、"付满楚"等出于西方人自身需要描述中国形象的套话充斥于西方文学当中时,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形象?在由海外华人、留学生这样一个特殊中国人群体创造出来的海外华人新移民文学中,"中国形象"又是以何种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给青年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在多元文化视野的冲突与融合中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 ,努力成长为“四有”新人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应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必须具备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叶出现于中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他们既勇于开拓进取,又受到时代思想的束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曲折磨难,新时期的农民精神出现了两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