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节苏区文学的兴起在紅色根据地开创以前的1926年至1927年問,党在农村領导和开展了大規模的农民革命运动,这一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斗爭动搖和推翻了反动势力在农村的黑暗統治,虽然在1927年蔣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以后,党在农村的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它对苏区革命和文艺的影响乃是十分巨大的。毛主席曾经指出过:“中国紅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經过民主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曾经产生过大量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歌谣。作为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它生动地记录了那一段光耀史册的巨大社会变革;率真地讴歌了民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热爱之情;密切配合了当时的武装斗争和苏区建设。这些歌谣是革命的思想内容和耳熟能详的民间歌谣形式的完美结合,其中的时政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民众对现实生活的评价与批判。  相似文献   

3.
1.以鄰硝基乙苯)制造合霉素的付产物)的还原物——鄰氨基乙苯,在大量硫酸中进行硝化,所得的單硝基产物,经証明其硝基系代入乙基之对位,因此确认所得产物为4.硝基.2氨基乙苯。 2.我們发現此一化合物无論在合成方法方面或物理常数方面,至今在文献上尚未寻到记載,因此可認为是一个新的化合物。 3.將此一化合物重氮化后,在棉布上与納夫吐AS(即2萘酚3,甲醯苯胺)偶合,得到鮮艳美丽的大紅色,其色光較用坚牢大红G色基(又名旗紅色基,即4硝基,2氨基甲苯)的重氮鹽与納夫吐AS偶合所得之大紅色略深(即黄光較少)而相当于坚牢大紅G色基与納夫吐AS及納夫吐AS—D拼用后偶合所得之颜色。因此在实际染色工业上,如用此一化合物为重氮剂与納夫吐AS染大紅色。可较用坚牢大紅G色基省去納夫吐AS—D,其日光坚牢度及皂洗坚牢度,經証明与用坚牢大紅G色基为重氮剂所染得者相同。我們建議这一化合物在染色及染料工业上称为“坚牢大紅GE色基”。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苏区的戏剧运动在苏区,戏剧一直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艺术力量。由于党和政府的培养,它在群众中影响之深广,往往驾于其它形式的文学之上。苏区的戏剧运动从根据地建立时起一直坚持到紅軍北上以后,它对当时的各項革命运动都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为了叙述的便利,我們把苏区戏剧运动分成两个阶段来談,一是根据地初创时期,一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5.
苏区精神这一伦理存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在开展苏区执政实践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赞歌,是苏区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基于此,从政治伦理、行政伦理和主体伦理的纬度揭示了苏区精神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6.
从时政歌谈人民的预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间歌谣的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时事政治而创作的。它揭露了时政的弊端,讽刺了统治者、当政者的恶行,也有颂歌。由于时政歌反映了人民的向背、人民的心声,所以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第一次有广大军民参与的新型群众性艺术运动,是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以革命的内容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以及浓郁的地域色彩,卓有成效地起到了教育人民和打击敌人的作用,也是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苏区的戏剧运动是苏区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戏剧文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5月1日清晨零时正,哈瓦那公民广場上,万民欢騰。天空里升起了缕缕五彩繽紛的焰火,广場上响起了雄壮的“国际歌”声。高大的馬蒂纪念塔对画的大厦上漸漸映出两个紅色的霓虹灯大字:“五一”。火燒美帝砸碎“凶鷹”广场四圍已經挤滿了欢庆节日的人民。在广場中央,古巴人民在一座象征美帝的建筑模型上燃起了熊  相似文献   

9.
闽浙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流行在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歌谣,产生于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之中,在旧民谣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出现,表现苏区人民反压迫求解放斗争的崭新内容,真实、生动地展示了闽浙赣苏区人民火热斗争生活的图景。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自己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区创建初期,闽浙赣红色歌谣就萌芽  相似文献   

10.
1934年7月,以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北上抗日。以后进入闽浙赣苏区,和方志敏领导的新红十军合编成红十军团,组成了更强有力的抗日先遣队,出击皖南。对于方志敏在先遣队中的任职,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军团政治委员会书记,见余龙贵《忆红七军团北上抗日》等;(2)军政委员会主席,见  相似文献   

11.
为民务实是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治理的重要特点,也是成功处理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群关系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川陕苏区为民务实的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力兴办各级各类各层次学校;大幅度地提高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张旗鼓地开展有益人民健康的戒烟社会改造运动;大胆使用和引入各类优秀、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2.
瑶族甲子歌     
瑶族甲子歌是一种民间歌谣,其特点主要是以天干地支和五行为作诗起兴的首句。这种歌谣是一种瑶族情歌,它用汉文书写成篇;流传已久,深受瑶族人民的喜爱。由于瑶族甲子歌在形式上独具一格,内容上深刻地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而它在瑶歌史上是一束鲜艳的花朵。瑶族甲子歌的来由和发展问题究竟怎样?现在还待深入研究。据朱白清在《中国歌瑶》中的说法,包括瑶歌在内的“西南民族的歌谣”“有理由相信竹枝词实是这类山歌的远祖”。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显著改变区域可达性的交通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改变产生着关键影响.以ArcGIS为平台,在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的支持下,以2020年为时间断面,基于交通网络视角从各城市平均可达性格局、中心城市及其腹地划分,以及空间经济联系网络3个角度对高铁时代赣南原中央苏区区域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时代苏区内部可达性状况显著改善,出现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可达性最优城市群体在空间上集聚于昌吉赣深高铁沿线;基于小时圈影响范围的中心城市腹地划分结果显示,赣州的腹地范围最大,井冈山的腹地面积最小,吉安、瑞金、南城三者的腹地范围相差不大;苏区经济联系网络呈多中心放射状格局,苏区的对外经济联系网络内部空间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斗争的产物,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相伴生的独立精神形态.苏区精神研究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最初被认为是中央苏区精神,此后才转变为苏区精神.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到目前为止苏区精神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认同.但是,我们认为随着各种有利因素的增长,苏区精神必将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闽西是著名的山歌之乡,山歌是山区劳动人民的歌。闽西山歌极其丰富,山歌遍于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七个县以及现在属于三明地区的清流、宁化、永安等县。在声唱方面,各县都有不同的曲调,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竹板歌、 畲歌、儿歌、习俗歌曲以及流行中外的歌舞曲采茶扑蝶等。在题材方面,有反映旧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7.
半月谈     
爭取新的一年的更大的胜利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以雄伟的步伐跨入1962年。我們的国内形势很好。1961年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坚决贯彻执行了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教育每况愈下,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党制定的苏区教育方针和广大人民群众按照这一方针所进行的具体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苏维埃政权建立比较早,那时,如何兴办苏区教育尚无可资借鉴的范例。赣东北党和政府根据斗争的需要和苏区实际,自行制定了一整套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表现出可贵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婚礼歌是土族在本民族的婚礼中所演唱的歌曲,带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歌种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婚礼歌是土族人民世代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不仅婚礼歌的音乐具有古朴自然的特点,其唱词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婚礼歌又有土  相似文献   

20.
3.細鏈椹孢霉等与种皮內色素物質形成的关系根据我們过去的报导(30),白皮小麦和紅皮小麦在生物学上有不少显明的区别。例如:(1)白皮小麦比紅皮小麦的呼吸强度高,(2)白皮小麦比紅皮小麦适于曲霉和青霉等貯藏微生物的发生发展,以及(3)白皮小麦的外滲物質——可溶性糖,远高于紅皮小麦等。实际在同一仓庫条件下,同一含水量的红皮小麦比白皮小麦容易保管,久为我国劳动人民所熟知。就分布范圍来講,凡是栽培白皮小麦的地区,紅皮小麦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