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从生理学角度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酶、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等参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当代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理学研究已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含量变化是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机制之一.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受体表达及其影响因素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资料表明,目前对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大多集中在递质层面,对受体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较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受体表达情况,并与其他种类的神经递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林 《科技信息》2013,(4):338-338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应的文献资料和翻阅有关的教材书籍,对运动性疲劳从其定义、表现特点、发生部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探析,并针对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作了具体研究,在此认识和讨论以及弥补不足的过程当中更对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运动性疲劳的理论研究,概括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含义、主要表现、发生的机理,及神经递质的确定条件和主要类型以及研究意义,总结了运动对5-HT代谢及浓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此种影响对疲劳的作用的研究现状:1.长时间运动促进了脂肪酸的动员和支链氨基酸供能,从而提高了血浆中游离色氨酸的浓度。2.5-HT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游离色氨酸可以通过血脑屏障。3.色氨酸是5-HT的合成前体。4.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5.不管是长时间耐力运动还是急性剧烈运动都能引起大脑中5-HT浓度的升高。6.疲劳时5-HT浓度最高。7.5-HT引起中枢疲劳的神经通路和可能的机理。8.药物介导显示5-HT浓度升高,疲劳加剧。9.补充支链氨基酸对延长运动时间有意义。10.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对5-HT浓度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对其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神经递质的采集和与高效液相、毛细管电泳、质谱等精密分析仪器联用测定特定递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比较微透析技术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较其他采样技术的优越性,显示微透析技术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主要包括存在于大脑的中枢机制和肌肉本身的外周机制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中枢疲劳有着密切关系,对色氨酸、谷氨酸和酷氨酸代谢;脑神经递质;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r-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参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其受体亚型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高温环境中,多巴胺(DA)、5-HT、NE伴随大脑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而增加。提高5-HTR2活性会引起体温升高,而提高5-HTR1A活性的则会引起体温降低,DAR1、DAR2两者协同作用于体温的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及平衡的破坏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的因素之一。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大脑和核心温度升高,脑内热储备过多,导致中枢疲劳的发生,提高DA、NE的活性可抑制高温介导的中枢疲劳,改善热应激下运动能力,但未能证明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动5-HT介导疲劳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全方位地阐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孙昭君 《科技资讯》2012,(22):215-215
运动疲劳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有对于运动员和体育健身者调节、控制、分配生理资源以及避免运动期间疲劳感过度上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疲劳的产生机制研究演进进程出发,对比研究不同学者的及相同或相异观点,指出研究结果的相关及差异;分析出影响机体运动疲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关疲劳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运动性疲劳与机体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了解疲劳产生的机理和确定行之有效的指标评定方法,对消除疲劳、提高耐力运动能力以及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观察与分析极量运动疲劳时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说明过性极量运动外周疲劳的发生机制可能首先不在中枢,而是在外周。  相似文献   

13.
钙与运动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不仅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组织细胞机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影响着机体的运动能力与肌肉疲劳。从线粒体聚钙、肌浆网钙转运,游离钱的改变等方面阐述了钙离子与运动疲劳的关系。提示维持体内钙稳定,对提高运动能力、减缓运动疲劳的出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比较了运动性疲劳与运动性力竭在机体不同系统、不同层次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属于生理现象,运动性力竭属于病理现象,两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对运动性疲劳要进行多技术、多指标、系统性的综合评定,建立标准化的运动性疲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分析了代谢产物堆积学说的概念、研究历程、理论依据,初步阐明了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因能量代谢活动增强而使肌体代谢物(乳酸、氨)堆积过多,肌细胞pH值下降,引起肌组织产生一系列不利于运动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代谢产物堆积学说的应用,并对该学说给予了一点展望。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把中医药理论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独特的优势。本阐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指出了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