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分别用NSEE(N-Nitrososarcosineethylester)和MNNG(N-Methyl-N-nitro-ni-trosoguanidin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和Wistar大鼠胃癌早期动物模型,探讨HSP70和酸性磷酸酶在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癌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处死实验动物,分别取小鼠前胃及大鼠的胃,并将两种材料各分为2部分,一部分作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一部分作电泳和免疫印迹.对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HSP70和ACP的表达进行跟踪研究.结果:(1)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的表达在给药后14 d,28 d增强,42 d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此后HSP70表达依次增强,且总变化趋势为增强;ACP活性随癌变进程也呈递增趋势.(2)在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在21 d表达较高,然后恢复至正常,在105 d以后逐渐增高;ACP的表达与HSP70一致.细胞形态的变化与HSP70、ACP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结论: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及Wistar大鼠胃癌的过程中,HSP70、ACP的表达均呈升高趋势,同时与组织细胞形态的改变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动态观察Solt-Farber模型实验大鼠肝癌发生的启动、促进、发展,癌形成各阶段c-myc,N-ras的表达及其与病理改变及γ-GT酶表达的关系。结果,这两种癌基因在促癌阶段出现高表达,继而略下降,诱癌中期以后随增生结节的发展和癌的形成呈增加的趋势,与γ-GT酶的表达有一定的吻合性。诱癌中晚期c-myc,N-ras的表达增高与癌变关系密切。结果表明,c-myc和N-ras在肝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肝细胞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用冰冻切片技术对MNNG诱发Wistar大鼠胃癌前期肝中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ALP、ACP的定位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变化;(2)处理组比对照组ALP、ACP的活性增强;(3)处理组间比较,ALP、ACP的活性有上升趋势.结果提示,在胃癌的诱发过程中ALP、ACP的含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有利于细胞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ALP、ACP的含量和活性的变化有望成为肿瘤诊断、预后的辅助因子,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并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间断喂养SD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用药第4周后,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灶性坏死,门管区出现纤维组织增生;9-12周时,增生的胶原束包绕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15周后存活大鼠均形成肝癌,肝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块状,诱癌组为100%成癌(8/8).结论 成功建立从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癌的动物模型,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癌变末期的成活率,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发展进程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与临床胃癌的生长过程呼特点相似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将瘤组织块垤裸鼠胃壁,动态观察生长过程。结果:原位移植模型潜伏期2-4周,第4周以后原位肿瘤工出,第12周以后出现肝转移,第16周以后部分荷瘤鼠发生腹水,幽门梗阻,动物逐渐衰竭,出现恶病质等征象,结论:原位肿瘤模型与临床胃癌的生长过程和生物学特性非常相似,可作为胃癌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郭宏艳  夏红蕾  金惠琴 《甘肃科技》2009,25(12):149-150
探讨胃上皮内瘤和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慢性胃炎组、30例胃上皮内瘤组及20例胃癌组中P53的表达进行检测;慢性胃炎中无p53表达,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p53阳性表达也在增加,胃癌的阳性率最高;p53蛋白在胃上皮内瘤中即显示异常表达,其突变发生于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阶段,提示p53基因的缺失、突变与细胞的异型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FITC标记的20种凝集素与正常和癌变胃肠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标记,结果表明,FITC-PNA和FITC-LPL对正常胃体和幽门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FITC-凝集素与胃癌粘膜细胞反应,以PNA、LPL阳性率最高,与肠癌粘膜细胞反应,则以SML和CKL的阳性率最高。实验揭示了癌变胃肠粘膜与正常胃肠粘膜表面的糖复合物各不相同,导致与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强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FITC标记的20种凝集素与正常和癌变胃肠组织的石蜡切进行标记,结果表明,FITC-PAN和FITC-LPL对正常胃体和幽门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FITC-凝集素与胃癌性粘膜细胞的反应,以PNA,LPL阳性率最高,与肠癌粘膜细胞反应,则以SML和CKL的的阳性率最高。实验揭示了癌变胃肠粘膜与正常胃肠粘膜表面的糖复合和物各不相同,导致与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强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刘勇 《江西科学》2000,18(2):107-109
采用mRNA和AP-PCR等技术克隆胃粘膜细胞癌变相关基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胃粘膜细胞癌变相关基因的获得,在阐明胃癌发生机制及胃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NSE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模型,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灌胃之日起,分别在14d、28d、42d、56d、70d、84d处死小鼠,均取其前胃,采用病理切片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鼠前胃癌癌变进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ALP和ACP的表达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ALP活性随着癌变进程呈递增趋势,给药后14d、28d、42d、56d,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70d、84d,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CP活性在给药后14d、28d、42d、56d随着小鼠前胃癌癌变进程也呈递增趋势,而给药后70d,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84d,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LP和ACP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907,P<0.01).结论: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ALP、ACP的表达均呈现升高趋势,两者成正相关关系,同时均与组织细胞形态的改变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对胃癌癌前病变及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对Wistar雄性大鼠灌胃法建立胃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的50只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每天灌胃一次,每次2mL,连续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胃粘膜病变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NF—κ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较IM与AT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与维酶素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IM与AT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优于维酶素组(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与维酶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不仅能够明显改善胃粘膜癌前病变的病理状态,而且同时能够明显降低NF—κB炎症通路的表达和激活,可能为其抗炎、抗癌前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大鼠证病结合模型实验 5 1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 ,用Wistar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 8只 ,CAG组 14只 ,脾虚CAG组 9只 ,肝郁CAG组 12只和肾虚CAG组 4只。CAG造模采用主动免疫加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法 ,脾虚证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造模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 5 1周。造模结束后取胃粘膜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流式细胞法进行胃粘膜上皮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胃粘膜萎缩性改变 ,以肾虚CAG组特别是脾虚CAG组最为严重。各实验组胃粘膜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均不明显 ,炎细胞浸润主要见于粘膜下层。各实验组的胃粘膜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变化以CAG组、脾虚CAG组、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结论 :各CAG模型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表现 ,不同的证病结合模型有各自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代谢产物对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的影响以及在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CagA阳性Hp培养滤液给大鼠灌胃,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中的IL-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检测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灌服Hp滤液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8升高,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阳性率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agA阳性Hp培养滤液可促进炎性因子IL-8的表达,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F S Kraly 《Nature》1983,302(5903):65-66
Drinking occurs around meal time in most mammals. Food-related drinking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70% of daily fluid intake for rats, but little is known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eating elicits drinking. That eating and vagal stimulation elicit the release of histamine from gastric mucosa, together with the fact that drinking elicited by eating or exogenous histamine depends on an intact abdominal vagus, suggests a role for endogenous histamine as a component of food-related drinking in the rat. I report here that the combined antagonism of peripheral H1 and H2 receptors for histamine (1) attenuates drinking elicited by normal food-contingent stimul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2) abolishes drinking elicited by pregastric food-contingent stimulation during sham feeding in the rat.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ADP核糖基聚合酶(PARP)抑制剂苯甲酰胺(BA)在DNA损伤所造成的肺癌细胞(PG)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分别用MNNG(N-甲基-N-亚硝基氮亚硝基胍)和BA,以及同时用MNNG和BA处理PG细胞,然后用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测定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测定PG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MNNG的作用下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显著,Bcl-2蛋白低表达,单独用BA处理PG细胞时,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数及Bcl-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似,用BA和MNNG共同处理PG细胞时,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数及Bcl-2的表达,与对照细胞和BA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PARP对诱导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被PARP抑制剂BA所抑制。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p 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及其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的关系,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2 800 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及外科手术标本中Hp 的感染,并对187 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果显示胃粘膜出现肠化生和萎缩、癌变时,Hp 的检出率显著降低;Hp 感染与肠化生细胞是否分泌硫酸粘液无关;高增殖型肠化生中Hp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提示Hp 感染不仅在肠化生的发生中起作用,而且对肠化生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促进肠化生向异型增生过渡。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SD大鼠暂时性全脑缺血模型,手术后尾静脉分别注射药物刺五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进行观察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制片作常规HE染色和Nestin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损伤后的修复情况.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刺五加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脑缺血再灌注后3d时海马、室管膜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有少量Nestin阳性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5d和7d时海马、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和缺血区神经干细胞阳性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尤其在缺血区,刺五加组Nestin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旨在观察应激状态下,芦荟是否可减轻胃溃疡.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芦荟和生理盐水7天后造模,取胃壁做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结果显示对照组胃黏膜有明显淤血、细胞坏死、腺体排列紊乱等现象,芦荟组结构接近正常.提示芦荟对应激性胃溃疡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炎消冲剂对水杨酸致大鼠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胃炎消冲剂对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的水杨酸灌胃法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以三九胃泰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胃炎消冲剂对模型大鼠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胃肠蠕动功能及胃粘膜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胃炎消冲剂可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胃液酸度,增强胃蛋白酶活性,减轻胃粘膜萎缩,对胃肠排空速度无影响.结论胃炎消冲剂可提高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粘性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不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其疗效优于三九胃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