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农业技术创新供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矛盾运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向不足:供给方面,虽有较多的技术成果,但成果的针对性较差,很难被农民采纳;需求方面,农民由于经营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加上自身素质低,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愿望不强,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农业企业共生环境技术创新效应的基础上,设计了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维度:外源技术协同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阐述了三类共四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技术突破型管理模式、市场引导型管理模式、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并剖析了各种模式的内涵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项目围绕农业干旱防灾减灾服务需求,通过多年努力,针对农业气象业务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行技术创新,形成农业干旱定量监测预警和损失评估业务化技术成果。该成果健全完善了基于气象、卫星遥感(MODIS)和土壤水分的农业干旱监测指标,以及相应的安徽省分区分天气类型的干旱等级标准,建立了农业干旱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监测模型以及提前10天预警模型;以冬小麦和一季稻为对象,建立了农作物干旱损失分区动态定量评估模型;研发了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业务服务系统,并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软著登字第0390618号)。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的外部条件是社会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新激励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其内在根据是企业同时成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体,并拥有一个企业家群体,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企业制度安排规定了员工的技术创新激励和技术创新空间,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险和约束机制、信息机制、整合机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市场/技术环境的变化;制度的不均衡将要求进行特定层次的制度创新;进而为技术创新建立新的制度平台;从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知识、化、人才以及展现出来的发展远景,既为企业制度创新规定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和资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结果奠定了制约企业下一步创新的制度与技术基础,两种创新的互动正是重建其技术/制度特异性的适应性过程。本提出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群、产业群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进行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基于技术群,产业群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种种规律,阐述了基于技术群,产业群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种种内在机制和过程,从而为人们顺利地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因循环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主张作为实践的科学技术活动的行动者不仅包括人,也包括非人的存在与力量。本文以ANT为理论基础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多元主体进行分析,指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既包括科学共同体、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人类行动者,也包括用户需求、战略部署、资金投入等非人类行动者。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对技术创新主体进行主客二分式的传统研究,有利于打开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黑箱,破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力源,对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的生态制约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技术创新系统内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技术创新一方面离不开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不能给其所在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本文探讨了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市场选择机制,分析了技术创新的生态制约与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产业-政府技术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产业-政府技术创新系统是多主体、集成化的技术创新场域.本文在分析这一系统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涨落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产业-政府技术创新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四个机制:熵减机制、资源互补机制、耦合机制和涨落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内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国内市场需求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其次,国内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再次,持续性的国内需求为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市场条件;最后,挑剔性的国内需求对技术创新起到激发作用.因而,扩大国内需求,创造先发性需求,激发国内消费,鼓励购买国货,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培养消费者的挑剔性需求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导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在粮食作物生产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培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大名家喻户晓。然而,在粮食作物的育种、培养创新之外,纤维作物棉花的培育和生产也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有科学家在为之进行呕心沥血地研究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信念。然而,在农业生产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信念要注入新的内容,要使农业振兴,必须科学系统地思考农业与食物问题。现代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农业和食物之间,农产品的加工越来越重要,而农产品加工本身也需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也要与农业生产相适应,也就是需要不断创新。除了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甘肃省推广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和主要技术创新点,阐述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和发展早作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农业的影响,提出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用现代信息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引导农业,建立新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于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和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知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自主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机制进行了透视和分析.基于对企业知识库的分析和对技术创新过程与知识联系的分析,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在企业知识库和技术创新过程之间,知识在技术创新过程内部的横向、纵向和交叉的流动,并认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是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充分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TD-SCDMA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这一技术创新的成功是技术与社会多因素决定的结果.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通过对TD-SCDMA技术创新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技术与社会多因素制约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而提出我国当前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指出了理解这一“内在机制”的前提和出发点,分析了社会的技术需求的直接指向和技术需求强度的基本含义,着重揭示了社会的技术需求推动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同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满足社会的技术需求的基本途径 及技术立国战略的确定及其转移。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解读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构成,考察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变历程.论证了技术创新是自然技术创新、社会技术创新和人文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福特的T型车,开创了一个“汽车文明”时代.本文通过对这一重要的历史案例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经济化的过程,是以消费更新的需求为起点,以消费需求的更新为归宿的.对消费创新的追求,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源泉,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摇篮。科学前沿的研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技术消费是技术创新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技术价值的惟一手段,是技术创新的首要目的,它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败,因此,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就必须从技术消费的角度解决好其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