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人类的超越与境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在三个向度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人类自我意识与责任向全球空间的扩展,对狭隘的地域性、民族性“人类自我”的超越;是人类自我意识晌度的觉醒与延伸,人类对生命的一种终极眷注与关切;是人类自我向人之本源和本根的追寻,对“工具自然”价值理念的超越;是对人之完美形象,生存之理想境界的时空设定与展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类认知方式转变以及现代社会形成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通过对现代社会体系的分析,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出的本质内涵,即发展价值的转变。并要求重估理性和技术的价值。使发展体现出人的存在意义。而不只是技术进步与物质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自然的差异化发展,人类文明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求同倾向,平等就是这种求同倾向的直接结果。人是自然与人道的统一,所以,人类文明的求同性必然有其自然限度,这种限度就是人类文明必须建立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之上,必须追求必要的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4.
迪昂论题和迪昂的自然分类目的观经常被人们引申出对立的观点。在物理学认识论方法的限度的语境中,这些对立和相关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自然分类、物理学的近似度和迪昂论题是迪昂在他的著作中给人们表述的物理学认识论方法的限度,在这些限度之下,作为知识的物理学理论是为了拯救现象而设计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论产业化及其空间限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业化是不同层面的技术创新活动,从微观机制上看,作为观念物化过程的产业化,通过产品化设计、商品化设计和产业设计改变了技术的存在形态,使其转化为产业技术,在宏观的知识场域中,产业化包含着知识整合、转化,知识整合的深度和完备速度构成了产业化的空间界限。  相似文献   

6.
7.
"能高度逻辑地思维"是智慧与非智慧的唯一区别与分水岭,而人类能逻辑地思维是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人类一旦学会逻辑地思维,其认知的获取与传承也根据逻辑而进行,人类认知的逻辑传承就成为自然而必然。由此,不仅存在人类认识自然的相同逻辑范式,而且一切自然皆逻辑,自然是逻辑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自然是近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产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一种自然物又是一种社会物.社会自然并非总是宜人的,其发展过程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进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慎重对待人的自然--从人的自然属性看科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自然体、夫妻之间及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然体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考察了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认为科技应该非常慎重地对待人的自然属性,因为真正属于人的自然是人之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30年代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恩斯特·布洛赫在马克思意义上,把自然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自然界",提出了"能生的自然"概念和"自然主体"概念.根据能生的自然概念,自然不仅是无意识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类事业的"前室".自然主体不仅仅是一个假定,而是一个存在论的根据.自然主体概念涉及一种"超自然化的地理学",意味着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和交互作用,从而自然主体造成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统觉的效应条件,即造成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知情同意作为现代医学伦理度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已得到广泛承认,但具体的医疗实践及科学实验表明,知情同意的道德性质是有限的。知情同意的哲学理论基础是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我们应从目的与手段、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统一来具体应对知情同意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价值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是对人和自然界价值论地位的三种确立方式。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否定性的关系;自然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肯定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界之间只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对立统一之合理的“度”或“点”在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它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普遍关怀——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观点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4.
论人工自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主义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范式之一,这一范式的普适性受到心灵哲学的挑战。当自然主义用经验方法对心灵进行"自然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理论困难:在基于经验和因果关系解释的自然内,意义和价值变得无容身之处,同时使得理性与自然陷入紧张的分裂关系。麦克道威尔的"第二自然的自然主义"意在通过一种独特的自发性概念对自然进行全新的诠释,在捍卫知识客观性的同时恢复自然和意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人对自然有必然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中的技术异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自然中的技术异化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控制自然而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自然以相应的力量反控制人类。本文分析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状态的技术异化,自然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异化,以及原本就属于自然的人的技术异化。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人性本质的认识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前提。人性的生物学研究显示,善恶均为人性所固有、人类对同类的爱有等级差别,人类无法超越自身的生物学界限;建立在这种人性论基础上的道德教育应考虑人性的生物学限度,注重开发人性中的善、建立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关注道德主体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成为自己"。  相似文献   

20.
李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6-30,35
通常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使得人类开始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拳文要追究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做铺垫和准备的那些思潮或观念。本文想要证明的是,并不仅仅是因为先有了近代自然科学,然后人类开始征服自然:相反。恰恰是因为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