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钢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45-49,74
“信息”的哲学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未引起哲学界真正重视。最近西方哲学界提出“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简称PI)研究纲领,把“信息”作为哲学基本概念列入研究范畴,认为它和存在、知识、意义具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哲学面临着信息转向。本文将着重介绍信息哲学这门新兴的、具有交叉科学性质的哲学学科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Heliosphere一词泛指太阳风和同样源于太阳的行星际磁场所占据的整个空间体系。在我国空间物理学界,普遍把Heliosphere译作“日球”。但在天文学界,总觉得译作“日球”容易误解为太阳,特别是对于不了解其真正含义的读者,因为他们往往联想到“月球”指月亮,“日球”应指太阳。台湾学者把He—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美国科学哲学家古德曼(Nelson Goodman)在他的《事实、虚构和预测》([1])中提出“新归纳之谜”,即如何区分可投射假设(projectable hypotheses)和不可投射假设(unprojectable hypotheses)的问题,亦即如何区分可被证据认证的假设和不可被证据认证的假设的问题。新归纳之谜在西方哲学界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其程度或许可以同休谟提出的“旧归纳之谜”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相比。这两个归纳之谜都是历久不衰的,并且至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在古德曼提出的新归纳之谜的若干例证中,最令人感兴趣同时也最令人困惑的是他的“绿蓝悖论”。本文将介绍并评价历史上围绕绿蓝悖论所进行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人对技术社会的适应与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使技术社会已经形成,技术应用正成为一种压倒一切的控制形式,它对人的生存既有益义有害。面对技术社会,我们不能选择倒退与逃避之路,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在改造中适应,本文力求从技术与人的深刻冲突中探讨二者的有机协同,建造人与技术的“双赢”结构,为创造出一种“人化”的技术社会做出先期的理论上的演绎。  相似文献   

5.
学术规范应依法从根基上进行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是我国学界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象多年淤疾,不治不足以正人心,不理不可以振社稷,不发不能兴学界之未来,已到再不整治将毁我千年学术基石之境地了。为重建我国学界形象,重整当今学界之风,近年来许多同仁已在多方面进行了批判、倡导或提议。然而,前20多年(指11届三中全会前)的禁锢给我国学术界带来的是抄袭成风,不“穿鞋戴帽”被视为恶逆之罪。虽然那时对“仅有”的精典著作还不敢有“剽窃”之心,但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现象,已使我国学界生机殆尽,新八股之调促成的一家之言在20余年前(指11…  相似文献   

6.
理想化方法:在争论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的哲学在吵吵嚷嚷中踏进了二十世纪。重要的争论题目之一是体漠那著名的归纳问题:增加了内容的归纳推理有效还是无效?争论本身与所争论的问题一样显得“无聊而有趣”:如果归纳在自然科学的发现中根本无效,那么自然科学家早就不会在研究中使用归纳方法,而哲学家也就无缘争论这个问题;如果归纳方法确实在自然科学的发现中有效,那么科学哲学家也不必争论这个问题。由于休漠的归纳问题是如此尖锐,所以不管“无聊”还是“有趣”,哲学家们还得硬着头皮争论下去。当年康德和孔德分别沿两条不同的曲径绕过这个问题,他们的“解决办…  相似文献   

7.
主观主义概率论对于休谟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主义概率论对于休谟问题的“解决”陈晓平1.休谟问题所谓“休谟问题”是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对归纳法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休谟问题也叫做“归纳问题”或“归纳合理性问题”。在休谟看来,归纳法是从已观察的事实推知未观察事实的“经验推理”,因而不可能由完全...  相似文献   

8.
自休谟以来,归纳问题一直是困扰西方经验主义科学家和哲学家的难题。德国哲学家莱欣巴哈在分析休谟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归纳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概率论的归纳逻辑,对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缺乏辩证思维,他并没有真正解决归纳问题。  相似文献   

9.
技术三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三态论李伯聪什么是技术?这是技术哲学、技术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人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往往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为“技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对于技术的本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国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归纳为21种①,也有人说不同观...  相似文献   

10.
"热寂说"疑案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百多年来,“热寂说”曾引起广泛而持久的争论,甚至许多人误以为它早已有了结论。但无从科学上看还是从哲学上看,以往的批判讨论均未能切中要害,缺乏说服力。大爆炸宇宙模型“炸开”了这一疑难,对它的讨论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向。本文通过对“热寂说”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阐述了“热寂说”提出后在科学上和哲学上所引发的主要争论及其意义,并指出,大爆炸宇宙论虽然宣告了经典热力学、热寂说”的终结,但并不能避免宇宙未来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热寂”。“热寂”危机仍然存在,“热寂说”并未来真正终结。  相似文献   

11.
关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所有”式命题中的“所有(all)”,维特根斯坦指出:“所有”不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列举和归纳所得的命题形式,而是建立在可能性基础上的假言逻辑形式;作为一种逻辑形式,它是完全的(但不是全体或“所有的”),但是,作为一种描述世界的形式(陈述),它又是不完全的,它是一幅关于世界的不完全图像;“所有”的语言表述形式是一种无否定性后缀的语句形式;“所有”不同于“所有的”,它相当于语词“任何”的语法功用。据此,维特根斯坦认为,科学命题是假设而不是陈述,它是不可证实的,我们能证实的最多只是它的不同截面。  相似文献   

12.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是造成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自然选择保证人类认知能力具有适应上的可靠性,但后者并不能保证认知能力在获得真理上是可靠的。由于我们不具有确切的证据肯定真信念比假信念更能增加有机体的总适应度这一前提,因此连接自然选择与认知能力真理可靠性的原始论证是不成功的。但对该前提的某些质疑大多是没有真正根据的,而在归纳意义上的“诱人论证”可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博弈行为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博弈逻辑(game logic)是随着博弈论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它是一行动逻辑。博弈逻辑研究的是理性的人在互动行动中即博弈中的推理问题,在博弈行为中存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正如在传统逻辑中存在逻辑悖论一样,博弈逻辑中同样存在悖论或者“问题”。博弈参与人运用演绎推理时存在逆向归纳法悖论,而运用归纳推理时存在归纳是否有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主观主义概率论中,概率被解释为置信度,置信度被解释为公平赌商。这一做法得到一个定理的有力支持。即所谓的“大弃赌定理”。由大弃赌定理进而得出一条合理性原则,即:一个置信体系是合理的,当且仅当,该置信体系满足概率演算公理。主观主义概率论据此为归纳合理性进行辩护。本文认为,大弃赌定理与归纳合理性并无实质性关系。大弃赌定理的真正意义在于表明,把主观置信度作为概率的一种解释是恰当的、但是,恰当的解释并非只此一种,而可以有多种,如把概率解释为相对频率等。经典主观主义概率论的错误之一是把概率解释的恰当性与概率归纳的合理性混淆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在为归纳法进行辩护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1,(13):48-49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金煜 《科学大观园》2011,(24):56-57
人们每当谈论《水浒》时都喜欢拿林冲说事,说林冲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其实,林冲不能算真正的“民”,“八十万禁军教头”至少相当于国防部士兵训练局的校级军官。因而,林冲只能叫“官逼官反”。此外,梁山上还有一种类型叫“民逼官反”。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八月十日这个会虽然是个座谈会,人虽然不多,但很重要。“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报章杂志对什么是“百家争鸣”讨论得很多,但真正的“争鸣”却很少。这次已经“鸣”了,可算是党提出“百家争鸣”后第一次重要的会议。同时看到这样的情况,过去的遗传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科学院只有研究室,没有研究所;学校里只有专门化,没有专业。但这门学科又很重要,是生物学的基础,牵涉到很多其他学科。遗传变异的问题,种的问题都是生物学上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在理论上对生物学是很重要的。而在实践上对农业、畜牧业也都很重要。这次会议是“百家争鸣”的开始,应该对会议的重要性有比较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使真者理论的主要任务是为真命题寻找使真者,衍推原则为此提供了方法论指引,然而,在经典解释下,衍推原则会产生与直觉相悖的“不相关使真者”。为了避免不相关使真者这一困境,学界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但它们都是值得商榷的,由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以避免所有类型的不相关使真者,否则,要么放弃衍推原则,要么只能在相当弱的意义上使用它。基于衍推原则,可以进一步思考使真者理论所面临的问题,它们与符合真理论中的事实问题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是用使真者理论为符合真理论辩护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玻尔互补原理引起了极大争议。爱因斯坦抱怨花了很大力气:“还是不能得到它的明确表述”,([1],p.471)冯·威扎克甚至认为“玻尔的互补概念从来就没有被人理解过”。([2],p.131)这种状况表明从不同的侧面去真正掌握玻尔思想的精神实质仍然是极其必要的。人们对玻尔互补原理的认识存在大量分歧,理解的层次不同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人认为互补原理是本体论;也有人把它视为与海森伯测不准关系等价的物理学命题,主张“不能给它以高于其余物理描述的任何特殊地位”。([1],p.471)但就玻尔本人来说,他是把互补原理作为一种认识论思想提出并阐释的。在1927年9月16日互补性观念问世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