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2.
铁凝、张洁等女性作家,以母性角度切入女性世界,在作品中阐述了她们对女性及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寻找对于女性前途命运的企盼与希冀。她们的作品通过对传统“良”母形象的重新审视、对现实“恶”母形象的批判,以及对理想自然母性形象的呼唤与追寻,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母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坛之所以精彩纷呈,少数族裔作家功不可没。而其中,女性作家因其匠心独运的写作方式和视角,在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如著名的加勒比海裔女性作家珀尔·马歇尔(Paule Marshall)、奥瑞德·洛德(Audre Lorde)、米歇尔·克里夫(Michelle Cliff)和朱莉娅·阿尔瓦雷斯(Julia Alvarez)等。本文拟结合美国加勒比海裔的历史和生存境况,分析这几位加勒比海裔女作家的作品特征,让读者对美国加勒比海裔女性文学特点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将母亲善与恶这一形象发挥到了极至,并以清新、细腻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手法,揭示善与恶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揭开了黑人记忆深处无法言说的历史。母亲成为了历史的符号,母亲形象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廖翠 《科技信息》2013,(16):182-182
众所周知女性的刻画是川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独特的身世赋予了其笔下女性形象复杂性与多重性。本人试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及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解析使作家萦绕于怀的女性情节及其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作家王安忆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非常关注女性的生命和生存状态。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被塑造得立体而生动,她们有着旺盛和绵绵不断的生命力,其生命力来源于三个方面:女性经营的日常生活通常韧性十足;她们都是天生爱美的,对美执著追求;她们深谙人生中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7.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对我国的创造社作家有着很深的影响,许多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岛崎藤村作品风格的影子。文章所阐述的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岛崎藤村对我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百年来女性文学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围绕自传性文体和纯粹女性个人化话语这两个主要特征,作家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实践,使作品的叙事风格展现出纷呈多彩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三个问题谈了看法。一、对有争议的作家,应实事求是,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既不大力贬低,全面否定,又不矫枉过正;二、作家作品的分析需要将思想和艺术联系起来考察,既不把作家的政治思想与其作品机械地划上等式,又不否认作品中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一致;三、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结合新的社会观念和文学观念,给人带来新的社会思考和文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家萧伯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女性的,他文中的女性都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家庭主妇,而是突破了现实的限制。其中《华伦夫人的职业》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他的早期创造,在文中,薇薇和华伦夫人两个女性形象:微微是自主自强型的女性;华伦夫人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惨遭迫害,但是仍旧寻求独立与自尊的女人,而且在很多读者看来,她“并不道德”。本文主要是研究剖析萧伯纳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历史叙述是指历史学家按照如实叙述的原则,写作历史著作的过程。无论是秉笔直书的原则,还是对史料的选择与甄别,历史叙述都是一项历史学家主观参与的实践活动。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历史学家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与批判,蕴含了历史学家个人的价值判断原则。历史学家在历史叙述中的主观性与个人情感,将影响主体对史料的选择,甚至影响所述史实的正误。历史学家通过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传递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而教育与引导读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注释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所有人类历史活动的记载与评价,是人类历史活动主体在历史中注入其主体性与主观性的活动过程.将历史注释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引入哲学研究,有助于哲学界更深刻地把握历史的丰富性、理解历史的全面性和注释历史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维科与王船山同为欧洲和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家,也是中西历史上最早的历史哲学家之一。他们的历史思维中不但拥有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而且还有着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闪光。比较他们的历史进步观,可以更好地对中西史学史以及史学思想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寻找中西史学发展的共同轨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包含着他们的历史代价思想,体现了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即将步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下,期望不遭受或少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灾难、以较小的历史代价获得巨大历史进步的共产主义人道追求。他们在如何实现代价最小化上进行了苦苦探索,尽管俄国公社事实上解体了,通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他们的代价思想,他们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历史进步的追求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和借鉴。我们应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确立积极的代价意识,以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6.
西方历史哲学的兴起与早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人之外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现实的人的发展的历史哲学、无视或漠视普通人的作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当前重新认识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捍卫历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的保护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中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种种错误思想导致了城市在改造中失去了以往的传统特色。历史文化的保护包括:历史文化的保护内容、保护方法以及保护范围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藏王聂赤赞普以前的经济形态做了历史文献和考古两个方面的叙述。文章认为,在藏族历史文献中,对藏族史前经济形态做了一些笼统的记载,但具有浓厚的宗教话语色彩,一定程度上遮盖了它的本意。但以经济史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梳理出它的背景意义,展现出其历史真实映象。再与历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考古发现相结合论证,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藏族史前经济的轮廓。  相似文献   

19.
由于明代早期文献遭到破坏,致使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史料留存较少,现存史料分散记载于各类典籍之中,这不利于南诏大理国史的研究。对南诏大理国的史料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来源,并论述了南诏大理国史料收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诏野史>是保存元末历史资料较多的书籍,书中保留了许多当事人写的诗歌.结合历史分析这些诗歌,同时把历史人物与郭沫若的历史剧<孔雀胆>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对比,从而展现现实中段功以及他的两位妻子的性格与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