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铋系超导体的正常态和超导态之间的转换进行了与温度相关的穆斯堡尔谱、X-射线衍射、磁化系数ac和电阻率的测量.铋系超导体的穆斯堡尔谱测量显示出两个通常的四极劈裂峰值,表明材料的组成成分是2223相.57Fe占位的讨论采用点电荷模型.与温度相关的57Fe穆斯堡尔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晶格振动的动力学信息都是从77K到室温的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120K和200K附近时,Cu-O层中出现了晶格软化.在Tc以上温度出现晶格软化是超导转变的先驱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讨论了利用变温X射线衍射方法在液氮至室温温区上研究了Bi1.6Pb0.4Sr2Ca2Cu3-xFexOy(x=0,0.08)铋系高温超导相晶格振动的动态行为。变温X射线的研究工作集中在(002)晶面上,它能反映与超导电性有密切关系的Bi-O层和Cu-O的晶格振动信息。在超导转变温度以上的120K附近温区上,(002)峰的衍射强度I(T)与晶格常数C(T)随温度变化的异常行为表明,在超导转变前(002)晶面出现了明显的晶格软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沉淀法制备α-Fe_2O_3超微粒,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样品的结构和粒度进行了分析,并在室温下测量了不同粒度样品的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α-Fe_2O_3超微粒存在明显的超顺磁现象,在室温至80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一个样品(17nm)的穆斯堡尔谱,未见莫林(Morin)转变.随着粒度和测量温度的改变,样品的穆斯堡尔谱的超顺磁成分、同质异能移位、四极分裂、内磁场都发生了变化。对上述穆斯堡尔参数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了二个系列的Fe3O4超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TEM对样品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在室温下测量了二个系列样品的穆斯堡尔谱,对穆斯堡尔谱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及Fe2 的用量,可以对Fe3O4超微粒的粒度及纯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由于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具有极高的能量分辨率并可以提供核周围环境的超精细相互作用信息,而合金的特性在晶格缺陷附近会与完整晶体不同,因此,以合适的共振原子作为探针测得穆斯堡尔谱,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晶格缺陷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南方五个矿区的锡石经精选后,作~(119)Sn 和~(57)Fe 穆斯堡尔谱的测试和分析,并结合x 光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光谱半定量全分析以及显微镜等分析,获得了晶胞体积与四极分裂值之间的关系曲线,晶胞参数与双峰强度比的关系曲线,得知参与晶格中的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致使晶胞参数和穆斯堡尔参数均有较大的变化.并对矿石与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X射线衍射和磁测量及~(57)Fe穆斯堡尔谱研究了Y_2Fe_(17)C_x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磁性。碳原子在Y_2Fe_(17)C_x合金中占据六方结构的6h晶位或菱形结构的9e晶位;C原子的加入使得Y_2Fe_(17)C_x合金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近邻于C原子的Fe原子外层电子结构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衍射(XRD)结合穆斯堡尔谱和宏观磁性测量研究了高能球磨Fe TiN体系的界面反应机制及界面磁性.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部分Fe原子扩散到TiN晶粒中形成顺磁相TiN(Fe),Fe原子的扩散溶解随球磨时间增加而饱和.同时,部分TiN在球磨过程中分解成Ti和N并溶入Fe晶格形成铁磁性的Fe(Ti,N)固溶体.Ti和N原子溶入后使样品饱和磁化强度产生变化.随固溶量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传统的陶瓷制备方法,制备了烧结温度分别为1200℃和1250℃的双钙钛矿结构率磁电阻(GMR)材料Sr2FeMoO6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室温磁阻和穆斯堡尔谱研究,发现较低温度烧结的样品晶粒相对较小而磁阻较大,从而暗示晶界上的自旋极化电子对磁电阻效应有明显贡献。同时,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穆斯堡尔谱,看到了晶界上Fe离子磁状态的改革,这从另一角度证实晶界上的载流子散射是室温下电阻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晶粒之间自施极化电子的跳运受到外加磁场的影响,产生 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Fe-Si-ZSM-5型沸石合成的基础上,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分析,顺磁共振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等实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Fe-Si-ZSM-5型沸石中Fe原子的化学状态,提出了杂原子Fe进入沸石骨架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1.
用穆斯堡尔谱学研究Fe_2O_3-K_2O-CaO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K_2O、CaO与Fe_2O_3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相组成与其锻烧温度密切相关,K_2O与Fe_2O_3的相互作用主要生成KFe_(11)O_(17),它是催化剂的主要物?之一,得出了其中四种配位环境Fe~(3+)的穆斯堡尔参数,也讨论了CaO助催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水热法,以正丁胺为有机模板剂合成了内含Fe_2O_3的硅沸石包合物。使用XRD,XPS,SEM,DTA,Mossbauer等现代技术,对新合成的材料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论证,揭示了Fe_2O_3的存在状态以及包含物的物化性质,特别是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明了包合物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晶粒尺寸为-20 nm的电沉积纳米晶N i-19%Fe合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573~873 K温度范围内对其进行等温退火,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其晶粒尺寸,根据Arrhen ius-type公式计算晶粒生长指数及晶粒生长活化能,结果表明该电沉积纳米晶N i-19%Fe合金在低于573 K时其晶粒生长主要受晶界扩散机制控制,在673~873 K温度范围内,晶格扩散和晶界扩散2种机制同时参与了其晶粒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技术测量了一系列 Ni_(1-x)Fe_x 电沉积层的磁织构和~(57)Fe 原子核处的超精细场。结果表明,电沉积层中Fe 含量在 10~18at.%,磁择优方向垂直于镀片表面,随着Fe含量的增加磁择优方向逐渐转向平行于镀片表面的方向。总结出磁超精细场与合金电沉积层中原子平均磁矩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prepared a series of(ZnO)1-x(Fe2O3)x≤0.10bulk samples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Fe dopant by ball milling and investigated their structural, compositional, 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Raman spectrometer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 respectively.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impurity phases was obtained through Rietveld refinements of XRD data analysis. XPS results showed different valence states(Fe2+ tand Fe3+) supported by shaking satellite peaks in samples. With increasing Fe doping percentage, the crystal quality deteriorated and a shift of E2 low band(characteristic of ZnO) has been observed in Raman spectra. Energy band gap estimated from reflectance UV–vis spectroscopy showed shift for all bulk samples. The magnetic behavior was examined using a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 indicating ferromagnetic behavior at room temperature(300 K). The effective magnetic moment per Fe atom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doping percentage which indicates that ferromagnetic behavior arises from the substitution of Fe ions in the ZnO lattice.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掺铁量的T1系1223相样品,测量了室温和77K的穆斯堡尔谱。根据铁可能具有的不同局域环境,按四套四极劈裂双峰进行拟合。发现室温下四套亚谱的同质异能移位均为0.25mm/s左右,表明铁在1223超导相中以高自旋Fe^3 形式存在。其四极劈裂分别为1.40mm/s,1.12mm/s,0.55mm/s和1.90mm/s左右。按照点电荷-有效价键模型,计算了铁处于不同局域位置时的核四极劈裂的大小。对铁所占晶位进行指认。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Fe2O4纳米晶粉末样品,用XRD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用谢乐公式估算了纳米晶粒的尺寸;分别在室温,80K,9K采集了样品的穆斯堡尔谱,对样品中超精细场的变化及Fe3 离子在A,B两个晶位的占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超精细场变小,Fe3 占据B位的比例增大,纳米颗粒呈现混合型尖晶石结构,不同于块体材料完全反型的尖晶石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晶体场谱、穆斯堡尔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手段研究褐帘石的谱学特征。从而探讨其结构特性,形成条件,岩体演化与稀土元素演化的关系。认为本区的褐帘石是部分变生的。变生的机理是因为其晶格中含放射性元素U,Th高,且这与褐帘石的选矿性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