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城市化二元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开放经济下基于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型。通过构建差分方程模型,着重分析了外商对农业部门的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得到主要结论为:外商投资的增加提高了从农业部门转出劳动力的比率,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分析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含义、城乡二元济结构的危害以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Chiswick-Barry模型的扩展,讨论了迁出地与迁入地工资结构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结论是当两地工资结构满足一定条件时,低技能劳动力的迁移收益率可能会高于高技术劳动力的收益率,并由此为相对不发达地区防止人才流失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圣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9):76-77
通过对中国二元经济问题的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渠道进行探讨,指出目前的理论并没有理解城市对农村劳动力吸纳的本质,也没有对乡镇创业这一吸纳当地农业劳动力的重要渠道给予重视,认为乡镇创业是解决二元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基于"二元"结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很多,西方国家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形成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等.分别对这几种理论模式进行了评析,并且对西方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切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姜沙沙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2):64-67
分析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所存在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要素市场化、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障碍,指出应着力改善阻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利于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分析了重庆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及特征,结合相关理论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了转化和消解重庆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绍峰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30(6):47-51
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是新文学的两大主体构成.在中国现代以来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二者既相互补充,又构成比照甚至对立关系,形成了中国新文学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在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发展中基本形成和确立,在新时期以来日益成熟和巩固.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新文学一个重要的支撑性结构,它将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于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以长期的眼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国分地区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2年的断面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各省区的就业结构与人均GDP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我国各省区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为指数递减趋势;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为对数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现为线性增长趋势.各地区人均GDP小于20000元时,第二产业有更大的就业弹性;人均GDP大于20000元时,第三产业则有更大的就业弹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人均GDP和就业结构的数值关系,将我国31个省区划分为4大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并研究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联系通道,为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合作联系提供基础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方法,依托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北五省城市的等级结构以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形成的经济影响的界限,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联系通道以及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因子。结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可分为四级等级结构,西北五省中,城市与省区间城市发展水平与规模差距大,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因素以及自然禀赋等因子是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主要因子;西兰新、西兰青、西兰银、"门户"通道构成了西北地区城市区际协调与空间组织的联系纽带。结论西北地区城市间存在显著等级结构,各城市经济影响区之间有较为明确区间及区际通道。 相似文献
14.
安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安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是最大的,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中—天水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及区域旅游规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野外考察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图表对其空间结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关中—天水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由"两条核心发展轴"和"四条拓展轴"及多个城市组合而成,空间结构虽然相对成熟,但总体滞后于旅游发展的实践,不利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结论加强区域内外空间合作是实现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非常重要的途径。此外,理顺行政体制,共享市场品牌;重组资源优势,创新旅游精品;共建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等途径是达到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陕西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是制定区域城市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方法 利用分维值的变化对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现状.结果 ①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严重不均衡,满足首位型分布特征,首位城市的垄断性太强,中小城市的规模与高等级城市相差太大,并且存在城市规模等级的断层现象,②城市体系等级差异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继续强化首位城市的作用,加快宝鸡、成阳迈入特大城市的步伐,扩大中小城市的规模,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85-189
基于SPSS应用统计软件中Stepwise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收入差分别构建MLR模型,找出其相关性支出及相应贡献系数,并对比分析各相关支出的差异,进而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1978年-2008年城乡二元系数、城乡收入差距和科教文卫支出/GDP比重为变量,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对城乡统筹的作用。结果显示:二元结构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而科教文卫支出/GDP比重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利用VEC模型分析,发现二元系数的降低和科教文卫支出/GDP比重的上升的持续增长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种刺激作用的增强,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民仓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6):30-33
城乡收入差距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造成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体制性因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部门过度吸取农村剩余、人均占有公共资源的巨大差别、承担改革成本上的不公平、财政体制的城市化偏好、承担税费的巨大差异以及公共产品制度的不同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体制和政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